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所忽视。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坚决淘汰草笼和塑料折蔟,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顾光银 《蚕桑通报》2007,38(4):49-50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所忽视。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坚决淘汰草笼和塑料折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汤新新 《蚕桑通报》2007,38(3):56-57
上蔟是养蚕的最后阶段。也是夺取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蚕茧产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熟蚕的健康状况,同时与使用的蔟具和蔟中管理密不可分。德清县目前使用的主要蔟具有:稻草伞形蔟、蜈蚣蔟、方格蔟和塑料折蔟。而塑料折蔟正逐步从专业蚕种场推广到普通种饲养户中使用。使用过的蚕农普遍反映。塑料折蔟上蔟好。  相似文献   

4.
纸板方格蔟是中外蚕业界的专家学者公认为目前最优良的蔟具,推广使用该蔟具是提高茧质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阳城蚕区经几年推广,蚕农不仅掌握了一般的上蔟技术,同时在实践中又改革、完善、创造了使用纸板方格蔟的新技术.为了使广大蚕农掌握简单易行的正确方法,笔者总结为“十改”.  相似文献   

5.
塑料折蔟本来是作为蚕儿上蔟结茧的一种蔟具 ,但经我县改制后已广泛用于饲养大蚕 ,群众称之为“大蚕漏空透气育” ,该项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简便易行的特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1塑料折蔟的改制我县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讨的“漏空透气蚕座3~4龄一日一回育”的启示下 ,近几年开展了“大蚕漏空透气蚕座一日一回育”的试验研讨 ,并重点对塑料折蔟的改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经反复试验对比 ,由江苏省丝绸公司镇江塑料蚕具厂特制生产的16峰(峰高10cm)和10峰(峰高12cm)的两种规格比较实用。2塑料折蔟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塑料折蔟上蔟,一般的做法都是将塑料折蔟放在蚕匾上让熟蚕在上面吐丝结茧,折蔟与蚕匾之间垫一张能吸蚕尿的纸,待蚕排完尿后,将垫纸人工去掉。塑料折蔟的优点是能够明显地减少上蔟的用工,可以采用自动上蔟的方法上蔟,采茧效率较高,不伤手,且方便漂白粉消毒,经久耐用,较适合我区蚕种场及农村丝茧育一年多次养蚕的特点。缺点是占用上蔟的地方多,一匾蚕起码要用2~3个折蔟上蔟,占用蚕匾时间长,不利于蚕具的周转使用,二是熟蚕在蚕匾上吐丝结茧,蔟中通风不良,湿度太大,影响蚕茧的解舒率,所以蚕茧易潮湿,茧色偏黄。上蔟中途除去垫纸,不但增加工…  相似文献   

7.
纸板方格蔟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上蔟工具,具有结构合理,上茧率高,茧质好,解舒好等优点,深受蚕农欢迎,近年来在蚕区得到大力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蚕茧质量。原蚕区种茧育使用方格蔟作为上蔟工具避免了以前用草笼等作为上蔟工具不结茧蚕多,死笼高等问题。1方格蔟的扎制目前使用的方格  相似文献   

8.
宋阿大 《广西蚕业》2001,38(4):26-26
塑料折蔟是用无毒的聚乙烯原料制成的 ,是替代草龙及纸板方格蔟的新型蚕具。它具有经久耐用 ,便于洗刷消毒与收藏保管的优点 ,并能提高蚕茧质量和采茧工效 ,是目前蔟具中较好的一种新型蔟具。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上蔟时间 使用塑料折蔟时 ,蚕上山要适当偏迟 ,要等蚕熟透即大部分蚕已全身透明 ,有一部分熟蚕已经排尿时为上蔟的最佳时机。2 上蔟密度 一般每只塑料折蔟能上熟蚕 6 0 0头左右 ,每张种约需 4 5片左右。3 上蔟方法3.1 捉蚕上蔟 先在蚕匾或其它物具上垫一层纸 ,再平行放置二根直径约 3cm的小木棒或夏伐的桑条即可 (…  相似文献   

9.
原种蚕熟蚕时采用花蔟、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不同蔟具上蔟,以观察熟蚕吐丝结茧化蛹后种茧质量变化.结果:无论是千克茧粒数、茧层率还是死笼率、双宫茧率,方格蔟均优于花蔟和塑料折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原蚕饲养省力化技术,通过对原蚕小蚕共育、原蚕大蚕饲养省力化、原蚕全程叶面消毒、原蚕方格蔟上蔟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原蚕饲养省力化配套技术措施的探讨,达到原蚕繁育省力、高效的目的,从而降低原蚕饲养成本,增加蚕农饲养原蚕收益,进而使原蚕区繁育蚕种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农村养蚕熟蚕上蔟劳动力紧张,难以调济的实际困难,实现上蔟自动化,达到省工、省力的目的,开展自动上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针对现行的自动上蔟技术在应用中尚有些不完善,需要研究和改进的状况,开展了塑料折蔟双蔟重叠自动上蔟的试验研究,结果:上下两蔟的茧质均表现优良,蚕儿自动上蔟率高,上蔟工效提高显。  相似文献   

12.
严可建 《蚕桑通报》1991,22(4):58-59
应用优良蔟具方格蔟上蔟,可以提高上茧率、出丝率及丝的品位,是蚕茧生产中提高茧质极重要的措施。但使用方格蔟,应严格掌握几个关键。否则会出现蚕进孔率低、次下茧多,影响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我县自1987年春期开始推广使用方格蔟以来,已有较多的蚕农应用方格蔟上蔟,营茧成绩逐步提高。现将几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上蔟前的准备工作上蔟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蚕成熟后就能集中劳力捉蚕上蔟,操作能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3.
<正>种茧育养蚕通常数量多、规模大,易受气象、蚕具等因素的影响,上蔟阶段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大量不结茧蚕,造成损失。因此,了解影响熟蚕结茧的各种因素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熟练掌握上蔟技术要点,对种茧育生产非常重要。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1塑料折蔟特点塑料折蔟是由聚丙烯加热融解后注模制成,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于消毒等优点,适用于蚕种生产,是种场首选上蔟工具。但是由于塑料折蔟易变形、不吸水,高度固定,悬挂困难  相似文献   

14.
苗道平 《北方蚕业》2000,21(4):21-21
推广和普及方格蔟,提高茧质,是现代蚕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由之路。但传统的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在实际推广中,与目前我县蚕区劳动力现状有较大矛盾。为此,笔者针对我县蚕农普遍采用地蚕和柴帘平台育的实际情况,近两年在生产中探索直接在蚕座上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大大缓解了劳动力与蚕儿老熟齐一之间的矛盾,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等优点,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5.
刘新民 《四川蚕业》2003,31(1):44-45
为了加快阆中市蚕桑产业化步伐 ,蚕桑局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在全市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 ,普及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应用技术 ,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三年来技术应用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 目标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了改革几千年来广大蚕农习惯于“草笼上蔟 ,人工捉熟蚕 ,费工费时费投资“的上蔟旧方法 ;推广具有“省工、省力、省投资、解舒高、茧质、产值高”的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先进技术。拟定主要技术指标 ,通过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 ,提高蚕茧品质 ,使蚕农不打草笼 ,不捉蚕 ,不伤蚕 ,达到省工70 % ,省力 70 % ,省投资 50 %。其经济指标 …  相似文献   

16.
比较塑料折蔟上蔟与传统竹花蔟上蔟对蚕茧产质量和上蔟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塑料折蔟上蔟时间和采茧时间比竹花蔟节省32.36%和68.43%;两种蔟具对总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无显著影响;但竹花蔟的上茧量较塑料折蔟高30.07%,而下茧量和双宫茧量则分别比塑料折蔟少63.22%和36.38%。  相似文献   

17.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6,37(1):61-62
以前,大多采用捉熟蚕到方格蔟的上蔟方法,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抓伤熟蚕。特别是一期养3张以上蚕种的大户,蚕上蔟时需雇临时工,又增加了养蚕成本。近年来,我县蚕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探索、使用熟蚕自动上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刚开始时,蚕农把方格蔟直接放到蚕座上,或者将  相似文献   

18.
目前蚕种场在种茧育生产过程中,上蔟用的蔟具多数为塑料折蔟,采用的上蔟方法为人工拾蚕上蔟,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劳动力较多;蚕体容易受伤、死笼率高、浮蚕多、不利于微粒子病的防治等缺点。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笔者在原有蚕具基础上,对现行的上蔟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采用硬塑料薄膜自动上蔟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民乾 《北方蚕业》2006,27(2):32-3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生产优质蚕茧已成为广大蚕农和缫丝企业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使用方格蔟上蔟并加上合理的蔟中管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为此,不少蚕区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养蚕效益,要求蚕农应用方格蔟,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上蔟技术和推广方法,致使在方格蔟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推广进度和使用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多年蚕桑基点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上蔟技术。现介绍如下:1上蔟前准备1.1备足方格蔟每张蚕种要备足190片方格蔟。新方格蔟要先用蚕沙浸出液或桑叶汁…  相似文献   

20.
<正>在使用方格蔟上蔟过程中,一些蚕农为了减少上蔟时间,提高上蔟工效,常在上蔟时使用蚕用登蔟剂。为了了解使用蚕用登蔟剂上蔟对蚕茧品质是否有影响,笔者于2010年春蚕,就使用甲酚皂登蔟剂上蔟对蚕茧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试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