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晓霞 《现代园艺》2023,(7):162-165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分析“新农科”教育使命与要求的基础上,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明确了新时期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从课程教育平台组成、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设置、实验实践课程安排等方面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优化重构方案,以推动传统农科园林专业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园林花卉学"是高职阶段园林技术专业和本科阶段园林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更好地对接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和园林植物生产管理与应用核心工作岗位(群),"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团队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托课程平台和课堂主阵地,从教学内容选取、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设置、课程资源建设、考核评价应用等方面围绕"线上线下"课程内容建设,结合"线上线下"考核方式,进行"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而推动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专业的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3.
简要概述广东海洋大学园林专业的发展演变;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析原有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对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探索,期望对规范我国有关农业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常定位于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实际以及园林行业领域的新发展及其对人才质量的新要求,提出了改变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培养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提高园林专业植物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廖咸康 《现代园艺》2012,(17):93+58
随着园林教育的快速发展,现有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模式显露出理论教学学时不足、系统性不强;实践教学重复项目多、效果差等问题。本文在认真分析成因基础上,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阶段实习、多科综合实习等具体的教改对策,以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园林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为本科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园林专业作为涉农及人居环境学科之一的专业,更加贴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需求。从时代发展、园林专业及乡村环境特点几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园林专业实践课程的模块化、内容设置、教学设计及人才塑造等4个方面分析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转变实践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多元教学方法并重;开展多元合作,共同致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思考园林实践型人才培养思路。具体从以实践课程为导向,培养乡村建设型人才;以任务驱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思考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为园林专业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提供教学思路,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灯  王业社 《现代园艺》2023,(3):173-174+180
园林学科具有经济、社会和景观等多重属性,已发展为服务和助推新农科战略建设的重要引擎和主力军,改善该学科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响应新农科目标建设的首要任务。“花卉学”作为园林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授课模式不完善、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另辟蹊径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验与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究,以期为园林学科在新农科建设要求下的相关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透视课程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调整必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透视教学已有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2个角度讨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透视课程的教改问题,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透视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学园林专业具有近20年的办学经验;在简述广西大学园林专业沿革、培养目标、教学设置的基础上,从“学”的角度,探讨学生对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的愿望和园林专业“教”与“学”实践的结合问题,以期为广西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分析了"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园林生态学"课程的特点和园林专业转型后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实践内容、实践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以期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许多三本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江苏省宿迁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开设园林专业的三本院校,但因其发展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师资结构欠合理,且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故三本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特色仍待形成。就当前宿迁学院三本园林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问题、师资问题、实践教学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为地方、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定位思想,通过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教学体系等途径,力争将三本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上得去、下得来、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园林工程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教学内容落后、理论实践脱节等问题,使得课程体系与行业的实际内容不能有效契合。本文以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园林专业设计类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园林造景设计原理课程的考核体系为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探索。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而造成的对于过程考核的缺失的情况[1]。提出对教学结果进行全方位考核的方法,构建了注重过程评价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为开展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艳  左金淼 《现代园艺》2022,(3):197-198,200
园林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从课程性质、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建设效果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运用OBE理念修订教学大纲、全面深化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共同提高高校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园林设计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佰林刘艳秋 《花卉》2017,(20):240-241
在我国园林设计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领域对于园林专业设计类专业人才要求逐渐提高。本文对当前我国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课程设置合理性缺失等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时间改革措施,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园林本科中开设《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不够普遍,根据园林本科特点,确立本课程定位与目标,配套课程教材建设,构建和完善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使《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真正成为园林本科的标志性课程。  相似文献   

17.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设置课程的特点分析,结合园林岗位群的要求,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不断开发实习实训项目;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的根本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应立足于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公共艺术专业为例,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实践教学3个方面,对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设想,以适应新环境下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能够从事艺术创造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第二大载体,也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推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甘肃农业大学新农科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园林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优势,针对第二课堂开展支撑度不足、缺乏专职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指导不够及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师资和平台建设和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园林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园林人才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在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多年从事园林专业教学及在乌鲁木齐园林设计实践方面的经验,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园林专业设计方面与植物方向的3套模块建设:专业模块体系建设、课程模块体系建设及知识模块体系建设。以期使学生按照所学专业方向,完备知识结构,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体验完整工作过程,使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园林专业的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