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软件规模逐渐扩张,其复杂性也在逐渐提升,使得软件测试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中。传统手工测试形式以及无法满足当前软件测试要求,并且传统的手工测试成本高、程序相对繁琐复杂、整体效率低,因此必须对其创新,设计足当前软件测试要求的测试技术,从而提升软件可靠性和整体质量。现今自动化测试技术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并且广泛的引入到软件测试工作当中,为软件测试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针对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形式进行分析,明确其测试框架以及关键技术,从而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车载网关路由功能手动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CAN/LIN混合网关路由功能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转接盒连接被测件,利用CANoe搭建总线仿真模型,用CAPL语言编写测试脚本,在vTESTstudio硬件平台上实现对网关路由功能的硬件在环测试(HIL)。以丢帧率、稳定性和测试用时为评价指标,通过实例说明,与手动测试相比,本系统测试效率更高,测试结果更可靠,可在仿真环境下最大限度地还原实车工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敏捷开发、每日构建开发、高频次迭代开发等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引入功能自动化测试技术来提高测试的效率。文章结合实际测试案例,介绍了使用功能测试工具HP UFT和测试管理工具HP ALM实施自动化测试的过程及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4.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能量的主要来源,安全、有效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动汽车SOC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电机双轴驱动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开发完成之后,为全面测试整车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研究硬件在环测试的总体方案,从整体、模块和具体功能三个层面的分析,建立整车控制系统的测试用例。通过划分整车控制器应用层和利用有限状态机,对车辆的故障识别、跛行行驶、全油门加速、满载最大爬坡度和40 km/h等速行驶下的续驶里程等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电动汽车最高车速为106 km/h,车辆在满载情况下的最大爬坡度为25%;车辆以40 km/h等速行驶时,续驶里程为219.3 km,每100 km耗电量为8.42 kWh,这些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水泵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致分析有关水泵测试的国家标准GB3216—1991,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设计出模块化离散数据采集硬件结构.通过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通信。在软件设计上成功引入了虚拟仪器技术,利用C语言开发工具LabVIEW进行编程,实现了信号采集、数据分析、曲线拟合、结果判定等功能。并利用LabVIEW的第三方支持软件LabSQL和LabVNC完善了系统的数据库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言,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混合动力汽车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传统的燃油汽车在使用中会大量消耗石油、天然气,这些燃料成本高、对环境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近些年兴起的混合动力汽车则具有耗能少、绿色环保的特点,因而正在逐渐被推广。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其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电子化设备来提升技术化含量水平。文章对智能化电子设备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代混合动力车的总体要求和设计理念,在大量充放电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为核心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的实时采集,并对电池组剩余电量SOC进行了估计,最后应用串口将采集数据送入上位机,利用CAN总线实现了电池管理系统与整车控制模块的可靠通信.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辆纯电动赛车来说,电池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的散热效率.本文以电池箱的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用CATIA精准建立电池箱的几何模型,并将其导入ANSYS ICEPAK进行网格划分,参数设置,模拟计算,得到数据,表明电池箱散热设计符合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电池管理系统荷电状态为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设计电池工作过程中真实、显示SOC的估算策略。在估算策略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影响电池管理系统荷电状态的因素。在荷电状态估算算法上采用了安时积分法结合开路电压法,对电池真实SOC进行估算,并增加了小电流修正环节,最后通过Simulink建立电池管理系统荷电状态估算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机器人在工业智能化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将其应用到机械零件分拣工作中,可以利用机器人的智能化特点,代替传统模式下的人工操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机器视觉技术出发,探讨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设计,以此来为日后工业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玉米秧苗期农药喷洒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搭载于小型农药喷洒机器人的视觉识别喷药系统。该系统采用SSD-MobileNetv1网络作为玉米秧苗识别算法,结合数据增强与迁移学习两种方法,将ARM集成板作为嵌入式设备,当相机检测到喷药范围内的玉米秧苗时,控制引脚将产生PWM信号,启动喷淋系统,实现对单株玉米秧苗的精确喷药。经过测试,该系统对玉米苗的识别准确率可达84.18%,对距离的估计基本满足机器人喷药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串联混合动力公交车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基于CAN总线和LIN总线的两级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详细叙述了该管理系统的结构、硬件配置及其控制功能的软件实现。运行结果证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监测及显示、CAN通讯、SOC预测、电池热管理和故障诊断及安全报警等功能,保证了电池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形化自动变速器测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自动变速器岗位能力的分析,结合自动变速器课程的特点,对自动变速器测控系统从硬件下位机和软件上位机及控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液作动器技术的机器人关节微型驱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器人要求驱动器结构紧凑、输出力矩大、响应快速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液作动器技术的机器人关节微型驱动系统。该系统将电动机、泵及负载融为一体,结构简单,布置灵活,能提供较大的系统压力。在磁路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式脉冲柱塞泵模型及等效电路,描述了磁场分布及活塞运动对电磁系统的影响。基于机、电、液一体化特征,建立了关节驱动系统工作过程仿真模型,探讨了负载与系统电流的变化关系。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供最大2.5 MPa负载压力,能够在0~2.4 MPa压力范围内稳定工作,系统压力响应达到1.2 MPa/s,能够满足机器人关节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机工效学的农机座椅自动调平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拖拉机在高低垄犁地作业过程,驾驶舱倾斜导致驾驶员坐姿变化,影响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问题,设计了结构紧凑的座椅椅面调平机械装置,并基于单片机开发了调平装置控制器,调平精度为0.67°。为了提高调平过程中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搭建了模拟拖拉机座椅倾斜状态试验台,研究了试验台中座椅倾斜不同角度情况下对驾驶员上躯干姿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体胸椎和腰椎投影偏移随着座椅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座椅倾斜3°时投影偏移远小于倾斜5°时投影偏移,由此确定座椅调平系统工作阈值为3°。通过主观评价试验,确定座椅调平的速度为6~8 mm/s时,驾驶员的舒适性较高。在东方红LX754型拖拉机上开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座椅调平后驾驶员的腰部受力更加均匀、调平系统对于驾驶员的操作性及适应性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拖拉机在高低垄犁地作业过程,驾驶舱倾斜导致驾驶员坐姿变化,影响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问题,设计了结构紧凑的座椅椅面调平机械装置,并基于单片机开发了调平装置控制器,调平精度为0.67°。为了提高调平过程中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搭建了模拟拖拉机座椅倾斜状态试验台,研究了试验台中座椅倾斜不同角度情况下对驾驶员上躯干姿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体胸椎和腰椎投影偏移随着座椅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座椅倾斜3°时投影偏移远小于倾斜5°时投影偏移,由此确定座椅调平系统工作阈值为3°。通过主观评价试验,确定座椅调平的速度为6~8mm/s时,驾驶员的舒适性较高。在东方红LX754型拖拉机上开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座椅调平后驾驶员的腰部受力更加均匀、调平系统对于驾驶员的操作性及适应性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液耦合转向方案转向特性尚不明晰、转向数据采集和记录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硬件在环拖拉机电液耦合转向试验平台设计方案。平台参数设计过程主要考虑功率损耗,为了满足电液耦合转向系统的性能要求,进行精度设计与量程设计。通过总体参数设计,得到电动助力、液压助力和阻力加载系统的参数计算模型,并基于AMESim建立电液耦合转向系统的控制与机械模型仿真进行了参数优化。通过基于dSPACE以及PXI的硬件在环控制方案,进行了各类转向工况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阻力加载模拟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地面条件、行驶工况等参数实现动态加载,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均能实现田间阻力模拟要求;电液助力转向系统能够产生较好的平滑助力,具有良好的转向路感;控制系统能与各传感器硬件协同配合,使拖拉机电液耦合转向试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能够真实还原拖拉机转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