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寒草甸草地水、土、草中氮硫含量冷暖季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海高原特殊的气候分布特征,把高寒草甸草地绵羊放牧地划分为冷季和暖季。通过测定冷暖绵羊放牧地水、土壤、牧草中氮和硫含量的结果表明:水、土壤、牧草中氮和硫的含量暖季>冷季(P<0.05),其中地表水冷季含硫量分别为3.7mg/kg、5.1mg/kg,水中没有检测到氮;牧草中硫含量冷暖季分别为2952mg/kg,3262mg/kg,差异显著(P<0.05);牧草中氮含量冷暖季分别为0.62%、1.36%,差异显著(P<0.05);土壤氮含量冷暖季分别为0.22%、0.285%,差异显著(P<0.05);硫含量冷暖季分别为0.24%、0.37%。  相似文献   

2.
高寒牧区在漫长的冬季,草场水源冻结,放牧家畜必须赶到有泉水的源头或饮水点饮水,一般路途遥远且费时耗能成为缺水草场或干旱草场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国外有关家畜饮水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在国内很少看到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为此,我们利用青海省铁卜加草原改良试验站铺设好的地下管道做为家畜饮水点,进行了家畜在冷季不同时期饮水量的测定试验研究工作,旨在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干旱缺水草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从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常规方法、半体内法(尼龙袋法)、体外产气法在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上的应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进展,提出今后青藏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常规方法、半体内法(尼龙袋法)、体外产气法在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上的应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进展,提出今后青藏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P养分在土壤和植被中含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两种养分的总含量分布规律为沼泽草地型(ZZ)嵩草草地型(SC)〉珠芽蓼-嵩草草地型(Z+S)〉禾草草地型(HC),两种养分储量分别为N497.04kg/hm^2,P31.71kg/hm^2;生物量与养分储量分布规律一致;(2)东祁连山高寒草地±0~20cm土壤中,N、P储量分别为43.03t/hm^2和2.72t/hm^2;(3)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库是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养分储存库。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甸草地牧草产量及其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草甸草地是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对所测高寒草甸草地实行全年封育,于7月、8月、9月测定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①牧草产量以8月分最高,小嵩草甸干草产量可达43.7g/m^2,灌丛草甸可达109.9g/m^2;②与环湖地区相同类群牧草相比,牧草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牧草粗蛋白质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牧草粗纤维含量变化与之相反。牧草中锌含量缺额,硒、铜含量严重缺乏,必须对该区牲畜补饲硒、铜、锌制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在青藏高寒草地这一特殊生态条件下罗新藏母羊冷季的体重变化规律,为冷季补饲提供基础数据,对成年的罗新藏母羊和9月龄后备羊在冷季(11月1日至4月30日)的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怀孕母羊平均失重20kg/只,平均111g/只·天,其中以11月1日至12月10日为最高,平均失重149g/只·天;后备母羊失重18.92kg/只,失重率达42.20%,超过怀孕母羊(35.20%),平均失重106.3g/只·天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年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m2对11.70 DM g/m2,P<0.01),而围栏内外牧草各种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BM和牧草养分含量变异较大,BM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8月份最高(33.02 DM g/m2),3月份最低(6.39DM g/m2);牧草CP、EE含量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CP含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10.68%DM),在2月份降到最低(2.72%DM),EE含量变异不大,在9月份较高(3.77%DM),1月份较低(2.26%DM);NDF变化规律与CP相反,呈“V”型曲线变化趋势,最低和最高含量分别在8月份(49.38%DM)和12月份(69.08%DM);ADF含量全年变化不大,夏季较(35.03%DM)冬春季低(42.92%DM);Ash在6月份含量最高(18.29%DM),2月份含量最低(7.14%DM)。以月份为自变量,进行适当变换后建立了牧草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高寒草地建设的反思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高寒牧区混播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4-2006年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开展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不同草种组合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2004年)组合Ⅱ[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lgonguin)、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产草量最高,比组合Ⅰ(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垂穗披碱草)、组合Ⅲ(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无芒雀麦)和组合Ⅳ(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分别多产干草379、446和369 kg/hm2,组合Ⅱ与其他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建植第2年(2005年)组合Ⅰ、组合Ⅱ、组合Ⅲ和组合Ⅳ干草产量分别为2 489、2 856、2 715和2 976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建植第3年(2006年)组合Ⅳ(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鲜草、干草产量最高,比组合Ⅰ多产干草3 635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土壤退化是草地退化的更深层次指示,运用遥感手段大面积测定土壤有机碳进而评估草地土壤状况有助于对草地退化状态的正确认识。以甘南州高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ASD地物光谱仪,在室内条件下对土壤样品进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测量,分析8种光谱变换形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并选取特征波段,利用3种多元回归方法(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通过验证样本的决定系数(Rv2)、均方根误差(RMSE)和剩余估计偏差(RPD)来评价模型,进而确定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最佳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微分变换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光谱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在所有变换形式中以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最好,最大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865;基于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变换形式的3种多元回归方法对土壤有机碳均有极好的预测能力,表明对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监测来说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是非常有效的变换形式;综合考虑基于所有光谱变换形式的3种多元回归方法的预测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具有高的Rv2和RPD,同时具有低的RMSE值,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估测的最优回归方法;基于光谱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变换形式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v2=0.878)、最大剩余估计偏差(RPD=2.946)和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7.520),因此该模型为甘南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最优估测模型,最优模型的RPD大于2.5说明该模型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其他地区土壤有机碳的估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HJ-1A HSI卫星遥感资料,结合2014年青海省玛沁县、贵南县研究区高寒草地野外实测数据,建立了高寒草地氮素含量的估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筛选出最优反演模型,分析了研究区高寒草地氮素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高寒草地HSI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及去包络线光谱反射率与地面实测氮素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吸收特征波段1(750.95~791.95 nm)和吸收特征波段3(889.03~921.30 nm)与氮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基于吸收特征波段1构建的波段深度指数BD767.99可以较好的估测研究区高寒草地氮素含量,利用此变量拟合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解释研究区高寒草地氮素含量变化的44%,模型估测精度可达81.6%;3)贵南研究区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整体而言,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氮素含量较高,东北部地区氮素含量较低;玛沁研究区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草地氮素含量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连续10 a观测的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牧草生育期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天然草地牧草各生育期与气温、降水量、累计日照时数、≥5℃积温等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诱导牧草生育期及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对甘南高寒草地的退化、超载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及气候变化等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人工草地、修建牲畜暖棚并进行牛羊舍饲育肥、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优化畜群结构和放牧强度等措施,是实现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协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高洋  王根绪  高永恒 《草业科学》2015,9(10):1548-1554
土壤养分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维系健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长江源区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和沙生草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高寒草地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沙生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各个草地类型内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土壤速效氮含量为草原化草甸>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沙生草地,草原化草甸含量高达65.5 mg·kg-1,而沙生草地含量仅为11.5 mg·kg-1,除沙生草地外,其他草地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2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及其各土层中差异不显著(P0.05);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其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氮与全氮和土壤速效磷与全磷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值与土壤各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甘南玛曲高寒草甸草地沙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南玛曲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不同沙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禾草地上植物量减少,杂草、莎草地上植物量增加,其中,莎草增加最快。中度沙化阶段是植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地上植物量和均匀度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演替早期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及地上总植物量最高,在极度沙化阶段,地上总植物量最低,优势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金强河地区高寒草地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1980—2000年金强河地区草地气候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年间的年均温呈增长趋势,增幅约为0.0609℃/a;年降水量波动较大,1991—2000年的年均降水量比1980—1990年减少约4.7%,草原湿润度值年均减少O.0008,这种水热变化不致引起高寒草甸草原生境发生本质改变。  相似文献   

19.
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草地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 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 是草地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将来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并为高寒草地的植被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天然草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气候分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气候带划分的水分和热量指标,得到符合青海高原气候带划分的修正指标,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效应,青海高原亚寒带和温带的最热月上限温度指标增加了1~2 ℃,高原寒带≥0 ℃年积温上限值增加50 ℃。结合青海省干湿分布状况,把青海省分为6个气候区域,按照草地类型的划分原则、系统与标准,把青海省10个草地类型进行组合分类划分至6个气候区域;阐述了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与海拔、温度及降水等生境特征的关系;定量评价了各草地类型的丰富度、生物量、草层高度以及草群盖度等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