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濮单5号玉米杂交种产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濮单5号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3个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濮单5号以中、高种植密度(3000、3500苗/hm2)、高施氮量(300kg/hm2)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06-74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毕单18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黔西北地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该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400m左右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种植密度53 934~55 365株/hm2,氮肥(纯N)用量298.4 ~ 357.0 kg/hm2,磷肥(P2O5)用量144.3~169.3 kg/hm2,钾肥(K2O)用量18.5~42.3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研究出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密度(67500/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kg/hm2N)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试验结果充分说明,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密度与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密度和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变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密度梯度下,产量表现为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即M3M4M2M1,在此密度水平下,施入不同氮肥,产量表现为M3N3M3N2M3N1M3N0。综合分析得出绥玉7号最佳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几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找到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方法]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号和楚单11号与种植密度、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云瑞6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楚单1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和楚单11号在云南省楚雄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显立  王惠  肖莉  刘晓燕  龙静 《农技服务》2011,28(9):1249-1250,1253
选择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的种植密度、施肥种类及其用量等可控栽培技术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与N、P、K的施用量对鄂玉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氮肥用量>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并通过仿真和模拟优化,提出了鄂玉10号产量为13 094.10 kg/hm2和产量分别在12 500~13 094.10 kg/hm2、12 181.08~12 500 kg/hm2、11 181.08~12 181.08 kg/hm2时的栽培技术措施综合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肥、磷肥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磷肥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施N量、施P_2O_5量3个因子对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影响以种植密度最大,施N量次之,施P_2O_5量最小,其中种植密度和氮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显著。通过模型寻优得出,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为66 000株/hm~2,施N 390.00 kg/hm~2、P2O573.05 kg/hm~2时产量最高,可达14 831.908 45kg/hm~2。表明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栽培时,需要中等种植密度和中等氮肥水平。  相似文献   

9.
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高寒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不同密度下,研究了施用氮肥对玉米新组合同玉1号和同玉38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区春玉米在常规的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范围内,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是单独起作用的。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要把握好群体和个体以及密度与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田间管理水平的相互关系,高水肥地块种植密度为55 500~57 000株/hm2、施氮量(折合纯氮)为375 kg/hm2时可以获得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早籼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hm2和24万/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30万/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18 t/hm2.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迪卡159)、大豆(赤豆3号、吉育441)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大豆品种和大豆种植密度(16.5万株/hm2、19.5万株/hm2、22.5万株/hm2)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种植密度试验中,玉米-吉育411组合种植密度7.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2.
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期对贵农玉008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贵农玉008号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播种期对贵农玉00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玉008号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及播种期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播种期(x3);种植密度在3 600株/667m2左右、施氮量在12 kg/667m2左右,于4月5日前后播种有利贵农玉008号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高产夏玉米品种天泰33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和施氮量(0、180、270、360、450、540 kg/hm2)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当密植超过82 500株/hm2时增产趋势减缓甚至略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同化量和氮素转运效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素运转对籽粒贡献率在低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82 500株/hm2、90 0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在中密度(67 500株/hm2、75 000株/hm2)条件下呈上升趋势。增施氮肥,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天泰33号获得高产且氮肥利用效率较合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施氮量为360~4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国审玉米新品种濮单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单4号(濮7812)是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研究室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且粮饲兼用玉米杂交种。该品种1995年育成,组合为9401×9212,在1995~2002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且粮饲兼用。该品种适宜在我国黄淮玉米产区夏播种植,种植密度以5.26万株/hm2为宜,高产攻关田6.0~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临玉3号进行了5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试验密度中,以4.5万株/hm2产量最高,其次为3.75万株/hm2,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75万-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氮肥与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渝单8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100 kg/hm2、200 kg/hm2、300 kg/hm2和400 kg/hm2 4个氮肥(纯氮)水平及1 hm260 000 株、75 000 株、 90 000 株、105 000 株和120 000 株 5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熟期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果穗率在施氮量适中时即200 kg/hm2和300 kg/hm2时大于处理100 kg/hm2和400 kg/hm2.地上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密度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在氮肥水平300 kg/hm2和1 hm290 000 株时最大.地上部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降低,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综合氮肥与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施纯氮300 kg/hm2、密度1 hm290 000 株为南京地区渝单8号青贮栽培利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高产粮用和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推广应用,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4因子(1/2实施)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桂粉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32685.60 kg/hm2,以上优化方案为密度53835.00~55515.00株/hm2、纯氮用量116.85~125.10 kg/hm2、P2O5用量59.85~64.35 kg/hm2、K2O用量156.60~173.40 kg/hm2。不同的密度肥料组合与甘薯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依据建立的产量与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的回归模型,明确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为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饲用玉米新品种中玉15号产量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社平  王晓春  李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3-6073,6077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饲用玉米新品种中玉15号的增产潜力。[方法]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验,从播期、密度、氮肥用量3种因素入手,研究了它们对中玉1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3种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氮肥水平>播期。随着播期的延迟,中玉15号生育期缩短,产量显著下降,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中玉15号最适密度为54000株/hm2,最佳施氮量是90~180kg/hm2。[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和施肥量可以提高产量。该研究为饲用玉米大面积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种植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2种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设氮肥基追比例7∶3、5∶5和4∶6等3个水平,种植密度设低(187.5万株/hm2)、中(300.0万株/hm2)、高(412.5万株/hm2)3个水平组合互作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烟农19种植密度300.0万株/hm2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种植密度412.5万株/hm2和氮肥基追比例7∶3互作处理有利于叶绿素含量(SPAD值)、旗叶净光合速率、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产量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迪卡159)、大豆(赤豆3号、吉育441)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大豆品种和大豆种植密度(16.5万株/hm2、 19.5万株/hm2、 22.5万株/hm2)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种植密度试验中,玉米-吉育411组合种植密度7.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