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增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临界温度为23℃的培矮64S具有较好的不育稳定性和遗传纯合性,可直接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2.
3.
4.
携有不同主效白叶枯病抗性单基因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5F5代。各世代经抗性测定和株型选择,直至各系的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趋于一致。进行了3个近等基因系与其供体基因的抗性反应型比较、农艺性状考查及抗性遗传分析。通过育 相似文献
5.
6.
3个粳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个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2,Xa7和Xa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6F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CBB7和CBB14。这些NIL除所带不同的抗病基因外,其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水稻小穗簇生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近等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用形态相似法和SSR标记对获得的两对近等基因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LH17和Cl-LH17在株高、穗长上有显著差异,在所考查的其他性状上差异不显著;N45和Cl-N45仅在穗长上有显著差异。(2)在所选用的120对SSR引物中,对LH17和Cl-LH17,只有第6染色体的两个引物(RM7434、RM5957)揭示了多态性,而对N45和Cl-N45则有位于3条染色体上的4个引物能揭示多态性。综合形态和SSR标记分析说明,LH17和Cl-LH17是一对近等性理想的簇生性近等基因系,有利于该簇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Z1820的簇生基因能使穗长、株高负增长,对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等重要性状无显著影响。(3)簇生性在N45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强于在LH17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9.
以宁R7为恢复基因源,利用连续回交法构建以T78、T84和ZS9三个优异种质为遗传背景供体的近等基因系候选株系。于成熟期考察并比较候选株系农艺性状,同时采用SSR标记对候选株系进行PCR扩增估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分析(t测验)表明,不同候选株系与其供体的农艺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株高和分支点高度的差异程度较其他性状高。采用75对SSR引物对21个候选株系PCR扩增共得到157个目的片段,发现三个遗传背景候选株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6、0.92和0.98。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综合分析后,认为wh13、wh59和wh118分别为三个种质的最优近等基因系。综上表明,采用农艺性状比较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分析近等性是一种有效的近等基因系的检测方法。中选近等基因系可用于恢复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人工气候室和分期播种研究了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值为29.5~30℃;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3 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系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to exploit an innovative tool viz.,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system in twoline inter-subspecies rice hybrids using 132 hybrids involving four TGMS lines viz., TS15, TS16, TS18 and TS29 and thirty three testers viz., 17 indicas, 7 japonicas and 9 javanicas by line × tester method at Paddy Breeding Station, Tamil Nad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dia. Pre-ponderence of non-additive gene action for yield and yield attributing traits was observed by analysing combining ability. TGMS lines TS18, TS29 and the testers CB96073, CB96026, CB94247, TNAU 94241 (indicas), Gohykumangoku (japonica), Dular, PRR16 (javanicas) were good general combiners. The hybrids TS29 × TNAU 94241 (indica/indica), TS 18 × Yamadanishiki (indica/japonica) and TS29 × Dular, TS29 × PRR16 (indica/javanica) were promising for heterosis breeding programme. The japonica tester Gohykumangoku and javanica testers Dular and CPSL0-17 exhibited strong heterosis for spikelet fertility when crossed with TGMS lines TS 16, TS 18, TS 29 indicated that these lines may possess wide compatible gene (WCG) for spikelet fertility. Based on mean performance, standard heterosis and sca for yield and yield traits, the inter – subspecies hybrids viz., TS29 × TNAU 94241, TS18 × TNAU 94241, TS29 × CB96073, TS29 × CB94247, TS29 × CB96026 (indica/indica) TS18 × Yamadanishiki, TS29 × Gohykumangoku (indica/japonica), TS29 × Dular, TS29 × PRR16 (indica/javanica) exhibited high heterosis over check hybrid CORH2 and the above hybrids can be exploited commercially.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TGMS system may utilized as an innovative tool for developing inter subspecies two line hybrids with strong heterosis in rice.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W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相似文献
14.
水稻等基因导入系构建与分子技术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研究”项目的实施效果:从23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一批优良利质资源,选育了基于2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等基因导入系约6万余份,建立了节水抗旱、氮磷高效种质资源的鉴定设施与评价方法,发展了大规模、高通量、低成本的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技术。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基于等基因导入系的水稻有利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技术体系。育成了一批高产稳产优质节水抗旱的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培矮 6 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连续几年的制种实践证明 ,与珍汕97A、协青早 A、龙特浦 A等三系组合相比 ,培矮 6 4S系列组合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抽穗扬花期高温干燥天气影响产量的现象 ,俗称“高温影响产量”。因此 ,生产上如何在抽穗扬花期避开高温干燥的天气以及提高植株本身的抗高温、干燥天气的能力 ,就成了培矮 6 4S系列组合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1 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实践证明 ,单纯从高产制种角度看 ,最佳抽穗扬花天气为阴而不雨的低温天气 ,但考虑到其育性转换敏感期日均温度不能低于 2 4℃ ,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17.
18.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温度和光照自动控制的生物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温度对安农S-1等6个温敏(Thermo-sensitive)不育材料和农垦58S等4个光敏(Photo-sensitive)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不育材料在高温(昼温31℃,夜温28℃)条件下为不育,在低温(昼温24℃,夜温22℃)条件下为可育。它们对温度敏感的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花 相似文献
19.
四份花培来源的水稻不育系种质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卫星标记和靶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系列引物标记对本研究所选育4份不育系(S446A、S409A、S13A和S560A)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从294对SSR引物和8对Trap引物中筛选出22对呈多态性的引物,其中引物RM222、RM171、RM251和引物Trap 2、Trap 3能将花培不育系与其他8种不育系区分开,这就在DNA水平上找到它们的区别,利用这些引物对12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我们也从DNA水平找到差异,说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用于新材料的成果认定和专利获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