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4年总面积达2940万公顷,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9%,而水稻氮肥用量占全球水稻氮肥总用量的37%。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61年至1999年,全球氮肥用量(以纯N计)从1160万吨增加到8550万吨,增加了6.4倍。我国在同期内氮肥用量增加了43.8倍,目前氮肥用量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0%,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我国稻田单季水稻氮肥用量平均为180KG/HM2,比世界稻田氮肥单位面积平均用量大约高75%左右,太湖稻区的部分高产田的施氮量为270~300KG/HM2,有的已达350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有机物料在改善烟田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促进烤烟优质生产,采用双因子裂区田间试验研究增施蘑菇渣和稻壳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蘑菇渣和稻壳粉较不施肥均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增殖,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烟叶干物质含量;有机氮肥+蘑菇渣和有机氮肥+稻壳粉较单施有机氮肥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7.4倍和1.5倍、0.5倍和1.6倍、7.0倍和7.8倍,并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37.11%和40.08%,明显增加干物质含量24.20%和27.56%。施用有机物料能够不同程度地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利于烟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与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地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稻草不还田、0.5倍、1.0倍、1.5倍、2倍还田5个处理,N0(不施入尿素)、N1(150 kg·hm~(-2))、N2(300 kg·hm~(-2))3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不同时期水稻氮素吸收情况、氮素积累量、氮素分配率以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分蘖期稻草还田量增加抑制水稻氮素吸收及积累,抑制作用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幼穗分化期稻草还田促进水稻地下部分氮素吸收,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5倍还田处理氮素积累量达最高值;收获期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素均向籽粒部分转移,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分蘖及有效分蘖提升,N1施肥水平下1.0倍还田处理产量达最高值,N2施肥水平下0.5倍还田处理达最高值,稻草还田不配施氮肥或配施氮肥情况下稻草还田过量均降低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大白菜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大白菜产量也相应增加。施尿素196,240,600kg/ha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8.53%,16.23%和23.69%。维生素C的含量施氮肥处理也均高于对照,但大白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也随着氮肥用量而升高,分别为对照的2.3,2.7,2.6倍。还原糖含量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两季盆裁试验结果与田果效果一致。据此初步认为。氮肥虽然能提高大白菜产量。但品质却下降。为达到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有待进一步开展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聚脲甲醛(M U)缓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明确玉米施用聚脲甲醛缓释肥的最佳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鑫鑫1号为材料,以聚脲甲醛的氮利用率相当于普通尿素的1.3、1.6、1.9倍,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U50、MU70对玉米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2(1.3倍利用率75%MU50+25%PU)、处理3(1.3倍利用率50%MU50+50%PU)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其他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常规施肥。相同施肥量情况下,施用MU50氮肥利用率高于MU70。减施氮肥较常规施肥降低穗粗、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产量降低,其中处理2、处理12(1.3倍利用率75%MU70+25%PU)与常规施肥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肥量情况下,施用MU50产量高于MU70。综上,处理2(1.3倍利用率75%MU50+25%PU)在保证产量不降低的同时,氮肥利用率较高,具有节肥增效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8)
研究外源碳、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氮肥的响应比对碳肥敏感,并随着氮肥的施加而降低;碳肥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尤其是在高浓度碳肥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增加3倍,而氮肥会降低群落生物量。碳氮配施下,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对群落生物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16-121
[目的]探讨七叶树苗木生长所需的最佳施肥种类及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七叶树苗期进行复合肥、氮肥2个肥料种类,5个施肥水平[0、2、4、6、8 g/(株·次)]处理,研究施肥对七叶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苗高、地径增量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8 cm和2.49 mm,是CK的4.00和3.56倍,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苗高、地径增量在同一水平下低于复合肥处理;高径比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下最好;地上、地下鲜重和地上、地下干重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3、23.07、7.09和8.43 g,分别是CK的2.44倍、1.58倍、1.88倍和1.67倍;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七叶树苗木生物量积累在同一水平下低于复合肥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在8 g/(株·次)氮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7 m、1.27 dm~2、8.87 cm~3和2.64 mm,分别是CK的1.99倍、1.93倍、1.74倍和2.24倍,施肥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好于复合肥处理;比根长在8 g/(株·次)氮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23 m/g,是CK的1.40倍,且不同氮肥水平处理优于复合肥。[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七叶树苗木生长有显著提高,但施肥过量,则生长反而降低或提高不显著。复合肥对七叶树幼苗各指标的影响整体优于氮肥,基本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处理下最佳,而合理增施氮肥有利于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生育期间植株各器官土壤氮与肥料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器官吸收总氮量中,土壤氮约为肥料氮的2~3倍,肥料氮对土壤有激发效应。肥料利用率随氮肥施用期的后移和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氮肥不同施用期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效应(F=31.3>F_(0.01)=4.22),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施用期推迟而显著增加;对籽粒蛋白质产量的效应则差异不显著。生育前期施氮有利于籽粒产量形成,开花期叶面喷施氮肥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漠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施氮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镉含量为6mg/kg的水平下施用氮肥后,黑麦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平均株高增加显著,施氮200mg(N)/kg(土)和400mg(N)/kg(土)地上生物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CK1)地上生物量的2.96倍和2.29倍。各处理组黑麦草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施氮肥可增加土壤镉生物有效态向黑麦草地上部分转移,依次为CK2组的1.20倍、1.39倍、1.43倍和1.92倍。在Cd胁迫下,随施氮量增加,黑麦草细胞脂膜受氧化程度增加,MDA、POD和CAT呈上升趋势,SOD有所下降,其中除POD外,400mg(N)/kg(土)施氮组与对照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在土壤镉浓度为6mg/kg条件下,施氮肥(50~400rag(N)/kg(土)]有助于镉向黑麦草体内迁移,黑麦草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理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易丰收2000倍浸种浓度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但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秧苗素质提高。易丰收2000倍与3000倍浸种浓度处理可以提高分蘖数、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在高氮肥下30.0kg尿素/667m2和32.5kg尿素/667m2,喷施易丰收可以明显起到增加产量的作用。而在低氮27.5kg尿素/667m2+喷施易丰收处理,产量没有增加。易丰收1000倍与2000倍浸种浓度处理可以降低稻瘟病发病率。在高氮量下喷施易丰收对降低发病率作用明显,增加了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产量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高砷红壤中施用碳酸氢铵、尿素和硝酸钙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及小白菜吸收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5、350mg·kg-1两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形态氮肥的施用均显著(P<0.05)促进了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植株的生长,生物量的增加幅度为104.5%~224.3%;氮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和植物对砷的吸收(P<0.05),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下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增加了30.5~49.4倍,其中,以施氮量为350mg·kg-1Ca(NO3)2处理增幅最大,NH4HCO3的350mg·kg-1施氮处理的增幅较小;在3种氮肥形态的2种施氮量处理下,植物地上部砷吸收量比对照增加0.75~4.32倍,且以175mg·kg-1NH4HCO3和350mg·kg-1Ca(NO3)2的施氮处理较高,而350mg·kg-1CO(NH2)2和175mg·kg-1Ca(NO3)2施氮处理的植物砷浓度及吸收量均相对较低。随着化学氮肥的施用,发生了土壤残渣态的砷向易溶态等其他形态砷的转化和释放,导致作物吸收砷及相应的环境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氮肥和磷钾肥施肥试验,探讨其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瑰茄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氮肥反应较敏感,1周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氮肥显著提高了玫瑰茄的冠幅、花径和开花数,使玫瑰茄单株结果量和萼片产量提高近1倍;磷钾肥除了提高玫瑰茄的高冠比外,对其他指标均未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早稻施用控释氮肥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明控释氮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在不同肥力水平稻田进行控释氮肥、等氮量尿素、倍氮量尿素和不施尿素等处理,测定早稻各生育期干物质、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较低、中等和较高肥力稻田上,施用控释氮肥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依次递减;施用控释氮肥(施纯氮90kg/hm^2)比等氮量尿互分别增产9.6%,8.0%,5.6%,比无氮区分别增产74.5%,70.8%,49.5%。施用该肥促进了早稻生育中、后期对氮的吸收,氮素利用率达到72.6%-86.9%,比等氮量尿素平均高41.7%。干物质日生产量也高于等氮量尿素。经济效益比等氮量尿素平均增加763.35元/hm^2,比倍氮量尿素平均增加137.36元/hm^2。  相似文献   

14.
N、P、K肥对玉米幼苗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加氮肥(NH4Cl)、磷肥(Na2HPO4)和钾肥(KCl)对高生物量经济作物玉米(Zea mays L.)幼苗生长以及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和浓度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变化以及吸收重金属有不同影响,NH4Cl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Pb、Cd有效态含量,增加玉米对重金属Pb、Cd、As的提取量,最大分别可提高1.7、2.0倍和1.2倍.不同施肥方式和处理浓度均显著影响土壤有效态Pb含量,Na2HPO4在中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土壤Pb的有效性,高浓度时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As含量,使玉米地上部对As的积累量有明显提高.在不同的浓度水平下,钾肥处理使玉米提取Pb含量显著高于氮肥和磷肥,其中低浓度KCl处理使玉米提取Pb量比对照增加2.4倍.对Pb-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来说,施用氮肥(NH4Cl)处理对强化玉米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控释氮肥对晚稻的施用效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与水稻控释氮肥对晚稻的应用效应及经济效益.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晚稻施用控释氮肥(90 kg/hm2 N)比等氮量尿素增产4.4%~16.6%,比无氮区增产37.4%~42.1%.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水稻控释氮肥后,促进了晚稻生育中、后期对氮的吸收,使氮素利用率达到69.7%~74.1%,比等氮量尿素平均高33.3%,且其氮素生产效率平均高68.0%,施用水稻控释氮肥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比等氮量尿素的纯收益平均增加1 016.58元/hm2,比倍氮量尿素平均增加1 221.78元/hm2.施用水稻控释氮肥的增产效果、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表现出中、低肥力稻田>高肥力稻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连续施肥对土壤剖面无机氮分布与累积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量及偏施氮肥使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 土壤剖面中 NO_3~-N 总量明显增加,施氮270kg·hm~(-2)比施用常量氮肥(135kg·hm~(-2))残留于土壤剖面内的 NO_3~--N 高出3倍;②270kg·hm~(-2)氮肥配施7500kg·hm~(-2)鸡粪,使0~100cm 土壤剖面内的 NO_3~--N 总量平均降低1倍,可有效减轻过量 NO_3~--N 对地下水的污染;③单施氮肥的处理,在适当配施磷肥后,土壤中残留的 NO_3~--N 也降低了1~4倍;④单施氮肥条件下,NO_3~--N在0~100cm 土壤剖面内呈均匀分布;氮肥与磷肥及有机肥配施,NO_3~--N 主要分布在0~60cm 土层内,防止了 NO_3~--N 向深层土壤中淋失;⑤在合理的施氮水平下,作物的产量较高,肥料利用率也较高,对环境选成的威胁也减小,是持续农业的优化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培育和利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适宜广西稻区的6个水稻品种,设4个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氮积累量,并计算氮肥利用率,通过回归分析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估算出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及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在0~225 kg/ha施氮量范围内,6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但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水稻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除桂野丰产量开始下降外,其他品种产量增加缓慢。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35.92%~67.45%,由高到低依次是恒丰优777>桂育11号>野香优3号>桂野丰>百香优139>桂育9号。6个水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氮肥贡献率增加缓慢甚至开始下降;不同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不同,氮高效利用品种(恒丰优777)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氮低效利用品种(野香优3号)的1.53倍。6个水稻品种当季获得最高产量时的适宜施氮量在181.9~219.7 kg/ha,氮肥农学效率在10.1~17.9 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30.6~41.9 kg/kg。【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条件下,初步筛选出恒丰优777和桂育11号两个氮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18.
徐骞  宋安勇 《中国农资》2014,(19):13-13
<正>调查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对象:广西倍丰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吴敬德市场分析:近期市场上氮肥销售较前一阶段有所缓解,具体表现是库存下降。虽然销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价格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平。氮肥价格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依然会平稳下行,短时间内价格攀升困难。二铵价格比较平稳,全区二铵的用量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不同氮肥用量对莴笋经济效应的影响,掌握氮肥的最佳施用量,提高莴笋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泥田土壤上,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也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给生产上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试验结果表明,莴笋最佳氮肥施肥量为16kg(纯量),生产中莴笋的氮肥利用率为59.96%。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蔬菜中硝酸盐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氮肥用量、氮肥品种、施肥措施对蔬菜中硝酸盐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蔬菜中硝酸盐累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 ;氮肥中硝酸铵最易增加蔬菜中的硝酸盐的累积 ;在施化学氮肥的同时 ,增施有机肥 ,是降低硝酸盐残留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