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佶  姚水萍 《农机化研究》2007,(12):243-245
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而且用水浪费相当严重,因而建设节水型农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当务之急.为此,就实现节水型农业提出了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和适宜的灌溉模式等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
软管微灌技术,是采用可折叠的塑料软管微灌带输水,肥、水共灌,水从均布在微灌带上的针眼孔直接灌在作物根区土壤中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一、特点1.节水:因水适时定量直接灌在作物根际土壤,水量分布均匀,避免了向土壤深层渗漏及表土水分蒸发等损失,节水率在40%以上。2.省工省力:使用时,只需开关阀门或电源,就能完成灌水、追肥作业。3.节省农药:采用软管微灌,可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10%~15%,减少和延缓蔬菜病害发生,节省农药费用开支。4.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因它是使水分缓慢渗透到植物根部,既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也不影响土壤存蓄空气的毛管数,保持土壤疏松,通气性能好。5.投资低:  相似文献   

3.
我国属水资源紧缺国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低产出,低收入,大部分农田仍延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这种落后的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淡水资源的惊人浪费,也造成土肥资源的流失。在水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种非常节水的灌溉方式来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科学发展农业。微灌是微水灌溉的简称。微灌技术是最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按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和养分,利用专门设备或自然水头加压,再通过低压管道系统末级毛管上的孔口或灌水器,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或水滴,  相似文献   

4.
一、微灌技术发展概况我省微灌技术的发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自1977年开始在济南市和淄博市先后建成7000亩滴灌工程,从而迈开了我省发展微灌事业的步伐。1978年11月在山东博山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滴灌技术经验交流会”后对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肥城桃,蓬莱花生等经济作物进行了滴灌试验。  相似文献   

5.
6.
京郊节水型农业研究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且农业用水常常被城市用水挤占 ,因此京郊农业必须走节水型农业道路。至 2 0 0 0年底 ,北京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2 7.2万hm2 ,其中喷滴灌面积 13 .87万hm2 ,管道输水灌溉面积 7万hm2 ,渠道衬砌面积 6.3万hm2 ,使节水工程控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农民朋友:刚才严克强副部长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和部党组实施“三个一支农”工程的决定,明确了“十万水利科技人员技术下乡”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对“水利科技人员技术下乡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十万水利科技人员技术下乡是水利部党组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全局性根本转变,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重大举措;也是在1996年取得农业大丰收之后,依靠科学技术,通过大力推广和普…  相似文献   

8.
9.
为配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在对微灌技术进行概述的基本上,总结微灌技术的类型及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优势,从灌水器选择、管网规划设计、系统流量推算、管网水力计算等方面,探讨微灌系统配套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为微灌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微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方式,其优点是水的利用率较高,适量而均匀的湿润,不至引起土地的板结和盐碱化;可不修渠道和田间工程,土地的利用率较高;可以在水中混入肥料、农药或除草剂,结合微灌进行根外施肥或除草灭虫。微灌与传统的漫灌方式比较,具有节水40%~60%、节电30%、节约劳动力80%以上、节约土地12%、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可增加产量40%以上。同时,可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持水土和肥力不流失,减少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都区地处鄂西北 ,属封闭性流域 ,百川出境 ,无一客水过往 ,水资源十分紧缺 ,是有名的“旱包子”地区。全区国土面积 6 989km2 ,16 5万人 ,耕地面积 14 7万亩 ,山场 6 0 5万亩 ,水域 3 .93万hm2 ( 5 9万亩 ) ,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已严重制约着曾都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 ,我们特向省水利厅申办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创建高标准示范园区 ,以带动全区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1 高标准、高起点、办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典型示范 ,是发展节水灌溉 ,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关键。为…  相似文献   

12.
水是农业的命脉 ,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世界上 ,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 % ,而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8 %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而占面积60%以上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全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最低限1000m3。辽宁省是全国严重缺乏水资源的省份之一。特别是2001…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节水型农业技术》李鹏总理1990年视察农田灌溉研究所时,下达了题为“华北地区节水型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的研究基金项目。该项目历经3年多,经过农田灌溉研究所等单位的多方协作努力,不仅取得了一批单项节水科技新成果,还提出了适合华北地区的引黄...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自然资源贫乏,面积1.4万km~2,人口400万的以色列农业生产水平却居领先地位。从50年代开始,以色列着手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重视高科技对农业的投入,以出口型农业做为经济起飞的先导,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它的独劈蹊径的现代化道路被欧洲誉为“西方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龙口市以温室大棚为主要形式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各种温室大棚达3万个。葡萄、蔬菜、草莓、花卉、果树等优质高值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0.3万hm~2。近年,龙口市农机部门针对温室大棚发展快、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贫乏的特点,引进以色列和韩国微灌机械化设备,开展了温室葡萄、蔬菜、草莓滴灌,花卉微喷灌,果树小管出流等微灌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设施农业生产大国,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种类很多,形式各异,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等,其中广泛应用的是塑料大棚、中棚和日光温室。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设施园艺面积386万hm2,设施园艺产业净产值为5 800多亿元。在种植结构上,主要以种植各种蔬菜瓜果、花卉和经济作物为主,其中蔬菜瓜果占有很大比重。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灌溉施肥是不可缺少的。传统的漫灌和沟畦灌方式,不仅费水费工,而且灌溉的效果也较差,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已不能适应设施生产的需要。近  相似文献   

17.
王开君 《河北农机》2023,(22):58-6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在改善和发展中国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推广技术的应用策略是农业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与农业推广技术具有密切的关系和互补性。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提供科学实用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措施,为农业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而农业推广技术则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传递给农民,促使他们改变传统的种植行为,采用采纳新的栽培技术。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与农业推广技术的互补性体现在技术交流与学习、目标一致、综合创新和相互影响方面,共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古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搞好农业生产,对于我国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的是水资源的极度缺乏。如何既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摆在亿万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水资源总体并不丰裕,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当,促成了浙江水质性缺水局面的形成。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灌溉用水又占据农业用水的90%^[1]。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农转非”情况加剧,使农业的灌溉用水量-降再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微灌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普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 ,微灌 (滴灌、微喷、涌泉灌等 )以其省水、增产、省工、省地、对地形和土壤适应性强、能结合施肥且肥效高、减少平地除草田间管理工作量、易于实现自动化灌水等多方面优点而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不少人到以色列等国学习取经 ,一些地方兴建了不同类型试验工程 ,有的企业想扩大设备生产能力 ,有的企业想改行生产微灌器材。到底如何全面认识微灌的特点及它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如何估计我国微灌发展形势 ,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快微灌在我国推广应用 ?这里谈几点看法。1 对我国微灌发展经历及当前形势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