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和破坏,而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有多种,草原产权不明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草原产权不明确,滥用草原、破坏草原的情况频繁发生,而无人管理,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对此,本文将从草原产权的角度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进而探究草原产权实施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西州草原实际情况,对海西州草原的生态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完善草原工作的双权一制,并将草原的资源合理运用,扩充草原人工种植的面积和比例,可以有效的提升草原生态在草原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强草原防治工作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帮助草原生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半牧县,草原面积辽阔,同时草原沙化现象亦十分严重。为了治理沙化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等草原建设项  相似文献   

4.
清查五台县草原资源面积169.31万亩,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原13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2.10%;山地草甸类草原22.82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3.48%;高寒草甸类草原7.4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4.43%。主要分布在五台县南部、东北部,正西部零星分布。五台县草原主要以优质高产、中质高产两个等级为主,其中优质高产草原面积54.6万亩,占草原面积的32.25%;中质高产草原面积50.28万亩,占草原面积的29.70%;合计占五台县草原面积的61.95%。全县草原总产草量112.03万t,理论载畜量186.71万个羊单位,综合植被盖度60.27%。  相似文献   

5.
草原保护与建设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草原资源监督、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等措施是西藏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区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地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我区草原保护与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草原局部退化形势依然严峻、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草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草业科技支撑不足等。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区草原保护、草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草业顶层设计、加大草原行政队伍、加强草原科学研究、建立西藏乡土牧草繁育体系等西藏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在草原地区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杂多县积极加强草原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强草原执法,另一方面对退化草原进行修复,采用人工种草模式,提高草原覆盖率,恢复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是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主体,但人为破坏草原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神木县草原站对本县草原利用、草原植被生长、草原鼠虫害、草原火灾、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状况进行了轮回检查、重点监测,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目前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包括放牧与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放牧对草原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草原荒漠化与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笔者认为,放牧利用与多样性保护是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点所在.因此,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青海省草原地区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天然草原不断退化。减少放牧力度、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是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弥补禁牧和休牧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草原是青海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草原建设,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是青海省畜  相似文献   

10.
草原畜牧业在我国整体畜牧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特别大,所以必须保持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而草原畜牧业发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则是整个草原牧区的生态建设,因此草原生态建设应该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如何做好草原畜牧产业稳态发展进行探讨,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给草原牧区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北票市实施五年来,该市草原植被盖度和高度显著提高,草原生态作用日益显现.随着草原生态的好转,以蝗虫为主的草地害虫繁衍迅速,做好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北票市草原工作站结合国家生物灭蝗示范县项目,在北票市的6个乡镇先后开展了以草原牧鸡为主的生物灭蝗防治草原虫害技术试验.试验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通过草原牧鸡可以有效地控制蝗虫等草原虫害,节省了大量的农药费用,减少农药残毒对草原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养殖草原牧鸡还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草原作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基,以及我国生态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以我国当前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来说,草原的生态环境还是不乐观的,沙化,退化的环境问题正在日益加深,这对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是受到严重影响的。在此之中,草原文化对于草原生态以及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应该以深入探究草原文化为基础,通过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来探究其在草原畜牧业中发展的作用及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草原奖补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平均年降水量、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产草量呈增长趋势,增加了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原理论载畜量。甘南州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草原气候、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草原可利用面积和提升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草原退化、沙化的根本原因是草原环境监理不严,加上牧民过度放牧,导致草场的实际放牧量超过草场的承载量。加强草原监理是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保持草原环境质量的关键。该文对草原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草原环境监理对策,旨在促进草原沙漠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和草地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降水和草地类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滞后系数方法,分析内蒙古地区不同草原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降水滞后性.结果表明:(1)草地年降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477.39 mm)、典型草原(391.52 mm)、荒漠草原(247.41 mm),草甸草原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而荒漠草原8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2)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单峰变化规律,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不显著,整个生长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波动不大;不同草原类型的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0.33)、典型草原(0.23)、荒漠草原(0.14).(3)生长季草原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水显著相关,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月份滞后时间存在差异.9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2个月,5—8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4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不明显.滞后月份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系数和显著相关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因此,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可以有效预测牧草的长势和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西藏草原承包责任制在推行过程中,草原各级行政归属不明确、草原等级界定困难、载畜量核定难度大、草原承包制度不完善、草原权属管理混乱等问题突出,执行过程复杂,效果不显著。而通过研究适宜各地县的草原承包责任制、分析具体问题,研究制定科学政策、专业培训草原承包制度和技术难点,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承包制度,规范草原权属和落实草原管理制度,从而顺利推行草原承包责任制,达到保护和科学利用草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四大草原包括:1.东北草原,复盖在东北大平原上;2.内蒙草原,即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3.宁夏草原,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草原24.河北省坝上草原,指该省北部,包括承德和张专两区的六县的草原。这四片大草原相互毗联,自成一体,为我国境内水  相似文献   

18.
4月15日,由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主办,包头市草原监理所、达茂旗草原监理局承办的主题为“保护草原,从我做起”2012年草原普法宣传活动现场会在包头市达茂旗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9.
随着草原不断退化,草原上的鼠虫灾害也越来越严重,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草原地区的主要任务,为了对草原鼠害进行有效控制,鹰架招鹰技术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草原不合理利用、草原鼠虫害、草原火灾等现象的发生,给草原生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有效的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满足畜牧养殖需求,相应的我国畜牧业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应当将目光落在草原检测上,加大草原检测力度,切实有效的保护和维护草原,进而推动养殖业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探讨如何加强草原监测力度,加快养殖业发展,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