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介绍了白粉病的病原菌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并针对白粉病对黄瓜的严重危害性,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棚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白粉病是近年在安徽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大棚基质栽培和水培均有发生,尤以水培黄瓜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5.
6.
一、病原及症状病原:Leveillula taurica(Lev.)Arn.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主要介绍陇东地区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与诊断、病原及侵染、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适宜陇东地区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是黄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一些大棚内,由于连年栽植黄瓜,枯萎病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黄瓜产量的重要因素,而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重,造成黄瓜的产量损失,甚至提前拉秧。一、黄瓜枯萎病1、危害症状:该病从黄瓜幼苗到生长的后期都能发病,在低温、潮湿的土壤中,开始结瓜时,发病重。幼苗期发病,茎基部变褐缢缩倒伏,维管束变褐色;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 相似文献
11.
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ncearum DC)俗称"白毛",与霜霉病同为温室黄瓜的二大病害。其为害性虽不如霜霉病之可怕,但如防治不当时,亦常招致产量的重大损失。苗期发病,影响植株生长,而成株上发病则影响瓜的品质。本病适于较高温的条件,因此在北京郊区温室中,3—5月间发病最严重,蔓延亦极速,叶背叶面以至于叶柄和茎上均满生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的叶片变黄枯萎,以致植株干枯。京郊菜农对于本病的防治曾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13.
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植株叶片、茎和叶柄。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75%。温度高于30℃,湿度超过95%,则病情受到抑制。病害先出现在下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表现为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受害的叶柄和茎,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黄瓜植株感病越早,受害越重,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病。2防治措施2.1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农13、津春3等。2.2 浸种消毒。在播种前用1%抗枯宁悬浊液20毫升,加水10公斤浸种1小时,可彻底根除种子上所带的白粉病菌。2.3 减少病菌寄生环境。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第… 相似文献
14.
15.
16.
打瓜是裕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9年种植面积11067公顷,占全县播种面积的28.6%。但以白粉病为主的打瓜病害危害严重,发病率达98%。从7月中旬开始在田间点片发病,后迅速扩散蔓延,至8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7.
<正>白粉病俗称白毛,属由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属的二孢白粉菌或单丝壳属的单丝壳所致的真菌病害。各种瓜类作物上均有发生,以黄瓜、南瓜、西葫芦和甜瓜受害较重,冬瓜和西瓜次之,丝瓜较抗病受害轻。在北方对露地春黄瓜、温室及塑料大棚黄瓜常造成严重危害;南方则以春季和秋季黄瓜受害较重。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 症状识别 主要侵染叶片,亦危害茎和叶柄,果实一般不受害。病初多在叶面或嫩茎上现白色霉点,后渐扩展而成为霉斑,最后扩大连成一片,使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叶背面也长霉斑,叶柄和嫩茎上霉斑较少。后期在白色霉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颗粒。多从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相似文献
18.
19.
月季是世界上栽种和应用最广泛的花卉。近年来,我国北方在棚室中大量栽种月季,白粉病的发生较严重,严重影响了花卉的观赏价值,造成根本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是荷兰豆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都发病。一旦发生,病株率很高,一般发病率达50%以上,重病地块棚室100%发病,病叶率亦可达80%以上。染病植株提前衰退,由下向上枯黄,严重影响结荚,降低品质。此病还侵害数十种其它蔬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