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合344及其21个衍生自交系的6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旨在研究合344及其衍生自交系的株型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合344及其衍生系之间株型性状差异显著,株高、穗位高和雄穗长度呈正相关,而与雄穗分支数和叶向值呈负相关。合344衍生系株型向紧凑型发展。叶向值大的自交系,可获得更多的雄穗分枝。玉米自交系单交可以显著提高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与叶向值。  相似文献   

2.
以7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目、茎粗13个植株性状的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MH)和超高亲优势(HH)均存在差异,株高、穗位高、顶高、叶面积、雄穗长、茎粗、夹角、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等杂种优势较大,顶高/株高、叶向值、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杂种优势较小;顶高、顶高/株高和穗上叶片数表现为杂交种与父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穗长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顶高、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亲子间性状相关性与亲本选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辐照诱变自交系杂交一代的12个性状优势研究表明,穗粒重的优势最强,穗重次之,穗位高、雄穗分枝数、株高、每行粒数、穗长、穗位叶面积、茎粗、千粒重、穗行数、出籽率顺序依次递减。杂交一代的穗重、穗长、每行粒数、千粒重与父、母本同一性状间的相关不显著,但与父、母本不同性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选择杂交亲本时参考。杂交一代的株高与父、母本任何性状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因此,很难通过选择亲本来控制杂交一代的株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10个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10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茎周长、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面积、叶向值和叶形系数8个株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选配杂交组合时,雄穗长度、叶面积和叶形系数的选择应着重双亲的选择,叶向值、雄穗分枝数和茎周长的选择应兼顾双亲和杂交组合的表现,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则可放宽对双亲表现的要求,着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自交系选育中,雄穗长度、叶面积、叶形系数和雄穗分枝数宜早代选择,茎周长、株高、穗位高和叶向值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10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茎周长、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面积、叶向值和叶形系数8个株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选配杂交组合时,雄穗长度、叶面积和叶形系数的选择应着重双亲的选择,叶向值、雄穗分枝数和茎周长的选择应兼顾双亲和杂交组合的表现,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则可放宽对双亲表现的要求,着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自交系选育中,雄穗长度、叶面积、叶形系数和雄穗分枝数宜早代选择,茎周长、株高、穗位高和叶向值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河南部分优异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SSR聚类分析,对从不同玉米类群中筛选到的46份有突出优良性状的河南地方品种进行精细的表型重复鉴定,分析了抽雄天数、吐丝天数、株高、穗位、主茎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株型、穗型、粒型、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粒色及轴色7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玉米地方品种数量性状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穗位、雄穗一级分枝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变幅较大,并发现一些具有独特优异性状的地方品种,对于今后的育种材料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基因型对酸胁迫土壤存在反应差异,以5个玉米基因型为试验材料,设置pH值6.8、4.9、4.6这3个土壤酸水平,用盆栽土培方法培养玉米植株,对玉米散粉期一系列形态学指标(穗位高、茎粗、株高、地上部鲜质量、雄花分枝数、花序长度、雄穗长度、穗位叶长等)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指导耐酸玉米育种亲本选配和优化后代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不同pH值土壤处理下玉米各生物学性状差异显著,玉米穗位高、株高、雄花分枝数、花序长度、雄穗长度、穗位叶长、穗位叶宽、穗位叶面积具有较高的耐酸指数。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穗位叶长、穗位叶面积相关性强,鲜质量和总干质量相关性强,鲜质量和雄穗长度则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生物学性状综合成为5个主成分,且这5个主成分构成的信息量可解释总信息量的96.405 59%。根据玉米基因型5个主成分值的排序结果表明,多黄和HZ109耐酸能力强,HZ118、S7913受害严重,耐酸胁迫能力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9个骨干糯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72个组合,随机区组种植于大田,成熟期测定各组合农艺性状,用GriffingⅣ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上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叶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特殊配合力效应在组合之间差异显著,而穗叶宽性状在亲本间及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者。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叶长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应早代选择;茎粗和穗上叶片数狭义遗传力低,应以晚代选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玉米RIL群体的主要株型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调查了玉米自交系Mo17、黄早4及由这两个材料构建的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两个株型性状,对这两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用SPSS11.5软件作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构建了频数分布图。结果显示这两个性状在亲本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群体中呈现连续变异,与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较好。该结果为控制这两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作图研究提供了田间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12个常用玉米品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光反应特性,通过对材料的每日阶段遮光处理的结果分析,缩短光照直接影响玉米品种的生育阶段.其中出苗至抽雄期遮光处理与正常光照的叶龄值差异显著,可作为衡量光反应特性的指标性状.缩短光照后使大部分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的花期提前,其中四早六、龙单21、绥玉7号、1134、龙系85、H172、4F1对光敏感;海玉4号、四单16、本育9号、合344、434、706、446光反应迟钝.遮光处理对品种形态性状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及雄穗分枝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大小程度依次为:穗位高>株高>雄穗分支>叶片数.  相似文献   

13.
玉米产量性状与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品种的小区产量与玉米株型性状、产量性状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性状因素关联次序为:叶间距>行粒数>株高>单株穗粒重>茎粗>穗粗>穗长>穗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茎叶夹角>叶面积>秃尖>穗行数.产量性状各因素与株型性状各因素的关联度分析中关联序各不相同,表现为复杂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12个常用玉米品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光反应特性.通过对材料的每日阶段遮光处理的结果分析,缩短光照直接影响玉米品种的生育阶段。其中出苗至抽雄期遮光处理与正常光照的叶龄值差异显著,可作为衡量光反应特性的指标性状。缩短光照后使大部分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的花期提前,其中四早六、龙单21、绥玉7号、1134、龙系85、H172、4F1对光敏感;海玉4号、四单16、本育9号、合344、434、706、446光反应迟钝。遮光处理对品种形态性状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及雄穗分枝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大小程度依次为:穗位高〉株高〉雄穗分支〉叶片数。  相似文献   

15.
玉米株型主要性状作图群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豫82、沈137及其F1、F2:3家系为材料,测定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叶夹角和叶向值6个主要株型性状研究表明,亲本自交系在株型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自交系沈137相比,自交系豫82叶夹角小55.1%,叶向值大86.8%,穗位高低32.6%;后代F2:3家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各株型性状均呈连续变异、正态分布。这说明所选材料适合做QTL定位与分析的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16.
对新单38株型相关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单38的株高、穗位高和雄穗长度均高于对照郑单958,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向值极显著大于郑单958,其株型更紧凑。亲本之间相比,新4白改(新单38母本)的叶夹角显著小于郑58(郑单958母本),说明其株型相对紧凑;新6/敦系3(新单38父本)的雄穗分枝数显著多于昌7-2(郑单958父本),说明其雄穗更发达,更有利于制种。测产结果显示,新单38单产比对照郑单958高8.4%,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大麦的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4个恢复系及其28个杂种F1为材料,2002年以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其25个杂种F1为材料,研究杂种F1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每株穗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千粒重、每株粒重、每株干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11个数量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用亲本在多数性状上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除营养品质性状外,杂种F。主要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普遍存在超高亲优势;多数性状的F1平均值与雌、雄亲本平均值的复相关程度小于疏远程度,表明难以从雌、雄亲本的表现准确预测F1的表现。对相关和疏远的遗传学意义以及改进从亲本预测杂种精度的方法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玉米F_1、F_2代植株性状的遗传背景及适宜群体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12个组合,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4个植株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F2群体表现和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植株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多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顶高/株高杂种优势较小,可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表现,并实施早代选择,而株高、穗位高和顶高的杂种优势较大,不宜进行预测;亲本、F1、F2M、MH、HH、HDR间的相关趋势因性状不同而异;R1×N04、R3×N04组合为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的最佳群体,R2×N10、R3×N04、R5×N10和R6×N04组合适宜构建遗传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我国1960—2010年旅大红骨类群30个代表性玉米自交系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穗长和行粒数呈增加趋势;株高、穗位高、叶夹角、雄穗长度和玉米抽雄吐丝间隔期均呈降低趋势,秃尖长降低显著;穗粗和行数略有减少,雄穗分支数无明显变化。倒伏率、倒折率、病害率等抗逆性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玉米性状相关性及遗传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杂交种与其亲本自交系在叶面积、穗位高、雄穗分枝数、叶向值、生育期、百粒宽等性状有显著的正相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不能作为预测杂交种产量的可靠指标,自交系的产量配合力必须通过实际测产来确定。玉米杂交种的籽粒产量与其生物学产量、茎粗、叶面积、穗长、穗粗、千粒重、行粒数、穗粒数等性状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