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解决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问题,以金银花为试验对象,选用广谱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采用常量、倍量、二次和三次灌根处理,对最终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头茬花各处理中苯醚甲环唑均未检出,而二茬花中戊唑醇的残留量为0.14~0.22 mg/kg,存在残留超标风险。建议使用10%苯醚甲环唑4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治金银花土传病害,灌根2~3次,安全间隔期15天。  相似文献   

2.
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类型,采用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水稻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的EC50分别为1.568、21.487 mg/L,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4:5配比的EC50最小,为1.858 mg/L。1:8、2:7、3:6、4:5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稻曲病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2~4):(7~5)配比的SR均大于2.0,增效作用最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均有较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二者按(2~4):(7~5)的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有增效作用。建议用药浓度为117~375 mg/L。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2月15日,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记了我国第18个苯醚甲环唑原药产品。这也是自2008年4月19日以来的近32个月时间里,获批登记  相似文献   

4.
<正>苯醚甲环唑作为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产品,每年用量仅次于戊唑醇,由于去年上半年国内产能过剩严重,价格曾一度跌至15.3~15.5万元/吨,并长时间维持在这个价格区间。2013年下半年以来,一方面受国家环保核查影响,部分厂家环保无法达标,关停部分小厂家,导致其总产能有所减少。此外,原来二苯醚厂家关停较多,导致部  相似文献   

5.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8,26(3):50-51
三唑酮等三唑类药剂防治病害的机制是抑制真菌体内CytP450单加氧酶的活性,破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损伤而死亡。它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的C-14位脱甲基酶CytP450单加氧酶,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目前,生产上基本上采用高效、广谱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但用药量过大时会严重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相似文献   

6.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8,26(1):44-45
三唑酮等三唑类药剂防治病害的机制是抑制真菌体内CytP450单加氧酶的活性,破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损伤而死亡。但它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的C-14位脱甲基酶CytP450单加氧酶,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目前,生产上基本上采用高效、广谱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但用药量过大时会严重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出苗。由于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发生较重,采用高剂量可增强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为此,我们做了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影响的药效试验,以期明确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拌麦种的适宜用量,从而为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GC法测定了湖南、浙江和吉林三地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植株、水样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制定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样品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4.3%~97.9%,变异系数分别为2.89%~6.78%;丙环唑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3.6%~104.7%,变异系数分别为4.02%~6.57%。测定方法对水样、土壤、植株中的苯醚甲环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0.01、0.02mg/kg,丙环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1、0.005、0.01mg/kg。苯醚甲环唑在三地的稻田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92~13.66天,水样中的半衰期为0.37~0.76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98~33.49天;丙环唑在稻田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55~6.31天,水样中的半衰期为0.28~4.33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59~35.91天。建议中国对水稻中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MRL值都暂定为0.10mg/kg。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用苯醚甲.丙环乳油施药4次,收获的稻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发生较重,因此我们做了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影响的药效试验,以期明确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拌麦种的适宜用量,从而为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海南省农业科技人员近期通过浸果处理,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采后芒果的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200和300mg/L的苯醚甲环唑处理后,经常温(25℃)和低温(13℃)贮藏的芒果均表现出发病率降低、好果率增加、转黄时间被推迟及果实失重率下降的现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剂量1.0A时,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籽率从而使产量增产13.5%,达到541.82kg/667m2;随着剂量增加到1.5A、2.0A时,发芽势、出籽率、千粒重有所降低,产量较对照增产2.03%和9.87%.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平皿法和盆栽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不同剂量(0.5、1、2、3、4 g/kg)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量(株高、根长、根冠比等)以及生理生化指标(保护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0.5~3 g/kg剂量下拌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期生长量;诱导幼苗叶片中CAT、POD、SOD、PAL、PPO活性升高;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在4 mg/kg剂量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各项指标仍高于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种子成熟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3个母本和5个父本玉米自交系形成的15个杂交组合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成熟度对杂交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子成熟度的增加,8个幼苗性状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灌浆期在39~45d收获的种子,其幼苗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状;除地下鲜重的父本间、主根长度和地上干重的母本×父本互作方差不显著外,其余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母本、父本及母父本交互对总根条数、幼苗高度、叶面积、地上鲜重和地下干重的效应均较明显,主根长度和地上干重的效应母本和父本比母父本交互更明显,地下鲜重只与母本效应及母父本交互效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镉离子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离子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镉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苗长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对幼苗根长具有极显著的抑制效应。(2)镉对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激活效应,且随镉浓度的增加激活效应逐渐增强;对过氧化氢酶(CAT)存在低浓度下的激活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两种抗氧化酶均可被激活以抵抗镉的胁迫,但过氧化物酶起关键作用。(3)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江沙、河沙、细沙土、发芽纸等五种发芽床对豆薯种子发芽结果表明,发芽床对豆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达成1%极显著水平,以江沙作发芽床发芽率最高、发芽快、长势好,河沙作发芽床次之。  相似文献   

15.
NAA浸种对镉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宏芹  高昌勇 《种子》2019,(6):121-124
为探讨萘乙酸(NAA)浸种对镉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A浸种对Cd^2+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Cd^2+胁迫相比,一定浓度NAA浸种缓解了Cd^2+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使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升高,苗高、根长、侧根数和鲜重增加,以NAA浓度为5 mg·L^-1缓解效果最好,过高浓度NAA浸种抑制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镉胁迫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重金属镉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于2018年3-5月,以小麦矮抗58和玉米提纯958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小麦、玉米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在镉胁迫浓度为20 mg·L^-1和50 mg·L^-1时,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为最大;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麦种子活力指数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在镉浓度为150 mg·L^-1和200 mg·L^-1时表现最为显著(p<0.05);玉米活力指数则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镉胁迫对小麦、玉米根长的抑制率均高于对芽长的抑制率,且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小麦幼苗根长和苗长的抑制率低于玉米幼苗,当镉胁迫浓度高于100 mg·L^-1时,玉米幼苗的根长抑制率为100%。研究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对镉胁迫的响应为"低促高抑",而镉胁迫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小麦、玉米幼苗生长均受镉胁迫的显著抑制,且玉米幼苗受镉胁迫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选用4种不同浓度6%戊唑醇FS和3种不同浓度15%三唑酮WP对"云大麦2号"进行拌种,研究其对大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处理大麦种子,用药0.25~0.75mL/kg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无影响,用药1.00mL/kg有一定抑制作用;15%三唑酮WP处理大麦种子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生产上应慎用。  相似文献   

18.
乙草胺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玉军  马红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2):142-146
通过发芽试验和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乙草胺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100mg/L乙草胺药液胁迫能够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抑制玉米幼苗的根长、芽长和鲜重。同时乙草胺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和幼根根系活力,导致幼芽和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对生理环境造成威胁。玉米受抑制程度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的乙草胺对玉米的抑制作用较小,浓度超过40mg/L的处理显著影响玉米生长和生理。芽长和根长与乙草胺浓度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4种杀菌剂和4种杀虫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多菌灵、戊唑醇、萎锈灵、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丙溴灵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分别小于2、4、0.06、1.4、0.5、0.6,0.28、0.7 g/kg时均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但戊唑醇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在0.06 g/kg时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具有抑制作用,萎锈灵种子拌种量在1.4 g/kg时,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毒死蜱种子拌种量在0.28 g/kg时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以40 g/L、50g/L、60 g/L和70g/L玉米秸秆-土壤浸出液自然发酵及腐熟剂发酵液为试材,用滤纸培养、盆栽法和常规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根数、株高、幼苗鲜重、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 表明,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根数、根系鲜重、株高、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