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论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价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指出景观生态规划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佳途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聚集中心的城市,其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城市中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也是城市中人、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区系组成受到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困果反馈关系的学科,认为在景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呆反馈关系的学科,认为在景观生态学上,城市是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景观要素-基质、廓道、斑块构成的景观。因此,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廓道-本底(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载体的城市园林绿地,在规划和建设时可以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其动态和机理与自然生态系统迥然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城市化过程深刻改变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导致了诸如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学界高度关注,大量研究结果既回答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又提出了诸多新的论题和挑战.分析了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总结了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研究方法的关键问题,指出了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在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吴春燕  郝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45-9247,9294
景观破碎化是制约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瓶颈"之一。人为干扰、生境岛屿化等是形成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生物地理环境,物种生存空间锐减,减少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改变了生态系统特性,影响系统内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平衡,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改变了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和空间结构,引起景观格局变化,使景观多样性减少。笔者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提出减少破碎化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仍一个相对新的课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较全面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衢州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衢州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以珍稀植物园、乡土植物引种区、古树名木保护、经济林种质资源圃、城市(郊)植物群落等保护点的建设规划,并对城市绿地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绿化植物、经济林树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编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四个层次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封闭型廊道景观的生态效应研究--以荆州古城墙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植物为主,加上荆州古城墙、动物、水体等构成的封闭型廊道景观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研究意义。从中小尺度分析了封闭型廊道景观具有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与连结度、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增加边缘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景观效果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诸多的研究都停留在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上.通过对城市特殊的自然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从景观多样性入手,自上而下.进而,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层次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的性质、价值和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并从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对策等方面,阐明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营造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议题,传统的植物园注重生物多样性而景观功能缺失,公园以景观功能为主但生物多样性匮乏。因此,如何协调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功能之间的矛盾是城市植物园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关中植物区系为基础,通过分区规划、游览路径和植物景观规划、生物多样性解说系统充分展示陕西关中地区的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同时营造丰富的生境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通过实践协调了我国树木园面临生物多样性展示与植物景观营造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树木园的营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按照空间尺度可以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和现状,从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其中着重讨论作为基础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生态城市和“两型城市”,两者都是旨在建立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高效稳定的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以及周边区域的景观格局。显著影响着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景观尺度上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森林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李锐  何彤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3-6115
通过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案例的梳理研究,从"构建"的角度,讨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复合生态理论、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四大基础理论,其他理论基础要根据研究领域而定,例如生态城市规划中涉及的"城市规划原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涉及的"生物保护学"等。最后,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安顺市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张,人为活动干扰的加剧,景观格局的剧烈变化影响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以黔中喀斯特典型山地城市安顺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和2016年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GIS软件平台,通过建立研究区城市景观类型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景观空间梯度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系统分析“城市双修”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政策驱动下,安顺市建成区2012年和2016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2012-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剧烈改变,城市用地的扩张与耕地缩减耦合,小型斑块数量明显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2)随着城市景观向外围扩展,建筑用地优势度先增加后降低,建成区外部缓冲带景观多样性逐渐丰富,受人为干扰强度弱化。3)研究期间,各景观类型交错分布,斑块分布复杂化、不规则,集聚度与连通性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副作用就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城市全面绿化则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分析了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和差距之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并强调了垂直绿化的特殊作用。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现代城市园林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是随着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自然资源短缺和生存危机加剧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问题反思、理论探索、理论发展和设计实践4个过程,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生态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生态设计、建筑的生态设计、城市的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等领域;景观生态设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4个阶段及其类型;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是将道路景观的环境影响控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美学和景观游赏融为一体的设计;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上海道路景观分为4种类型:景观生态型、景观生产型、生态游憩型、生态防护型。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及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区绿地景观网络不完善,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生态格局缺乏足够的连接,城区内的绿地斑块分布不均,新、旧城绿地建设差距较大,同时城区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绿地景观异质性不高,绿地景观类型单调。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应注重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合理安排城区绿地斑块,发展不同功能的特色绿地景观,使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形成"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