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Kpg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确定该纤维素酶的最佳温度和最适pH,并进行固体发酵麸皮试验,验证Kpg纤维素酶的实践效果。试验以3,5-二硝基水杨酸酶活测定法为基础,通过改变纤维素酶的反应温度和pH环境,确定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环境。为研究其实际降解能力,将枯草芽孢杆菌Kpg添加到麸皮中,在37℃环境中发酵6d。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Kpg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此时纤维素酶活性最大为108.45U/mL;反应液最适pH值为6.0,此时纤维素酶活性为97.72U/mL;在两者最适条件共同作用下,纤维素酶活性为113.58U/mL。发酵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Kpg能够显著降低麸皮中的纤维素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发酵麸皮中的真蛋白含量(P0.05)。枯草芽孢杆菌Kpg表现出的酶学性质符合发酵微生物选育的标准和特征,为生物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龙牧801苜蓿鲜草为原料,用酸化加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三因素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pH值为4.0、提取时间为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粗蛋白提取率为45.32%。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芹菜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芹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对以上因素分别进行L_9(3~4)正交试验,得到酶辅助提取芹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纤维素酶用量7.0%、pH值4.4、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 h、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1次。在此工艺下,芹菜总黄酮的提取率为4.17%。结论:加入纤维素酶可以有效提高芹菜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低菌发酵秸秆)和试验Ⅱ组(高菌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菌体蛋白浓度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在6~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水杨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后,有利于维持瘤胃功能的健康,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桑叶中富含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为一种哌啶类生物碱,是α-葡萄糖苷酶的强抑制剂,具有降低餐后血糖、抑制肿瘤转移和抗病毒等作用。应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桑叶中的DNJ,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提取液p 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质量浓度等5个因素对桑叶DNJ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液p H值3.8,料液质量浓度0.017 0 g/m L,纤维素酶质量浓度3.4 mg/m L,提取时间1.0 h。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桑叶DNJ的提取率为0.095 0%。与传统的水、酸提取桑叶DNJ的方法相比,采用该优化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桑叶DNJ的提取率显著提高(P0.01),比盐酸提取法提高了20.3%。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啤酒糟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40.0±2.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啤酒糟;试验1、2和3组啤酒糟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饲粮干物质的10%、15%和20%。测定24 h内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各组瘤胃液pH及NH3-N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2组微生物蛋白产量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2组乙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3)在纤维素酶活性方面,试验2组4种酶活性的均值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啤酒糟添加水平为15%最有利于瘤胃发酵且能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以花生蔓为发酵底物,通过添加等量不同氮源(菌糠、酵母膏、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和发酵液p H值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氮源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试验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加氮源的对照组(P0.05)。以氯化铵做氮源时3种纤维素酶活性均为最高,其木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最高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与硫酸铵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另外3种氮源组(P0.05)。各组p H值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下降,5种氮源组120 h的p H值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菌糠组下降最快。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氮源对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及p H值有影响,以氯化铵做氮源时产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棕榈叶中总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碱提取法提取纤维素。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纤维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氢氧化纳溶液的浓度为4%,浓度为5%次氯酸钠用量为16 mL,温度为55℃,时间为1.5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棕榈叶中的纤维素提取率为36.24%。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试验采用浸渍法,以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剂,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时间对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考察不同因素、不同水平对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情况,筛选出辣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8、9、10月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5℃、乙醇浓度75%。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达3.018%。利用最佳提取工艺进行8、9、10月份采摘的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得出10月份辣木叶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和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叶蛋白提取的工艺环节,并提高叶蛋白提取率及提取物纯度等参数指标,本研究选择长江下游农区广泛种植的金花菜为原料,通过设置较为合理科学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加热时间、pH以及提取剂(酸)种类进行叶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试验最佳参数分别为料液比1∶3、提取温度70℃、加热时间15 min、pH 4、提取剂(酸)为盐酸。基于清洁安全生产角度,选择了单因素试验中提取指标同样较高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设置了料液比、pH及提取温度的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pH、提取温度、料液比。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pH 4.1、提取温度72℃,相应的叶蛋白提取率为49.63%,提取物纯度为56.87%。本研究优化的技术工艺及相关参数指标可为农区豆科草类植物多元化利用及叶蛋白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