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不同起垄方式及覆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前期氮素调控措施(提前起高垄和覆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茎壮苗提前起高垄覆膜深栽,土壤有机氮提前矿化和释放,烟株提前形成较多的根系,烤烟提前吸收养分,能提前实现早生快发,提高烟叶产量;在烤烟生长后期,植烟土壤氮素供应的减少及烤烟根系活力的减弱,避免烤烟后期生长过旺,降低了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2.
冬闲田覆盖种植豆科冬绿肥是河北农田实现减氮减蒸的一个重要措施。植株氮养分积累量及释放规律决定着豆科冬绿肥对土壤氮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决定了豆科冬绿肥田间氮养分积累总量。前期快、后期慢的冬绿肥养分释放规律有助于满足下茬春玉米苗期、拔节期等生育早期的氮养分需求,而在决定穗粒数、粒重等产量因子形成的关键生育期应加强来自其他肥源的氮素供应。土壤氮养分供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细胞膜渗透特性、加强水通道蛋白表达、增强根系水力传导度、优化叶片气孔开度,这均可减轻豆科冬绿肥生长耗水对下茬作物早期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豆科冬绿肥的水氮复合效应,探讨了其对后茬春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指出今后河北省春玉米冬闲田覆盖种植豆科冬绿肥应加强的研究重点,旨为缺水区冬闲田绿肥复种生态养地型种植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进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即常规肥料与缓释肥料对马铃薯块茎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缓释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可使块茎增产13.5%,肥料利用率提高2.1%~8.4%。缓释肥处理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生长趋势比较一致,避免了常规肥料造成的前期养分释放较高、后期供应不足的现象,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减投增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控释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在甘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与土壤中同步埋人肥包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树脂类包膜尿素养分释放过程用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0.9796**~0.9944**),该类肥料在释放前期养分释放强度大,但后期供肥能力略显不足,采用复合包膜对后期供肥有一定的作用;硫磺类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过程用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0.9914**~0.9973**),该类肥料在释放期内均能平稳供应养分,但单独施用难以满足甘蔗生长前期的养分需求;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能使甘蔗增产5.00%~11.45%,氮素利用率提高7.50%~8.23%。生产上应结合不同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及甘蔗生长需肥特点,按一定比例配施混合包膜尿素,实现养分供求平衡,达到控释肥料“减量、方便、高效”的施用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规律、水稻生长效应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肥BCUF、BNF、BLF处理在水稻移栽后的前30 d内氮素养分释放量高,中后期氮素供应充足,成穗率高、实粒数多,较对照SRSF处理产量分别增长21.56%、6.36%和5.51%,氮素利用率分别增加69.76%、23.62%和15.23%,磷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8.24%、7.49%和10.95%,钾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1.53%、10.03%和19.02%。而控释肥BTF和BAF处理因养分的释放过于缓慢,限制了分蘖增长和穗发育,以致穗数、实粒数显著减少,较SRSF处理产量分别降低9.15%和28.66%,养分利用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越冬期还田稻秸腐解规律及其对滨海粘质土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越冬期还田稻秸的腐解规律、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麦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还田水稻秸秆的腐解呈现出由慢到快又变慢的变化趋势,且与气温及降雨的变化相关;水稻秸秆中元素释放率表现为KPN,其中钾素主要在还田前期释放,且在小麦种植季结束时其释放率高达99%,而磷素与氮素主要在中后期释放,释放率在70%左右;秸秆还田会消耗土壤中的部分氮素,造成初期及后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低于不还田处理的;秸秆还田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其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钾素含量,同时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越冬期还田稻秸的腐解规律、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麦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还田水稻秸秆的腐解呈现出由慢到快又变慢的变化趋势,且与气温及降雨的变化相关;水稻秸秆中元素释放率表现为K>P>N,其中钾素主要在还田前期释放,且在小麦种植季结束时其释放率高达99%,而磷素与氮素主要在中后期释放,释放率在70%左右;秸秆还田会消耗土壤中的部分氮素,造成初期及后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低于不还田处理的;秸秆还田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其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钾素含量,同时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8.
喜嘉源     
《新农业》2015,(21)
<正>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稳定性长效复合肥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来调节土壤中的脲酶硝化和亚硝化细菌活性,一方面推迟氮素的释放高峰期,达到作物的需肥高峰与肥料释放高峰相吻合,另一方面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土壤中氨离子浓度的机理,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与浪费,从而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稳定性专用肥实现一次基施,免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需要,达到前期(苗期)控制地上生长,促进生根;中期(营养生殖期)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9.
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水稻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与水稻专用肥不同施用方式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在水稻移栽初期对氮素有一定控制效果,至第9d氮素释放达到高峰,第9~50d氮素供应充足,50d以后氮素供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养分释放完全能满足水稻本田期需求.施用控释肥料,水稻总茎数与一级分蘖均比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增加,平均成穗数比后者分别增加16.7%和8.3%;在水稻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水稻谷粒产量显著提高,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0.1%和18.2%。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能明显提高肥料氮利用率,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3.5%和22.7%,磷钾利用率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氮素供应对章丘大葱生长和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素供应对大葱生长和氮素营养的影响,以章丘“大梧桐”品种为试材,设置0、210、280、420 kg/hm 4个供氮水平,通过动态取样,监测大葱全生育期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析不同处理对大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葱生长呈“S”型,定植后一个月间处于缓苗越夏期,生长停滞,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几乎为零。8-10月份大葱快速生长,月均每株积累量分别达1.5 g、3.2 g和6.4 g,同时对氮素吸收量增加,分别为23.7 kg/hm、25.5 kg/hm和35.7 kg/hm。施氮能显著增加大葱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吸收量,至收获两者分别提高21.1%和12.1%。施用氮肥能实现增产增收,然而供氮不足与过量都会使两者失衡。从品质来看,氮肥能提高大葱可食部位维生素C含量,但可溶性糖含量略有降低。大葱施氮量为280 kg/hm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冬油菜氮素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06-3521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氮肥施用时期、比例和配比,满足油菜前期快速生长的氮素需求,后期则主要通过发挥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油菜氮素转移再利用;综合考虑不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供应特点及后效,统筹氮肥的施用;配合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同其他元素肥料配施、机械深施等措施,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实现油菜的高产和氮肥的高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土壤淋溶试验研究了3种包裹型控释肥释放特性;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控释肥条件下灌水时期对临优2069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节闽长度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RCRF土壤淋溶释放速率相对较快,N、K释放期均在101d左右,这使小麦后期供肥不足,虽成穗数较WCRF和ACRF提高,千粒重、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相对较低;WCRF和ACRF释放相对较慢,养分释放期较长,其中WCRF的养分释放前期较ACRF慢,而后期较快,养分释放特性与小麦需肥规律更吻合,虽成穗数较ACRF降低,但千粒重、成穗数和籽粒产量较ACRF高.随灌水时期提前,NPK处理千粒重、穗粒数和籽粒产量降低,成穗数、下部和上部节间长度及株高增加,3种控释肥处理千粒重、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先升高再降低,成穗数、节间长度和株高增加,因此,施用控释肥应适当提前灌水时期,促进养分释放,以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菜籽饼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田对比方法,研究菜籽饼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经济产量、株型及最大经济效益,将施氮总量控制在111.9 kg/hm2的前提下,施用菜籽饼肥300 kg/hm2,可以有效地保证烟叶生长的养分供应,整体肥料的肥效释放也更符合烟株生长的规律,既可以保证前期烟株的生长,又可以提供中后期生长需要的养分,促进上部烟的开片,改良烟叶组织结构,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品质和上中等烟比例,可获取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控释肥料是指采用聚合物包膜,定量控制养分释放数量和释放期,使养分供应与作物各生育期需肥规律吻合的新型化学肥料。施用控释肥料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包膜尿素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控释肥料,约占总控释肥料的一半以上,其养分释放率和释放期以及养分释放与作物对养分吸收的同步性对其养分利用率有重要影响。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水中溶出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包膜尿素养分溶出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的效果,为包膜尿素的合理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众多,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复合肥的性状存在本质差异。研究不同工艺复合肥的作物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复合肥的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等养分不同生产工艺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6种工艺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曲线符合抛物线,脲甲醛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最慢、掺混工艺释放最快;不同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速率依次是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喷浆造粒工艺<团粒工艺<掺混工艺复合肥。施用不同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脲甲醛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最高,较掺混肥增产8.8%;其次是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分别比掺混肥增产5.7%和5.1%,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较掺混复合肥增产不显著。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差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差异;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穗粒数比掺混工艺复合肥处理提高15.6%、13.5%和10.2%;穗粒数与生长前期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生长前期吸收氮量的提高促进了玉米穗粒数的形成。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在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掺合肥提高了10.7、8.9和3.8个百分点,其氮素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都高于掺混肥,而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与掺混复合肥氮素利用效率相当。【结论】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及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因工艺和原料的改进,较其他工艺复肥氮素释放慢,有利于玉米移栽到大喇叭口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了玉米生长和穗粒数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1 氮素及水分的缺乏或过剩 ,桃李花受精后胚就形成 ,并开始发育 ,胚中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它是由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共同合成。这个时期桃李胚与新梢都处于生长盛期 ,需要多量氮素 ,如氮不足 ,枝与胚争夺氮素而枝占优势 ,导致胚发育停止而落果。但氮素和水分过多 ,枝叶旺长期延长 ,与果实硬核期并行 ,致消耗多量氮素和碳水化合物 ,也会引起胚发育停止 ,而引起落果。2 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 ,桃李树在发芽头一个多月内基本上是消耗贮藏营养 ,以后逐步转为由当年形成的叶片供应养分。在这养分转换期 (华东约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 ,正值南方多…  相似文献   

17.
控释氮肥对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控释氮肥的实验室静水释放试验、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氮素的释放速率分为增加、高峰、减小3个阶段。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对养分持续、稳定的供应满足了苹果幼树在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促进了果树的生长。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纯N0.2kg/株),在少施一半氮的情况下,控释肥低量处理(纯N0.1kg/株)的土壤氮素供应和果树生长情况仍与尿素处理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总施氮量一致情况下不同有机肥氮代替化肥氮比例对水稻生产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为作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氮素养分供应,能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但并不是有机氮替代比例越高越好,当有机氮替代比例在20%~30%时最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而当有机氮的替代比例超过40%时,由于前期养分释放慢,不能为水稻及时提供所需的养分,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平均单株氮素积累量(Y)依出苗后各采样期天数(x)的增长符合不对称的"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e(a-bx)加以描述,并可根据该方程求得其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日期。各处理中,均以高产处理获得了相对较大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和较高的养分吸收总量,而不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和养分吸收总量均小于其它处理。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叶片、茎秆氮素积累速度均呈现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慢的积累规律,在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氮素积累量方面,叶片、茎秆均是高产处理>平产处理>不施肥处理,并且3个处理之间在积累量上有比较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桶栽砂培条件下,研究了9个不同生育阶段养分亏缺对大豆茎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阶段性养分亏缺,均可对大豆的茎部性状及产量产生一定影响。VE—V3期养分亏缺可显著降低株高及产量,是株型及产量调控的关键时期,其他各阶段的养分亏缺均可通过前期或后期的养分供应得到恢复。R5阶段充足的水分供应比养分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是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