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鸡恶癖的预防措施 1.1适时断喙修喙 断喙.就是借助专用的器械将鸡喙尖端断去,断喙后上喙稍短,下喙稍长.使鸡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恶癖彤成。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恶癖,但能降低恶癖发生率及减轻机体损伤,还可节省饲料。  相似文献   

2.
<正>断喙修喙是借助专用的器械断去鸡的喙尖,从而避免发生恶癖,还可兼节省饲料之效。修喙是指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当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而长  相似文献   

3.
1 鸡异食癖的预防措施 适时断喙和修啄是预防和制止鸡恶癖发生的效果较好的方法,从而避免异食癖形成。鸡断喙应用电动去喙器等器械去掉一点嘴尖。一般上喙切断1/2,下喙切断1,3,70日龄时再修喙1次。  相似文献   

4.
蛋鸡断喙不仅能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产蛋期死亡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种鸡的断喙     
断喙是现代家禽集约化饲养中不可忽视的管理技术之一,它可大量减少鸡的自相残杀、啄毛、浪费饲料、啄吃鸡蛋、啄扯足指等恶癖。可是,若断喙操作不当,则会使鸡体产生极大应激,如断喙刀片温度不足则会使鸡受到细菌感染,又如断喙错误(太深、不整齐、角度不宜或刀片太热……)则会使  相似文献   

6.
蛋鸡在笼养条件下多进行断喙。因为笼养方式属于高密度养殖,鸡与鸡之间的活动范围较小,甚至整日在拥挤的状态下生活。在这种应激的条件下,由于饲料营养、空气质量、光照、管理等方面稍有疏忽,很容易诱发鸡的烦躁和恶癖。一旦出现恶癖,由于鸡的模仿性,其损失很大。再者,喙是觅食和搏斗的工具,其灵敏性和啄力很强,如果饲料不适,很容易将饲料啄出槽外而造成浪费。因此,笼养蛋鸡要采取断喙的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7.
断喙,人们通常称切嘴或者断嘴。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所以,断喙是饲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一、断喙工具电热断喙器是普遍采用的断喙工具,操作易、速度快。小规模养鸡场或养殖户通常用普通剪子在火炉上烧红,剪去鸡的上下喙,再用烙铁止血。二、断喙时间断喙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各鸡场实际情况、断喙的技术水平及鸡群情况而定。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第一次断喙的时间在2周龄时进行,因为2~3周龄鸡绒毛脱落,鸡只用嘴擦…  相似文献   

8.
断喙是养鸡业中防止和减少鸡只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发生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断喙还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鸡的高产期死亡率。但雏鸡断喙日龄的确定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养鸡场及养鸡户尚无一科学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断喙是蛋鸡饲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断喙不仅可以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断喙的鸡群健康状况一定要良好,因为断喙对鸡群...  相似文献   

10.
<正> 各年龄的鸡都可发生啄癖,通常对鸡实行断啄来防止这一恶癖。一、断啄时间断喙的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在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C,以防止断喙带来的应激和出血。二、操作方法手术者一手握雏鸡的双脚,一手固定雏鸡头部(大拇指置于雏鸡头部后面,食指置于颈部下方轻按紧靠喙底的咽喉处,使雏鸡舌头缩回),使其略微向下倾斜将鸡喙插入适当的断喙孔,大约  相似文献   

11.
一、适时断喙。断喙后可以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有助于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断喙一般在雏鸡6~7日龄时进行。若错过此时,也可在30日龄或70日龄时进行。 三、育成期限制饲喂。蛋鸡在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必须实行限制饲喂,使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及体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冈山县养鸡试验场总结了不同照度对育成期和成年鸡恶癖影响为目的试验结果,试验取环境控制试验鸡舍,使用了大、中雏用鸡笼24个,成年鸡用鸡笼104个。育成期鸡为6周龄无断喙雏216只、成年鸡为24周龄断喙鸡208只。试验分设5、50、250、500勒克司4个区,观察12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 (一)及时断喙 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  相似文献   

14.
照度和恶癖紧密相关,不适宜的照度会带来恶癖的发生。日本冈山养鸡场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用24个中大雏鸡笼、104个成鸡笼。216只无断喙的6周龄鸡作育成期试验,208只24周龄断喙鸡作成鸡试验,各分成4组,其照度分别为5、50、250、500勒克斯。结果表明:1.恶癖发生情况:在育时期,250、500 勒克斯组有一半鸡笼、50勒克斯组有16.7%鸡笼的鸡只出现啄羽。而5勒克斯组未出现上述现象。成年鸡试验,50勒克斯组有3.8%、250勒克斯组有15.4%、500勒克斯组有23.1%的鸡笼出现啄肛现象,而5勒克斯组则无此现象发生。2.其他情况:育成鸡的作增重以5勒克斯组最快,饲料摄取量以5、50勒克斯组稍  相似文献   

15.
雏鸡断喙可以防治雏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可使雏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减少外伤,提高肉用仔鸡的等级。现将土法断喙技术简述如下:1 断喙时间:小鸡长到6~7日龄时进行,一般以夜间8~10点钟为好,因为这时鸡断喙后就可以入眠,有利于伤口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照度与鸡恶癖发生的关系,在冈山县养鸡试验场做了不同照度对雏鸡和成年鸡恶癖发生影响的试验。在密闭鸡舍内,设置24个雏鸡笼和104个成鸡笼,分别装有6周龄未断喙的雏鸡216只和24周龄断喙成年鸡208只,各分成4组,每组照度分别为5勒克斯、50勒克斯、250勒克斯、500勒克斯。试验时间为12周。试验结果如下:1、恶癖发生情况:育成鸡50勒克斯组和500勒克斯组均为50%,250勒克斯组为16.7%,5勒克斯组为零;成年鸡中50勒克斯组为3.8%,250勒克斯组为15.4%,500勒克斯组为23.1,5勒克斯组为零。  相似文献   

17.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但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一、及时断喙断喙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通常在6~12日龄进行。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 ,防止断喙时出血和鸡体产生应激;  相似文献   

18.
恶食癖又称啄食癖,大、小鸡都能发生。常见恶癖有啄肛、啄尾、啄翅、食毛癖等。啄癖轻者可啄伤翅膀,造成流血伤残,重者可啄穿腹腔而致死亡。恶食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特别是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会诱使啄癖发生,久之造成恶癖。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1断喙可以有效地防止啄癖断喙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在6~9日龄。方法是用断喙器将鸡上喙从鼻孔到喙尖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时要注意切烙结合,操作时不能过快,以防出血,但也不能过慢,以免烧伤深部组织。为减少断喙引起的应激和防止…  相似文献   

19.
饲料是养鸡成本中最大的开支项目。因此,只有节约饲料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养鸡收益。现介绍几个节约饲料的办法。1.雏鸡断喙雏鸡断喙,不仅能防止啄羽、啄肛等恶癖,提高成活率,还能防止钩甩饲料,减少饲料浪费。2.实行笼养无论是雏鸡或成鸡均可实行笼养,这是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饲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笔者最近对我县农村养鸡场、户的调查,发现许多养鸡者往往只重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而对断喙、限饲、强制换羽、驱虫等几个问题有所忽视,从而影响了养鸡的经济效益,应引起养鸡专业户的注意。 一.断喙 断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减少饲料浪费。断喙通常在6-9日龄进行。断喙前2天,在饲料中按2mg/kg料的比例加入V_(K1)片,以防制断喙出血过多。断喙方法是:在电动断喙器上有一个4.4mm的小孔,将鸡喙的切除部位插入孔内,由一块热刀片(800℃左右)从上向下切,接触3秒种断喙即完毕。切除时,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比下喙稍多切除些。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断喙3-5天内,饮水中要加入多种维生素,食槽、水槽要加满,便于鸡只采食和饮水。 二.限制饲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