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区绿地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园林绿地,居住区中的各种建筑和植物共同组成同时具有观赏性、生态性和功能性等特点的园林空间。点、线、面多个层次面面俱到的植物空间组织,能有效改善居住区小气候、提升居住区景观效果,创造出变化丰富的居住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佛山小区4种景观配置为研究对象,分植物搭配、水体配置2个对照组,在2022年5月上旬逐日测量温度、相对湿度与平均风速,分析各景观要素对小区小气候的影响,并通过ssd公式计算人体舒适度。结果表明,绿植与水体对小气候的调节与改善具有明显作用,合理的植物搭配与水体布置可以有效提高人体舒适度,结论可为风景园林的数字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临安市3个新建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的调查,分析样地内植物的组成、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以及居住区园林植物群落多样性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从群落的多样性角度来看,Simpson指数:林水山居>春天小区>筑境小区,林水山居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乔灌草的搭配也比较合理。从生态效益评价来看,负离子浓度是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所测数据表明,在外界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湿度越高,空气负离子浓度越大,生态效益也相对较好,负离子浓度春季要高于冬季,整体上春天小区>林水山居>筑境小区,3个居住区的空气清洁程度都为清洁。根据对临安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提出群落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居住区合理绿化,种植绿色植物,能够杀菌消毒,净化空气,调节和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和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在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住宅区甚至要选50%-60%。因此居住小区的绿化植物的选择与搭配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笔者认为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分为下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市4处代表性居住区与龙塔广场(对照样点)为研究对象,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于2019年7、8月,测定该4处居住区绿地与龙塔广场的噪音量、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简称NAI)浓度和滞尘量3项生态指标,研究了不同居住区中绿地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一天内不同时段,不同居住区绿地与龙塔广场绿地各项生态指标相比,绿地减噪量、NAI浓度增量、滞尘量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居住区绿地减噪量(4.15、5.42、2.55、5.50 db)、NAI浓度增量(187、139、170、215个·cm-3)>龙塔广场绿地(2.44 db、89个·cm-3),龙塔广场绿地的滞尘量(2.29 mg·m-3)>居住区绿地(2.09、1.41、2.59、1.80 mg·m-3)。对于不同月份生态效应隶属函数分析中,不同环境中绿地生态效应有所不同,各居住区与广场绿地7月总体生态效应(0.20、0.22、0.15、0.30、0.07)>8月总体生态效应(0.19、0.16、0.13、0.29、0.11×10-2)。居住区绿地的生态效应(0.20、0.19、0.14、0.30)>龙塔广场绿地(0.03),其中远大都市绿洲居住区的绿化生态效应最佳(0.30)。因此,居住区绿地绿化率、植物多样性、配植形式、乔灌比等生态指标可显著影响其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典园林中,水体在构建空间格局的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园内小气候,改善人体舒适度。文章以苏州网师园为例,在夏季高温日,24 h连续监测园内水体周边不同环境下风速、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从而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值。分析监测数据,研究园内水体环境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明确水体环境小气候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希望对现代水体景观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敏 《现代园艺》2014,(6):109-10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因此需要加强对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规划,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区的景观质量,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本文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相应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西城区椿树园、四平园两个不同时期老旧小区为例,结合居住区现状自身特点以及居住群体的需求,着重改善老旧居住区景观功能退化、交通不畅等问题。并由此总结出一些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以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提升其居住舒适度、增加其所在社区的归属感,更好地促进社区文明及邻里和谐。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在设计中要遵循人性化原则,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为出发点,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增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分析了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要点,探讨了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措施,期望对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地土壤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养分不足,达不到植物正常生长需求。针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地土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建议,为其日常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姜魁  金研铭 《北方园艺》2012,(5):154-157
对长春市朝阳区不同功能绿地下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基本理化状况及微生物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土壤微生物含量随有机质、含水量变化表现为公园绿地广场绿地学校绿地居住区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含量变化表现为乔灌草灌草地;细菌变化较大,占有较大比例,而放线菌、真菌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园林规划设计经验,从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各类绿地的布置原则和楼间绿地的布置形式3个方面对居住区绿地的类型与布置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谈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现代园艺》2007,(11):33-34
<正>居住区绿地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点缀园林,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温度、美化环境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丰富人文生活,活跃住宅区的生活气氛;限制车辆通行,保护楼群内的市政设施,增加居民的安全感等功能。植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居住区绿地的分类及功能的角度出发,遵循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浅谈合肥市城市居住区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并利用上述理论对合肥市绿城桂花园小区的植物配置与造景作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由居住区生态环境和居住区内生物群落2部分组成。二者互为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必须贯彻生态理念,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协调统一,坚持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生态性原则,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性英  李韧  李红 《现代园艺》2011,(5):111-112
通过对郑州市内居住区绿地植物应用的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总结了郑州市居住区绿地中常用的植物种类,分析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手法,并对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为郑州市居住区进行更好的绿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的绿化特色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化城市绿化特色的重要指标 ,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居住区是城市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环境绿化设计的优劣 ,成为衡量居住区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统计 ,居住区绿地的使用率一般为中心公园的 5~ 10倍。由此可见 ,居住区绿地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 ,深受群众欢迎 ,  相似文献   

19.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和不同绿地微地形的处理技巧,着重探讨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绿地空间的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与居住区建筑建设速率相匹配,居住区植物景观建设往往期盼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忽略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把控和对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化设计。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决定了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居住区绿地空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别从植物个体空间尺度、植物种植尺度与种植密度以及杭州居住区绿地案例3个部分综合分析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关于植物的尺度应用问题以及植物的种植密度问题,并给出空间营造改善的相关建议。讨论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区绿化空间,提升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