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古典园林中,水体在构建空间格局的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园内小气候,改善人体舒适度。文章以苏州网师园为例,在夏季高温日,24 h连续监测园内水体周边不同环境下风速、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从而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值。分析监测数据,研究园内水体环境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明确水体环境小气候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希望对现代水体景观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热岛现象严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通过对风景园林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营造,能够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保持人体舒适温度,可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本文以风景园林要素对小气候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对水体、植物、铺装材料和地形等景观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小气候的关系。总结出水体、植物、铺装材料、地形等景观要素对小气候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佛山小区4种景观配置为研究对象,分植物搭配、水体配置2个对照组,在2022年5月上旬逐日测量温度、相对湿度与平均风速,分析各景观要素对小区小气候的影响,并通过ssd公式计算人体舒适度。结果表明,绿植与水体对小气候的调节与改善具有明显作用,合理的植物搭配与水体布置可以有效提高人体舒适度,结论可为风景园林的数字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棚多层覆盖棚内温度、湿度等小气候效应的研究分析,表明不同覆盖方式有不同的保温、保温和地面增温效果,从而为大棚管理的关键技术(调温、控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发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突出作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是小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概述了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其规划设计价值,探讨了基于小气候热舒适性需求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结合滨水景观的空间布局、铺装、水体、空气湿度及景观内部空气流动等因素,找出满足滨水景观小气候热适应性需求的最优化的设计形式,适应城市小气候规划设计,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传统园林布局与小气候营造的关系,主要根据临水、遮蔽等因素,在南京瞻园选取13个观测点进行实地观测与问卷发放。在对游人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不同测点的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对所选取特征进行总结,以此探究如何巧妙利用植被、水体、建筑等要素来影响小气候,从而改善人体舒适度。研究表明,夏季瞻园内部环境对空气温度有显著调节作用,达到避暑降温的效果;植物或建筑遮荫有效降低局部温度,使局部温度与湿度更舒适、变化更稳定;遮荫、临水、开敞空间可以在夏季营造最适宜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景的重要材料,既有良好的观赏性,又具有改善水质的生态效应。为筛选适用于净化小微水体的水生植物,作者以再力花、美人蕉、金钱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体总氮、总磷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开展水生植物单一品种及不同组合(2个品种)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及其两两组合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的总磷和总氮均有去除效果,各参试水生植物起到了减少富营养化水体总磷、总氮含量的作用,可用于水质净化。其中,单一水生植物金钱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总磷的效果最好,美人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的效果最好,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去除模拟富营养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居住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城市绿地形式对小气候的形成效果却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实地测量城市绿地中常见的广场、滨水生态园、开放式公园和休憩活动游园中小气候条件的相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研究,提出改善其中小气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花境下垫面、水泥地下垫面、湿裸地3种不同下垫面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气压5个小气候因子的测定,结果显示花境下垫面小气候舒适度更高,间接证明花境作为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改善园林小气候,创造舒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内生产生活强度日益加大,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城市小气候日益恶化。街区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城市小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从城市街区空间尺度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小气候的相关研究现状,论述了城市街区空间小气候的概念、特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城市街区小气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城市街区空间小气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丹 《花卉》2017,(18)
现代城市中,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园包括了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基本形式,作为公园空间组成要素之一的园林植物属于空间最积极、最有活力的部分,它可以进一步丰富公园景观的空间层次,为公园注入新活力。本文对园林植物在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光热效应及增温模型的建立(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大棚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光热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既明显地改善了棚内小气候环境,同时也显著地提高了土温,改善了作物根层温度条件。通过对大棚光热效应的分析计算,建立了大棚增温计算模型,提出充分利用大棚光热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张翠萍  徐萌 《北方园艺》2016,(16):81-85
由于建筑及植物配置形成的区域小气候会导致同种植物长势的差异性,为研究不同小气候环境中月季光合能力的差异性,现以月季(Ros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以阳光下样地为对照,分析建筑楼前、建筑楼后和树荫下3个样地与光下样地内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的差异性,研究了不同小气候环境中月季光合生理指标差异性。结果表明:对比阳光下样地,树荫下与建筑楼后样地的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均降低,空气湿度均增大,月季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下降,气孔数目均减少,楼前所测结果均相反;楼后、楼前样地的二氧化碳浓度均下降,月季气孔导度及净光合速率均降低,楼前样地所测数值均相反。通过研究月季光合生理指标对不同小气候环境的差异响应为其栽培地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无(少)污染蔬菜生产新技术,该技术在日本、泰国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在较大面积上推广应用。我省于1995年在全国率先引进该项技术,并先后在镇江、无锡、常州等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也取得良好效果。但因采用该技术的时间较短,对不同规格防虫网覆盖后的小气候效应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在一些地方出现因使用不当造成减产、烂菜等不良后果,影响该项技术的推广利用。本试验采用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大棚的方式,明确大棚覆盖防虫网后对棚内小气候的影响,为在大棚上合理采用防虫网提供科学依据。1 材…  相似文献   

15.
李丹 《现代园艺》2021,(6):139-140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景观效应,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意义显著。水污染处理不到位,不但会直接影响观赏价值,而且间接污染周围环境,增加了环境负担。基于辽宁省沈阳地区的水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测定几种试验植物的种植水体,根据水质指标的变化,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及水体景观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城市未来水生植物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是大自然重要的元素,在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校园景观中,景观水体尤为重要,同时景观水体的设计也值得关注。本文综合了不同高校对于景观水体设计的不同方法,对景观水体设计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调查了解,以期得到未来对于景观水体设计将如何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孙华  侯新 《现代园艺》2014,(11):35+34-34
湿地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植物类群之一。其不仅可以调节局部区域小气候,还有净化水质、丰富城市水体景观等效果。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湿地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总结出常见的湿地观赏植物资源,并提出其在城市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避雨栽培及覆盖地膜对葡萄园小气候的影响,试验调查了5个不同处理的叶幕层温度以及棚下温度情况,并对高温伤害致使葡萄果穗萎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会明显提高叶幕层及棚下温度,而覆盖地膜栽培对小气候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7,(24)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大潮中,环境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特别是公园等小环境、小区域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由于这些特定的水体流动性及自我更新能力受到范围的局限,所以对于这类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技术也越来越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人工湿地等技术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并且去除污染物的种类较为广泛,其中水生植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转化与降解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的去除效果不同,对水体中污染源的去除效果也不同。本文阐述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在水体污染生态修复中的研究应用,同时通过介绍水生植物的特性并比较了单一水生植物与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污染的处理效果。笔者认为水生植物组合系统在水体污染生态修复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水体的功效,能够加快空气流速,调节城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被誉为城市"绿色通风渠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园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施工的技术管理,并从灌溉管理、土壤处理和树木修剪三个方面,分析了园林后期养护和管理。抛砖引玉,旨在为城市园林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