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海域营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要根据1992~1993年调查资料,分析了影响渤海营养状况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与历史同期调查结果相比,无机氮有所上升,无机磷下降较大,与国内外有关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类的最低需求的适宜浓度相比,除冬季外,其他季节无机氮和无机磷均低于浮游植物所需要的最适浓度值。就N/P比值而言,仍低于海水的正常N/P比值,无机氮仍为渤海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无机磷除冬季外,也低于其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浓度的下限,故认为无机磷也起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渤海区张网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6~7月,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32个主要渔港、渔村的张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并结合2009年度河北、辽宁、山东以及天津三省一市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张网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张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张网产量最高,达90.43万t,贡献率为17.18%,此后逐年波动下降。当前,张网是黄渤海区捕捞作业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处在第3位,年产量为38.15万t,贡献率为10.49%。目前在黄渤海区进行捕捞作业的张网共有4个型、7个式、19种张网网型、总量69万顶。辽宁省的张网数量占三省一市张网数量的53.54%,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作业;河北省的张网数量占24.69%,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作业;山东省的张网数量占23.08%,主要分布在日照至烟台近海作业。其中以捕捞海蜇、虾类和小杂鱼为主的并列单片张网占54.51%;以捕捞毛虾为主的双锚竖杆张网占16.12%。大多数张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均在4~30mm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张网在黄渤海区渔业中所占比重较大、选择性较差、最小网目尺寸偏小,不利于黄渤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渤海主要无脊椎动物及其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列述了渤海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及其周年的季节变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鹰爪虾、褐虾、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鲜明鼓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日本蟳的洄游分布、数量变动、群体组成、生长、繁殖、食性和补充特性。  相似文献   

4.
农牧渔业部黄渤海区渔业指挥部,座落在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的港城一烟台市。面积5000平方米的五层办公大楼,耸立在华侨新村崭新的建筑群中。这个指挥部自1958年建立以来,在国务院水产主管部门和各省市的关心、支持,配合下,积极完成了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们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从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对西南太平洋海域的金枪鱼的生活习性、渔场的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条件、最佳渔场的形成等有较深了解,本文就这些方面探讨了西南太平洋海域金枪鱼渔业概况。 一、金枪鱼的习性与生态特征 金枪鱼属于大洋性鱼类,一般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水域中,它的主要栖息活动范围在“混合层”,通常出现在表层50~250m水深左右,其深度则又取决于季节和海洋面的不同区域。因而其在海洋中繁殖、衍生、分布、聚群等活动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又因其不同的生物、生态特征分布在不同的海域范围,聚群于…  相似文献   

6.
7.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海域的金枪鱼渔业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杰  谷兵 《海洋渔业》2002,24(3):151-152
2000年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海域的金枪鱼渔业总渔获量达到184121t。其中,围网捕捞为166450t,延绳钓捕捞10618t,竿钓捕捞7053t。一、围网渔业 围网渔获量在总渔获量中的比重最大,占90.4%。2000年在该国海域作业的围网渔船共有5种不同的船籍,分别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密克罗尼西亚和瓦努阿图。(见表1)最大的围网船队是来自中国台湾,共有38艘金枪鱼围网渔船,海上作业时间达到6247d,共捕捞96160t金枪鱼。日本作为传统的外籍渔船,2000年有35艘围网渔  相似文献   

8.
渤海主要渔业生物资源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1959年、1982~1983年、1992~1993和1998~1999年在渤海进行的周年分季度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资源变化特征。1959~1982年间,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价值较高的小黄鱼、带鱼和对虾等由黄鲫、Ti鱼、枪乌贼等小型低值种类所替代。80年代以来,年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小型中小层鱼类Ti鱼、黄鲫、斑Ji等一直是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类。1998~1  相似文献   

9.
毛虾渔业是渤海区的主要渔业,它关系着渤海沿岸多数渔民的生计。毛虾又是多种经济鱼虾的主要饵料,它又关系着渤海以致黄海渔业之兴衰。因此,摆正毛虾渔业在渤海渔业经济的地位,理顺政策,是振兴渤海渔业经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8月对渤海中部海域的水文(温度、盐度)、化学(溶解氧DO、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要素(叶绿素a Chl-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水体低氧(DO<3.0 mg/L)的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低氧区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底层水体DO浓度最小值为2.30 mg/L,低氧面积达1200 km2,呈西北–东南走向。调查海域的西部和西南海域呈现出明显的温度层化,尤其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表层与底层水体温度差(δT)>5℃的区域,δT 最高值达到7.3℃。水体密度层化与温度层化特征相似,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底表层密度差(δρ)>2 g/L的等值线闭合圈。温度层化是低氧产生的主要物理因素。表层水体 COD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部,覆盖大部分的低氧海域。表层水体中的Chl-a(>4μg/L)和PO43--P (>6μg/L)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南部,部分与低氧区重合。本研究可为探索渤海海域富营养化演变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汕头市着力发展海洋增殖渔业,于7月份在濠江区企望湾、潮阳区海门港、南澳岛等地海域相继开展南方鲎、黑鲷、黄鳍鲷、花尾胡椒鲷等品种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已成功放流南方鲎200只,开创了我国增殖放流南方鲎的先例;增殖放流优质鱼苗168万多尾。这是该市历年来渔业增殖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1980—1985),世界捕捞量和养殖产量有了明显增加,年产量达8,500万吨(不含藻类),其中约1.000万吨来自淡水渔业和淡水养殖,海洋的鱼类生产力超过了200公斤/公里^2,世界人均渔获量为16.9公斤,水产动物蛋白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已达25%。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农业和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要求世界渔获量在近几十年内翻一番。  相似文献   

14.
1974年台湾渔船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开始流网作业。流网作业水层在表层或近表层,总长近20公里,主要渔获物是鲨、金枪鱼和马鲛,也包括相当数量的海豚。由于海豚捕获量较多以及其他原因,1986年起,在布鲁姆到约克角之间的澳大利亚专属渔区内,禁止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海洋的生物生产潜力近年来(1980—1985),世界捕捞量和养殖产量有了明显增加,年产量达8,500万吨(不含藻类),其中约1.000万吨来自淡水渔业和淡水养殖,海洋的鱼类生产力超过了200公斤/公里~2,世界人均渔获量为16.9公斤,水产动物蛋白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已达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21年4—11月在该海域开展了6航次底拖网及环境调查。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等方法分析了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及年内演替;运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 探讨了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采集到的种类共有89种,包括鱼类50种和无脊椎动物39种。鳀已成为海域主要中上层优势鱼种,大泷六线鱼、细纹狮子鱼和脊腹褐虾等冷温性种类成为季节性主要渔业生物,小黄鱼、蓝点马鲛和鲐等传统资源仍在衰退过程中。调查发现部分真鲷幼体及集群蓝圆鲹幼体,海域或有其育幼场存在。调查期间内群落大部分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4月群落显示中等干扰,5—11月群落均显示严重干扰。在所选环境因子中,海表温(SST)、海底温(SBT)、海底盐(SBS)和叶绿素(Chl.a)是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SST和SBT的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系统阐明了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季节性演替,为进一步了解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海诸岛海域渔业捕捞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发展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维护中的重要性,初步阐述了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开发现状,分析了制约该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开发南海诸岛海域渔业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7月和2012年6—8月,利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及有关拖网捕捞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止至2012年6月底,三省一市共有拖网渔船12 358艘,其中单拖渔船6 926艘,双拖渔船5 432艘。渔船功率44.1 kW以下的渔船占36.86%,44.1~109.5 kW占30.34%,110.3~219.8 kW占19.41%,220.5~441kW占12.59%,441 kW以上占0.80%。2003—2011年期间,除2007年外,拖网渔船总量呈下降趋势,渔船总功率呈上升趋势。拖网渔业捕捞产量1999年最高,达271.11万t,此后逐年下降,2011年为201.92万t。拖网是黄渤海区的主要作业方式,当前该海区拖网捕捞强度较大,渔船装备落后。因此,应对三省一市拖网渔业的捕捞强度加以控制,在鼓励拖网渔船改造升级的同时,适当压减拖网渔船的总数量,逐步发展外海拖网渔业。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 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 (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  相似文献   

20.
调整秋汛对虾渔业开捕期和捕捞力量,以获得世代最大产量,已有许多讨论。这是以一个简单生物项为秋汛对虾渔业的管理目标。生物项作为管理目标是不够的。它的内容,它的系统范围都太小,不能与广泛的社会利益相适应。在渔业管理决策时,必需要考虑经济与社会等有关的因素。包括渔业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就业等等内容。本文将讨论秋汛对虾渔业的最大经济效益等因素,提供一些科学证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