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甘肃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有2个县被列入2002年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以下几点认识与思考:一是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作好生态修复规划;二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科学配置修复措施,标本兼治,确保生态修复有效推进;四是政府推动,扩大协作,整合项目,提高生态修复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述了通州市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成示范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南昌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分析了南昌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探讨了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思路、目标及任务,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为推进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川县开展水保生态修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川县自 2 0 0 1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试点县后 ,积极调整工作思路 ,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与宣传 ,建立健全了管护队伍 ,优化配置防治措施 ,规范项目运作。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具体做法 ,提出了进一步搞好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技术要求,对全省进行了有史以来首次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数据,从其与水土流失变化面积的对比、与历年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的对比、与森林面积的对比等方面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分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可持续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3~2006四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该州2003~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005hm2、1.2249hm2、1.2268hm2和1.322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326hm2、0.4873hm2、0.4852hm2和0.5660hm2,说明该州的生态赤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但与贵州省、全国相比较,黔东南自治州在贵州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仍属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在此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等理论,以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配置与开发为例,实事求是,辩证剖析,证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制度,有效引领和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植物措施不仅是治理措施,更是土地恢复生产力的根本措施。应辩证看待种植与开发、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对立统一。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源",它能起到绿化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只有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使群众和企业共同增加经济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汇",是使"青山"与"金山"得到完美结合的重要途径。融经济效益的生态,更会得到群众自发的维护,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更能够得到兼顾,有利于全面推动全国水土流失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甘肃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其生态治理在构建西北及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了系统、科学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区域地貌及生态特征、区域差异性、经济发展及生态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区治理方略和技术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治理、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的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的是残疏林补植,其他的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不仅是举世瞩目的调水工程,同时也是重大的生态工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将其生态服务功能以物质量与价值量来表征,探讨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结构及计算方法。经计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7 766.07万元。研究可为科学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及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把年降水量和干燥度作为判断生态自然恢复难易程度和生态恢复分区的基本依据 ,将全国划分为 4个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一级类型区 ;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 ,根据水土流失、地貌、土壤等情况 ,在一级类型区中可划分若干个二级类型区。根据各类型区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正确处理治理与预防保护的关系是生态自然恢复的重要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的概念。认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是在特定尺度和区域范围内,将水土保持措施为人类和社会提供的服务进行货币值计量的研究,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保持和涵养水源价值、保持和改良土壤价值、固碳供氧价值、净化空气价值、防风固沙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等6个方面。针对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多种价值评估方法,以2004年全国水土流失新增综合治理面积为例,对水土保持生态服务的功能价值量进行估算。初步估算出水土保持措施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2117.8亿元,其中,保持与涵养水源价值为406.0亿元,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为889.9亿元,固碳供氧价值为106.9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183.2亿元,防风固沙价值为172.0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为359.8亿元。在各项价值中,保持与改良土壤和保持与涵养水源的价值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土保持区划、技术和模式,得出结论:生态、生产、生计多赢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是保证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经济林的开发和推广是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以生态脆弱区内人口聚落为平台进行水土保持效益、措施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为其水土保持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阐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省建设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并 立足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总结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搞好两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对策措施,对推动福建省生态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渠生态护坡技术效益对比——以北京市新开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河渠整治工程的边坡防护中,已初步使用生态防护方式,但各种边坡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差异明显.应科学地采用生态边坡防护措施或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使河道坡面稳定以实现生态治理的目的.通过建立边坡绿化试验小区,选择液体喷播、铺设生态植被毯、三维植被网等生态护坡技术,对各自的经济、生态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类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铺设生态植被毯是一项经济可行、防护效果理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20.58万km2的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就有13.75万km2。陕西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同时,总结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恢复自然植被的经验,从试验示范、局部实施到全面开展,不断探索生态修复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应该在制定分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科学配置生态修复辅助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法规、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强理论与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县级政府部门的作用、重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修复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加快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正确处理治理与预防保护的关系是生态自然恢复的重要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合理测算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该研究在耕地整治数量、质量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表征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提出了全国耕地生态潜力的测算方法,并以县为单位,对全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巨大,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6.14×1011元;潜力较高的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其次是东部地区的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县的生态潜力也较高;潜力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闽粤琼地区和青藏区。该研究探索了耕地整治生态潜力的新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对掌握全国耕地整治潜力分布特点、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确定全国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重点区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被类型以松栎混交和柞树为主的青杠扒小流域是豫西南长江流域浅山丘陵过渡区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试点小流域。10年来,河南省相关部门根据该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和土地利用方式,正确处理生态和生存问题,配置适合本区的生态修复措施,如发展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封禁力度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经验在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