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茶产品经济的发展,茶产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茶产品行业赢得市场份额,占有一席之地,需要茶产品文化营销。本文阐述了文化营销的定义及开展茶产品文化营销的重要性,在综合考虑我国现有茶产品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茶产品文化营销及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产品营销、品牌塑造及开展多样化促销等三种营销手段,并剖析了各种手段的必要性及具体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品牌竞争已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焦点。以文化营销创新推进茶品牌建设,对推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立足安化黑茶文化基本特征,分别从茶事活动、产品文化内涵、教育和茶文化产业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策略创新探讨推进安化黑茶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3.
谢朝阳 《福建茶叶》2016,(12):39-40
安化黑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效用为人们广泛接受。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数字通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超过传统销售方式成为商业营销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目前安化黑茶在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探讨安化黑茶电子商务营销路径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壶因茶而生,茶与紫砂茶具在同店销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运用西方营销理论,从核心产品、外围产品和附加产品的三个层次对茶与紫砂茶具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茶与紫砂茶具的营销策略。同时对当代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大多数中国茶企业应做"地方特色个性化产品",成为区域强势品牌,抛弃一味追求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茶叶产品是发展茶产业和提升茶品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推力。重点介绍了长兴现有的主要名优茶和茶烘焙食品,并对今后开发茶叶新产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方茶产区有大量有质量、有特色的茶产品,但由于营销运营的不足,限制了北方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北方茶叶营销适应性分析为基础,提出北方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北茶南进"本地化营销人才扩张、引入知名品牌合作经营等营销人才培养方式。对北方茶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几大亮点1.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以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将茶产业确定为武夷山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开展一系列的茶旅营销活动,推动全市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也进一步提升。2.大力提升品牌建设从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  相似文献   

9.
茶叶深加工是茶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未来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茶叶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茶制品。其中茶日化产品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本文从深加工技术出发,介绍了茶在日化领域应用的特点、基础及优势,综述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茶日化产品,并对未来茶日化产品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精准营销的茶产品经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人们对饮茶的兴趣越来越高。中国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地,一直以来,各色各样的茶产品一直是我国的一大经营特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茶产品经营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消费需求,我国的茶产业的发展也由此停滞不前,本文从精准营销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基于精准营销的茶产品经营模式,希望有益于我国的茶叶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运用湘茶文化推动湘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文化资源丰富。本文论述了如何把内涵厚重的湘茶文化融人到湘茶品牌建设、营销传播、终端促销、产品包装等营销实践中,以此促进湖南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茶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唐朝开始民间茶风愈加兴盛,茶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时至今日已经过了上千年的岁月。茶产业的成熟在于茶叶市场非常完善、茶叶需求者数量多、茶叶的生产与销售过程有序,但是也有坏的一面,那就是茶叶市场已经饱和,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有钱人喝我国名茶,普通老百姓喝当地茶,而那些口感优秀却没有名气的茶叶新产品则无人问津,长此以往,我国的茶叶就失去了新鲜血液与创新力量,甚至导致茶产业的没落,尤其是在目前茶叶企业追寻国际化对外贸易的情况下,我国的茶产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势在必行。在竞争更加强烈的茶叶国际市场当中,茶产业营销仅仅是拥有较好的口感是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消费者的,还需要一定的品牌价值,茶产业只有具有品牌效应,才能更好地将产品推销到现代消费人群当中。本文通过对我国茶产业品牌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茶产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李婧 《福建茶叶》2016,(9):63-64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密不可分。茶产业也把握了这一契机,纷纷开通了茶叶产品的网页界面,希望能够借互联网的东风,将茶叶销售带上更高台阶。本文通过对网页界面交互设计的介绍和研究,结合现有的茶产品网页界面的特点和营销思路,提出了将交互设计融入茶产品网页界面的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的茶产品网页界面如何更好地满足越来越高的用户体验的问题,为茶产品的互联网销售打开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茶产品销量走势低迷,利润低,面临国外贸易壁垒、茶叶质量以及茶企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着茶叶企业产品出口,故福建茶企有必要从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茶叶品质、建立国际营销渠道、制定茶产业标准化和茶企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生产优质并具品牌的茶叶产品出口澳洲,促进闽茶企快速、稳定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韩国茶产业进入转型阶段,韩国茶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呈现出新的动向。在生产方面,韩国茶产品扩大生产的速度较为缓慢,但上市额度不断扩大。在销售方面,韩国新型茶产品日益崛起,其中瓶装茶饮料销售额最高,成为了带动韩国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消费方面,中年女性消费者是韩国传统茶产品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另外韩国茶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此外,韩国茶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呈现出进口量不断上升、出口量下降、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状态,说明韩国茶产业虽然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但整体仍未摆脱低迷状态。  相似文献   

16.
去年,韩国茶产业发展迅猛,通过新建茶叶加工厂、在校园广泛开展茶学教育、组织科研机构深入研究茶的保健作用、开发茶食品和茶叶美容产品、举办各类茶叶节和评茶比赛等多种努力,国民对茶的认识得以不断提高,茶叶生产量、消费量和茶叶出口量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杨静民 《茶叶学报》2022,(3):217-221
基于“三茶融合”理念,深入分析福建省建瓯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机制与途径,为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建瓯市茶产业集群存在茶园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少、品牌渠道建设不够及产业链环节衔接不力等问题,并阐释了“三茶融合”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机制,即产业发展提升集群规模性以延长茶产业链条、科技创新促进集群竞争性以提升产品价值、文化根植培育集群价值性以凝炼品牌价值。最后提出了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是古丈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该县以茶产品创新为主的融合模式注重茶苗选育、生态茶园建设、严格种植标准和精深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茶旅结合为主的融合模式经历了以茶园观光为核心,到茶基地、茶工业、茶体验、茶文化等融入土家族、苗族村寨旅游的"特色村寨+茶"的特色发展之路。但目前茶产业融合过程中遭遇产业自身制约、区域合作动力不足、资金整合力度不够等瓶颈,需通过创新产品、形成产业联合体、创新融资机制、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推进现代农业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1.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倾力打造以萧氏科技园、邓村绿茶科技园为核心的茶叶产业化示范区,以三峡茶城、品牌专卖店、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茶叶品牌营销网络,以标准茶园、机械作业、清洁化工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宜大线、雾莲线生态观光茶叶走廊。积极优化茶类布局,提升绿茶,复兴红茶,坚持多茶类并举,实施高、中、低茶产品协调发展战略,适当扩大大宗茶比重,提高夏秋茶利用率,全面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合理健全市场布局,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0.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