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8-2020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开展了“稻-鳝”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探索适宜苏州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种养条件准备 1.1 稻田准备 1.1.1 开挖水沟试验田块位于常熟市支塘镇蒋巷生态园综合种养试验基地,基地面积共50.05×...  相似文献   

2.
<正>稻田养蟹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2018年,作者  相似文献   

3.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之一,但受当前土地保护政策限制和给稻田机械作业带来不方便等多种因素影响,推广工作常常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2018年,我们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稻鳖(甲鱼)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在坚持不破坏土壤、不改变土地现状、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深入探索稻鳖共生生态种养技术。通过一年试验与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亩增加养殖效益483元。  相似文献   

4.
2019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苏州市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稻+青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专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试验结果显示,21.75亩综合种养试验区当年青虾产量480.36千克,产值6.73万元;水稻产量3 493.5千克,产值4.19万元。单位面积年净利润1 733元/亩,投入与产出比1∶1.52。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逐渐成为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抓手。2017年起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80.7×667m~2种植区域首次开展虾稻综合种养试验,实现了小龙虾养殖产量89.5kg/667m~2,水稻种植产量587kg/667m~2的成果。在此基础上2018年继续探索性开展种养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宝应县地处江苏中部,境内湖荡密布,河沟纵横,县域内水稻种植面积87.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4.5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鱼米之乡。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宽渔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收,2017年宝应县设计了"2虾+1稻"的稻虾轮作模式,该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导,充分发挥养殖与种植生态互补优势,经过一年多的初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十足目、鳌虾科,俗称小龙虾,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1]。小龙虾借助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平台,完成了从默默无名到万众瞩目的华丽变身[2],目前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稻虾种养模式是我国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主要利用生物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原理[1],实现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有机结合,在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显著特点[2].但近年来,稻田养殖小龙虾由于受到集中上市、规格偏小、品质参差不齐等因...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起,张家港市依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开展了虾稻综合种养试验,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一、种养条件准备1.稻田准备(1)开挖环沟:试验田块位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红社区虾稻综合种养试验基地,试验面积为186.7亩  相似文献   

10.
杨海  黄亚  黄小丽 《水产养殖》2022,43(1):61-62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本为外来物种,经过多年繁育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1].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小龙虾养殖采用挖环沟稻虾种养模式,并不适宜所有稻田,如地势不平坦、高低起伏较大、田块较小且分散凌乱的浅丘地区.现以川南浅丘地区为例,对不开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  相似文献   

11.
孙成 《水产养殖》2022,(8):50-52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的重要代表,近几年安徽省和蚌埠市相继出台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的相关政策,印发推进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怀远县也积极宣传和落实相关精神,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4 000 hm2,主要为稻虾模式。怀远县也是甲鱼大县,甲鱼年产量近1万t,主要为温室养殖、池塘养殖和混养模式。为探索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2019年6月,在怀远县兰桥镇开展首个稻鳖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点,取得较好的效益,为下一步推广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湖州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稳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稻渔产业发展,连续出台《湖州市现代渔业绿色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稻-虾、稻-鳖、稻-蛙、稻-鱼、稻-蟹等生态健康种养模式,提出在粮食生产重点乡镇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以渔促稻,稳粮增收,真正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具体情况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螺综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田养螺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农业理念,利用稻、螺共生方式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把种植水稻与养殖田螺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为了探索稻田养螺生长、产量、效益情况,2017年笔者在梧州市龙圩区胜洲村,开展稻螺综合种养生态模式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及方法1.养螺稻田选择稻田选择山冲源头的田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探索稻田养泥鳅生长、产量、效益情况,2016年笔者在宁国市宁墩镇宁墩村曾双喜家庭农场内,开展稻鳅综合种养生态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是泥鳅的最适生产环境,具良好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2014-2015年,我站与兰溪市少平水产养殖场合作在20亩的稻田里开展稻鳖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条件稻田面积共20亩,由4块稻田集中连片组成,呈长方形,且水源充足、水质  相似文献   

16.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的产业模式[1]。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饮食安全的今天,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几年得到了大力的研究及推广,探索和优化了多种综合种养模式[2-3]。在部分省份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各具特色,比如湖  相似文献   

17.
<正>稻-鳖综合种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常见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空间,两者相互促进,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目前稻-鳖种养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但具体的养殖模式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2022年笔者在肥西县进行了稻-鳖-鱼菜共生的综合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正>一、实施地总体概况该试验田占地面积25亩,实际种养试验净面积18亩,2016年上半年进行池塘改造,于4月底改造完成,根据现场地形条件改造成田字形的池塘,水稻种植面积占62.5%,水产养殖面积占37.5%,专人管理,台账详实,制度齐全。二、技术要点1.选址与改造试验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四周用60厘米高铝皮作护栏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改造采用田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依靠单纯种植水稻利润十分有限,平均1亩地产值只有2000元左右,通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后,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条件下,每亩可增收2万多元。同时,弥补了过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于需求量较大的水产类有机生态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及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的缺陷。从市场发展前景来看,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卫生,讲究营养健康,消费趋向方便化、多元化、生态化。据对湖州、杭州、上海等地的调查,居民对蛙产品需求十分旺盛,因此,稻蛙生态种养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稻田养蛙,蛙能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蛙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