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陵山区猕猴桃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陵山区猕猴桃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含有各种营养的液体肥料和灌溉水按比例混合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本文作者就丘陵山区猕猴桃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推广前景进行探讨,形成丘陵山区猕猴桃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植物的灌溉当中。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就是覆膜种植技术和滴灌方式为一体的玉米灌溉技术,实现了灌溉和施肥一体化。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供水管道系统,将加压后的水和溶解性肥料充分混合,使肥水液体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最后由毛管上的滴水器均匀、定时、定量滴在需要灌溉的农作体根系,使农作能够充分的吸收水分和肥料。具有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灌溉效率高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这也是未来植物灌溉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此,结合辽宁省凌源市玉米膜下滴灌的应用对其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邓发利 《北京农业》2013,(27):170-171
2012年国家实行"节水增粮"项目,具体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辽宁4个省区推广高效节水模式,其中包括管道式喷灌、地埋式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等方式。推广实行中,膜下滴灌技术迅速成为了一匹黑马。膜下滴灌技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进行了充分结合,利用可控管道系统供水,缓慢的、定时定量的灌溉到作物根系附近土壤的技术。也可以在灌溉时将水与肥料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其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其灌溉水呈现出滴状,而作物的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同时也要保证其始终处于疏松以及最佳含水状态。基于此,将对实行膜下滴灌技术之后带来的变化和各种效益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种灌溉技术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日光温室蔬菜在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和沟灌3种灌溉技术下的灌溉水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可达到20.82kg/m3,膜下沟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5.91kg/m3,而沟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只有11.44kg/m3;膜下滴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比膜下沟灌提高30.87%,是沟灌的1.82倍;膜下滴灌每667m2增产14.8%,减少肥料投入量26.8%,减少农药投入量32.44%,省工212.5元,节水180m3,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灌水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覆盖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其通过主管-支管-膜下毛管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灌溉水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域,从而实现可控化节水灌溉。2013年云南省陆良县针对冬春干旱重发、频发,严重影响冬马铃薯产量的情况,引进示范膜下滴灌技术栽培马铃薯0.33公顷(5亩),至2016年应用面积达1200公顷。该技术应用突破了干旱  相似文献   

6.
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在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君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7-1027
[目的]探寻在日光温室作物栽培中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技术。[方法]采用示范对比的方法研究了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在目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得出,滴灌比漫灌可节省费用5985元/hm^2,平均增产23 755kg/hm^2,增产率为20.99%,每茬可节水4318t/hm^2,比漫灌节水近一半。[结论]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作为加强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要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和政策,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成滴状,均匀、定时和定量滴入作物根系发育区,作物主要根系区的土壤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土壤中水分蒸发,水得到了充分利用.整个滴灌系统由首部工程(包括加压水泵、过滤系统、蓄水池、管理房,不包括引水渠等水源工程),地埋PVC管网,地面PE管及滴灌带毛管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测算,以河水为源的滴灌计算,整个滴灌系统一次投入成本亩均在400元左右.据统计,采用膜下滴灌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5%,是喷灌的50%,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  相似文献   

8.
1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为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膜下滴灌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  相似文献   

9.
<正>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传统植棉覆膜技术与最新滴灌技术的充分结合,它能够减少棵间水分蒸发,有效避免水分发生深层次的渗漏,运用滴灌来控制灌溉特征,进而提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效果。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种植史上继高密度种植和地膜覆盖技术后的技术革命,它对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覆盖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其通过主管—支管—膜下毛管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灌溉水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域,从而实现可控化节水灌溉。2013年陆良县针对冬春干旱重发、频发,严重影响冬马铃薯产量和面积的情况,引进示范膜下滴灌技术栽培马铃薯0.33 hm~2,至2016年应用面积达1200hm~2。该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干旱对冬马铃薯种植地块、节令的限制,对增加冬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发挥了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秀秀 《现代农业》2013,(12):38-39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均匀的向作物根系范围内的土壤进行局部灌溉。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人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57  
 为了探讨旱区农业节水新途径,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绿洲区采用常规滴灌和分根区交替滴灌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滴灌处理棉花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减少了奢侈的蒸腾损失,灌溉定额较小时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的株高抑制作用较明显,灌水定额较大时限制作用不显著。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技术在大田条件下可使籽棉产量比常规滴灌处理提高21.1%,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9%和20.9%。同等产量水平下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可节省30.8%的灌水量。本研究表明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在干旱缺水的棉花生产地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主要用途 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互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它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管道系统变成细小的水滴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节水灌溉;同时,由于覆膜可大大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使得作物根系在滴头附近集中发育,使水、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膜下滴灌、微喷灌和滴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对红江橙的果园生态及根系生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种灌溉技术都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红江橙的果园生态,其中微喷灌效果最优,其次是膜下滴灌和滴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都能明显提高红江橙根系的生长量,对根系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影响表现为水平分布的范围较窄、垂直分布的深度较浅。  相似文献   

16.
<正>一、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1.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均匀的向作物根系范围内的土壤进行局部灌溉,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灌溉方式。此项技术既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又避免  相似文献   

17.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节水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作物根系区域局部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采取膜下滴灌技术,中低产田可增产30%,节约肥料34%~40%,节水50%以上,提高土地使用率4%~6%,抑制土壤盐渍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滴灌棉田土壤水肥运移分布及施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模式以色列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为了提高灌溉水效率,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使灌溉水平均利用率达到90%,滴灌面积占其全部灌溉面积的2/3。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采取的其他措施还有:水量计量、水价政策、灌溉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和遥控、水肥同步施用。  相似文献   

19.
山地集雨节灌系统的设计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形支离破碎,年降雨分布不均和干旱缺水的自然特点,研制开发出集雨袋贮、节水包滴灌、膜上子母滴灌管节水灌溉产品,基本解决了不同地类的灌溉需求。丰雨期对降水集贮、旱时补灌,是干旱山地集雨与节水灌溉新技术。其主要特点:集雨与节水滴灌的建筑和制作成本低,节水效率高,增产效益显著。集雨袋贮建筑与传统水泥、沙、石窑窖相比,降低建筑成本费50%~60%。节水包滴灌、膜上子母滴灌管产品,它的灌溉滴头是由细长塑料软管与水量控制器组成,滴灌时可根据不同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将滴头插入植物根系分布层滴灌,灌溉水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采取深层滴灌克服了地表灌溉强烈蒸发,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节水包、膜上子母滴灌的水利用率达95%。节水包滴灌提高枣树造林成活率52.5%,比穴灌增产29%,解决了干旱山地长期存在枣树造林成活困难和成龄枣树低产问题。膜上子母滴灌管使旱地农作物平均增产50%~60%,使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地农作物实现了田园化灌溉经营。  相似文献   

20.
闫彩萍 《现代农业》2009,(11):25-26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融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