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力培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是普遍采用的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设计施用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等处理进行试验,以期找到适合当地的综合地力培肥方法,为农民高产稳产管理和农田高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呼玛县农业生产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主要农作物有大豆、小麦、马铃薯、蔬菜及部分经济作物等.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呼玛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多年来,呼玛县农民在农田保护、培肥地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致使农田部分沙化、地力降低.应做好培肥地力工作,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呼玛县培肥地力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建设高产量农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温州市龙湾区标准农田存在耕作层较浅、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养分供应不平衡、保肥供肥性能不良、抗旱排涝能力较弱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增施有机肥、科学培肥地力、建立综合培肥试验基地、加强标准农田质量监测与管理等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要求,2008年开始对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标准农田的地力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了解了全镇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结果表明:全镇标准农田地力状况总体不高,相当一部分农田急需培肥改良。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熟化耕作层浅薄、主要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该区域农田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乐清市虹桥镇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虹桥镇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和62个土样的分析测试,将标准农田地力定为一、二、三等,并提出了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乐清市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通过对乐清市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和88个土样的分析测试,将全市标准农田地力定为二、三、四等,并提出了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青田县标准农田地力现状,我县从2008年3月开始,开展了标准农田地力监测及分等定级调查。调查主要内容有标准农田类型、土壤养分、耕作层厚度、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产量水平等指标。并建立标准农田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地力分等定级,为标准农田利用、保护和培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道县杂交中稻不同培肥模式种植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验证不同地力培肥综合技术的培肥效果,得出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应,选择适宜通道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稳定发展绿肥生产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绿肥是数量大,肥效好,质量高的有机肥料。稳定发展绿肥是解决粮食生产上有机肥源不足和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后劲,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根据项目试验结果分析绿肥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机理,介绍发展绿肥生产应用的先进技术,指出当前绿肥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物虽是农业的核心,食物主要由农作物提供。然而,一切生物都必须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育农田地力就是围绕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针对农田地力状况,分析制约因子,突出关键措施,综合应用土壤培肥改良的先进适用技术,创造肥沃、健康、安全的农田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土壤肥力决定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如何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如何进行地力培肥是广大种植户急需掌握的技术。基于此,通过分析地力培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进行地力培肥的方法,希望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襄汾县农技人员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农艺、耕作及综合管理配套措施,探索出一套实施高产稳产农田的技术模式,即充分利用项目区基础条件,培肥地力,因地制宜,改水培肥,合理调配水、肥供应,使项目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升,增加了粮食产能。  相似文献   

15.
襄汾县农技人员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农艺、耕作及综合管理配套措施,探索出一套实施高产稳产农田的技术模式,即充分利用项目区基础条件,培肥地力,因地制宜,改水培肥,合理调配水、肥供应,使项目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升,增加了粮食产能。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或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沙化、水土流失及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混合气体排放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平衡施肥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海耕地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种植业结构、肥料施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及物化产品在生产中应用.针对青海高原地区农田状况,建议增施有机肥,改良培肥地力,提高有效水分利用,加强施肥技术体系研究,提高耕地质量,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襄汾县农技人员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农艺、耕作及综合管理配套措施,探索出一套实施高产稳产农田的技术模式,它充分利用项目区基础条件,培肥地力,因地制宜,改水培肥,合理调配水、肥供应,使项目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升,增加了粮食产能,实现了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对提升耕地地力质量十分重视,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针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占优补劣、重用轻养、质量不断下降的实际,提出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养分结构,逐步提高耕地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从1991年起 ,漾濞县依托以工代赈、扶贫攻坚、农业综合片区开发、财政扶贫等工程项目 ,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实施了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漾濞县坚持以治水改土为重点 ,培肥地力为中心 ,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