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虫棉与常规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来源的转基因抗虫棉与国内常规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的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小于常规棉 ,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高于常规棉 ,而铃重、衣分、株高则低于常规棉 ,脱落数及脱落率高于常规棉 ,而结铃数的增加难以弥补衣分的降低 ,从而使抗虫棉虽有较高的子棉产量 ,但其皮棉产量却低于常规棉 ,减幅为4.2 8%。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试验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出苗时间长,出苗速度慢,但第一真叶出现时间早;(2)前期结铃性较好,成铃早而集中;(3)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常规棉,但积累速度快,经济系数高.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铃重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取合理的水肥调控及适宜密度等相关农艺措施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谈谈抗虫棉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抗虫棉的栽培管理技术王信达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目前,在国内已较大面积试种示范的中棉所转基因抗虫棉其特征特性为:茎秆较细、叶片较小、叶色深绿、株型紧凑;现蕾前比同类常规品种矮、生长慢;现蕾后长势较好,结铃集中、成铃率高、结铃多、...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株高较高、果枝较长等营养生长较旺。生殖生长以苏棉6号抗虫杂交种成铃强度最高。在生理活性方面表现为叶片光合强度大,但养分较多的用于茎枝生长。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技术关键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结铃期养分向棉铃输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收集新疆南疆大面积种植的56个棉花品种,对非抗虫棉、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抗虫棉F1及F2共4类品种的产量及纤维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比非抗虫棉增产29.8%,差异达显著水平;杂交棉比常规棉平均增产4.6%,铃重增加0.38g,衣分提高0.91百分点,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杂交抗虫棉F1明显优于F2,主要表现在单株结铃性的显著提高导致产量显著提高,而且断裂比强度和纤维整齐度指数等主要品质指标显著提高。由于在河南安阳试验的密度与新疆有明显差异,其准确性需要在新疆高密度条件下继续验证。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材料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1997 年在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棉花试验田对2 个转 Bt基因抗虫棉和3 个常规棉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棉相比转 Bt 基因抗虫棉表现为株高和主茎叶片的日增长量小。果枝出现得早, 但增加缓慢。蕾花和结铃高峰出现得早, 脱落量小, 成铃率高。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喜温、喜光,抗虫性较强。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开花后生长发育较快,至开花结铃期个体生长发育和棉田长势都达到或超过常规棉。近几年来,根据安阳抗虫棉的生育特点采取了相应高产栽培技术。1播前准备播前每公顷施优质粗肥45~60m3、二铵375kg、标准氮肥450kg、钾肥300k  相似文献   

8.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转基因抗虫棉取代常规棉花品种在生产上利用已成必然。在重点分析了转基因棉对目标害虫存活、生长及危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转 Bt基因棉存在的问题及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文英 《中国棉花》2001,28(12):33-33
转 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 ,多数抗虫棉个体相对偏小 ,果枝上举 ,株形紧凑 ;茎杆细弱 ,果枝细小 ,结铃期果枝下垂 ;苗期其子叶较同类型的常规棉子叶与真叶叶色较深 ,叶片偏小 ,真叶缺刻较深 ,缺刻深处有明显皱褶 ,叶片薄 ,叶面积小。在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缓慢 ,开花后生长发育较快 ,至开花结铃期个体生长发育和棉田长势都达到或超过常规棉。株高叶片数和现蕾开花数后来居上 ,生殖生长旺盛 ,补偿能力强 ,特别是单株结铃数量多、脱落少。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 ,在本地区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掌握“小个体 ,大群体”的新型群体结构由于转 Bt基…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 《中国棉花》2010,37(2):16-16
我所育种室主任郭香墨研究员等人主持完成的“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近日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棉所41是我所育成的第一个国审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t+CpTI双价基因,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人常规棉品种中育成,高产广适,一般增产11.2%~14.1%,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棉花育种上的一项重大进展,受到了世界各产棉国的重视。我国自1990年开始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以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众说纷纭。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情况和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使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铃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一但原来的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棉蓟马、棉粉虱等的发生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棉盲蝽在棉株初现蕾时即可危害,形成破头疯、脱蕾或不开花结铃。近年来棉盲蝽在长江流域渐已成为主要害虫。5%锐劲特悬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课题组,运用选育杂交棉品种兼顾常规棉品种的育种方法,历经近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选育了转基因抗虫棉常规种新科棉1号(新棉503)、新科棉5号(中创76)和新科棉6号;把棉花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为骨干亲本进行测配的方法成功应用到棉花杂交种选育上,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新棉298)和新科棉3号(中创86)。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66(原代号:中CJ03B)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66的母本和父本自育成后,连年去杂去劣,自交保纯。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利用与市场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利用、抗虫性与抗虫效果、经济性状、产量构成、纤维品质等进行了分析,在特征特性、经济效益、现实意义等方面与常规棉进行了比较,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赣棉18号是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Bt转基因抗虫棉激素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常规品种中棉所12为对照,分析了具有不同生长习性的Bt转基因抗虫棉不同部位的IAA和AB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子叶中两种激素表达水平低、顶芽中IAA含量偏低是造成某些Bt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势偏弱的内在因素,与顶芽相比较,侧芽中ABA含量偏低与某些Bt转基因抗虫棉前期顶端生长势弱和赘芽发生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转基因抗虫棉综合配套技术及深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较全面概述了由中棉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下同)育成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繁育推广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害虫防治技术及其深化研究进展, 并根据国际国内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赣棉K11是2022年通过江西省审定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在江西省植棉区夏播生育期99.4 d,株高95.7 cm,单株结铃11.0个,铃重5.2 g,衣分41.7%,霜前花率96.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在2020―2021年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90.56 kg、79.55 kg、76.44 kg。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转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性,以转双价基因(Chi +Glu)抗病棉为观察品种,受体材料及转基因(Bt+CpTI)抗虫棉中棉所79为对照品种,在河南安阳研究了转基因抗病棉花的荒地生存竞争能力.荒地中,无论是撒播还是深播,棉花长势均较弱,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生育期延迟.4月底播种的棉花长势较弱,至9月底未见棉铃;5月底播种的棉花有个别植株能够结铃,但铃数少且小,无吐絮铃.研究表明,转基因抗病棉在荒地中无竞争优势,不能繁殖传代,无杂草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