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4月27日,省水利厅副厅长王贵平一行,赴忻州市繁峙县调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繁峙县县委书记孔保宝、忻州市水利局局长郭元德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繁峙县赵庄河、东山乡生态农业园、砂河镇等地,实地查看繁峙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园和坡耕地治理等项目建设情况,同时现场解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4月28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带领调研组到安溪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调研组一行现场察看了感德镇茶园水土流失治理点,详细了解了安溪县崩岗、生态清洁小流域及茶园治理情况。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安溪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认为安溪县探索的把崩岗打造成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3.
正9月28-29日,辽宁省水土保持局对凌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项目和城关街道十安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召开座谈会。调研组听取了凌源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情况、补偿费征收使用情况、治理工作经验做法及存在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青岛市保护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区、生态工程治理区、生态农业保护区及人居环境保护区"多重防护区理念,进行措施布局,并按照青岛市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河南省渑池县石门沟小流域以水土流失持续治理为主导,以振兴小流域经济为目标,通过传统果品种植加工、石坎梯田修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逐步走上了"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支柱、乡村旅游业为导向"的小康之路,获得了小流域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同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的良好成效,以丰硕的治理成果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豫西土石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典范,其经验值得类似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羊马河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例,针对羊马河流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以及垃圾废物等环境问题,总结了建设清洁型小流域工程措施总体原则和分区治理理念,探讨了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的工程处理策略.研究成果对建设自行生态修复清洁型小流域系统,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条件改善之间的协调发展有...  相似文献   

7.
北京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分级是制定小流域治理规划和措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结合北京山区实际情况确定了用于评价小流域是否生态清洁的8项关键指标,并在对指标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而根据8项关键指标达标的情况,将小流域分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和非生态清洁小流域,揭示了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薄弱部分。同时,采用相对评价的方法开展了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的分级研究。根据11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将小流域按生态清洁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生态清洁1级"至"非生态清洁5级"10个级别。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区域的小流域因自然、经济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的差异,使得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目标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所不同。在分析北京市山区功能定位、水土流失和农村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破坏状况及其成因分析,将北京市山区划分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农地水土保持区、山地景观保育区等3种治理类型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目标,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做好"一溪清水送小布"入手,坚持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采用一种模式(按照"护山养水-治坡理水-入村净水-发展宜水"即"四水"新模式进行治理),通过建成三个片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宜水发展区)、形成三色文化(红色水生态文化、绿色水生态文化、古色水生态文化),构建了五位一体(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科学选点,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施工管理,强化科研和监测。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可为类似地区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信息     
水保司召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座谈会2006年1月6日上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京召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座谈会。水利部总工刘宁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主持了这次会议。刘宁指出:我国开展小流域治理2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护水资源,离不开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小流域具有基础单元的特点,同时又有包容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就要因地制宜地寻求新的突破。北京等地介绍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正是一种建设在郊区、受益在城市的新的…  相似文献   

11.
辽阳市弓长岭人参谷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辽宁省试点项目.该流域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三区治理思路,根据本流域具体情况设置河道及周边整治区、生态综合治理区、生态自然修复区3个功能区,每个区域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植物、工程、生态修复措施,构筑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3道防线,实施了面源、沟道、污水、垃圾、厕所污...  相似文献   

12.
玉林市苏烟小流域是全国首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试点工程建设主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区域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使小流域达到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目标。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青山湖水库位于万盛经开区金桥镇,距万盛城区7 km,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坝控流域面积40.3 km~2,其中万盛境内流域面积22.8 km~2。长期以来青山湖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为了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万盛经开区决定在库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治理面源污染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把青山湖小流域划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生态综合治理区和库岸生态保  相似文献   

14.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相对于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建设内容更加丰富、防治措施更加完善、防治成果更加集成等特点,是现阶段全面解决小流域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对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米泉市铁厂沟小流域和奇台县水磨河小流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并编制了治理规划,预测了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流域内水土资源有效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重要途径。回顾了陕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建设实践跟不上理论发展、缺乏系统性、重工程轻自然恢复能力及产业发展不够等;探讨了如何促进理论走向实践,并通过示范试点突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标准化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等问题。研究成果对陕西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促进小流域治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密云水库上游是首都北京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内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污染呈加剧之势,开展承德市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急迫而必要。其建设思路是:树立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理念,在做好"生态、清洁"的同时突出小流域"节水、输水"功能,即建设输水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投资保障的前提下,注重农村产业调整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严控除草剂使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在推进实施上可直接引用北京模式,先行开展与北京接壤河流及潮河下游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试点探索中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北京水务人面对新挑战,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构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完成了从小流域治理向小流域管理的转变。在连续7年大旱,水库来水锐减的情况下,密云水库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三家店段全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三道防线建设的实质是在政策保障下,通过“封、移、补,节、治、调,清、育、保”措施和手段,对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综合管理,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促进节水和保护饮用水源的目的,实现了从小流域治理向小流域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门头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头沟区自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区"的战略方针,本着"下山、进村、入户"的原则,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山、水、林、田、路、村、洞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废、污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游科学开发的思路,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区、休闲旅游区和山水居住区",2002年以来连续建成了韭园、法城、岭角、炭厂、青龙涧、潭柘寺和闸西共7条清洁小流域,大大改变了山区小流域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为门头沟区从以"黑、白、黄"开采资源型产业为主的老矿区向"清、绿、蓝"生态涵养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新区顺利转型找到了新路子,为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山区新农村提供了基础保障。客观分析了目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黄塘溪流域特点,结合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现状,将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并针对三大区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地分别配置治理措施,突出每个功能区治理措施配置的特点。从山顶到沟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小流域建设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黄塘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