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邦星 《水产养殖》2007,28(1):25-26
山塘水库进行鱼禽混合养殖,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可获得水禽产量,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邦星 《齐鲁渔业》2007,24(2):40-41
山塘水库进行鱼禽混合养殖,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可获得水禽产量,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2004~2005年我们承担了三明市科技局下达的“山塘水库鱼禽立体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山塘、小(一)、小(二)型水库进行鱼禽立体综合  相似文献   

3.
黄邦星 《内陆水产》2006,31(10):39-40
利用山塘水库进行鱼禽混合养殖。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2004年~2005年我们承担了三明市科技局下达的“山塘水库鱼禽立体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山塘、小(Ⅰ)型、小(Ⅱ)型水库进行鱼禽立体综合养殖,经2年推广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推广实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我站承担沙县科技局下达的“水库鱼禽立体高效养殖技术”课题,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进行鱼禽立体综合养殖,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示范推广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水域条件养殖水域主要以26~120  相似文献   

5.
官天福 《水产养殖》2006,27(4):38-38
山塘水库过去都是蓄水灌田,亩产鱼不到50kg,经济效益低。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生产方式,浦城县水技站从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山塘水库科学立体养鱼,近几年,经几个乡、镇的推广、实施,鱼产量明显提高,最高亩产达495kg,平均亩产达35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几年来养殖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山塘水库养殖条件选择选择养殖水面20 ̄30亩的山塘、水库,水质良好,天旱不干涸,无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流入,水源充足,正常年份山涧水有不间断的流入,平均水深7.5 ̄8m,背水向阳,日照时间长,通电、通简易公路。2搭棚养鸭选择向阳、通风、干燥、…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塘、水库、湖泊、河沟进行鱼—禽混合养殖,可以把自然界产物与能量(饵料、水、有机副产品、土地和太阳能)转化为人类所需的高级营养——肉食品。7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创立了一套高度集约而有效的鱼—鸭混养技术。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鱼禽综合养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鱼—禽立体综合养殖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山塘、水库、灌溉、发电的水体,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禽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获得了水禽产量,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  相似文献   

7.
立体养殖打破了单一水产养.殖品种的模式,再加上采用水产品的特点建立高效的养殖模式,并把几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一种链环式生态养殖方法,使生产经营成本较单纯水产养殖可降低30%,提高了品种成活率节约了饵料,缩短了养殖周期。合理使用饵料,恢复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刘水香 《内陆水产》2006,31(12):37-38
2000年辰溪县畜牧水产局在位于火马冲镇的县原种场建立高标准模式化稻田养鱼示范基地13 hm~2.取得稻鱼双丰收的好成绩。为了进一步挖掘稻田生产潜力,笔者在稻鱼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进一步结合养殖辰洲麻鸭。通过2002年、2003年的摸  相似文献   

9.
网箱养鱼技术是一项充分利用大型水库资源的立体养殖技术,近年来,杭州千岛湖库区农民充分利用优质水源,大量推广养殖花鲢,其有机鱼花鲢销往海内外,给下岛湖库区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采用网箱养殖花鲢技术是众多养殖项目中收益最高的一种,相关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大水而水域资源,大力发展网箱养鱼,2006年全县网箱养鱼达3624箱。为了探索不同模式网箱养鱼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全县网箱又快又好发展,我们于2006年在水东水库进行了圆形悬浮式网箱(网箱图见彩中插2)养殖试验,获得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塘水库进行鱼鸭混合养殖,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可获得水禽产量,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县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山塘、小(一)型、小(二)型水库推广鱼鸭混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充分挖掘小型水库生产潜力,在保证农业灌溉的前提下,调整渔业生产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水务局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小型水库高产高效模式化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过两年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生活在各种天然淡水水域中,属杂食性鱼类,适应性很强。它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场售价30元/公斤左右。但由于过度捕捞和许多天然水域的严重污染,野生黄颡鱼的数量和产量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广阔。近两年,我们在小浪底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这些技术和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港河水库是崇仁县的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2748万m3,有效库容2010万m3,死库容16万m3,控制流域面积37.5Km2,正常蓄水深15m,养殖水面2350亩,水库上游有一个村委会9个自然村,2000余人口。2004年前由单位采用人放天养粗放式养殖,年产量3万蚝,经济效益差。2004年后引进外来资金,由浙江常山客商投资精养年产鲜鱼达25万kg.  相似文献   

15.
珠、鱼、禽立体养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面,特别是大、中型水库、湖泊的淡水养殖,历来均是粗养粗放模式,单位面积产值不高,未能真正发挥该部分水面资源的生态、生产功能。2002年,我们首先在潮州市利用中型水库的库湾,开展珠、鱼、禽立体养殖试验,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2004年“珠、鱼、禽立体养殖试验”获潮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后,我们又在潮州市的金沙溪、江西省新余市的仙女湖等大水面应用该试验成果。多年来的应用,我们认为2002~2003年开展的珠、鱼、禽立体养殖试验所取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 (Richardson) ]属鲶形目 ,脆科 ,黄颡鱼属。俗称黄甲 ,黄鱼安。为小型底栖鱼类。喜集群 ,多在水流缓慢 ,水生植物多的水域内生活 ,白天静栖于水底或隐藏于洞穴内 ,夜间活动、觅食。援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软体  相似文献   

17.
荔浦县有小山塘水库(10hm^2以内)70多座,历年来都是以人放天养或是简单投喂粗饲料的方式养鱼,所以产量低、效益不好。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使渔民走出困境,提高渔民养鱼积极性,2005年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离县城4km的大岭水库搞鱼鸭立体养殖示范,经1年的养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小型水库水产养殖资金投入加大,水库养殖逐渐从人放天养转向半精养、精养,出现了水库养殖池塘化精养趋势,水库养殖和捕捞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鱼种放养密度、饲料肥料用量逐年提高;库湾养鱼、“三网”养鱼、鱼蟹混养、施肥种草养殖和立体综合养殖等技术逐渐被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捕捞、饲料诱捕、定置地笼等捕捞方法被采用,提高了库鱼回捕率。水库经营模式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集旅游、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等也在一些小型水库出现。根据目前小型水库养殖现状,要提高经济效益,应从以下技术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19.
水库围栏蟹、鱼生态立体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小红 《齐鲁渔业》2008,25(12):27-28
大闸蟹、鳜、鳙、鲫是我国传统的优质水产品,深受全国各地群众的喜爱。2004年以来,河南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周边的群众,在水库上游浅水库湾,开展大闸蟹、鳜等鱼类的围栏生态立体健康养殖。一个面积10hm^2的围栏,春季分别放养规格200只/kg的扣蟹7.5万只、15尾/kg的鳙375kg、规格5cm的鳜1500尾,鲫靠围栏内的鱼种自然繁殖。当年可收获规格150g/只的大闸蟹2250kg,200g,尾以上的鲫450kg;  相似文献   

20.
塘边种草,建舍养猪养鸭,水中养鱼、水底养、水面吊养育珠蚌,使肥料、饲料我层次循环利用的综合养殖立体生产结构,是我场自1982年起逐步建立起来的养殖生产模式。从1983年至1986年都显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7年11月我们承担了“珍珠、鱼、畜、禽综合养殖技术”开发课题,经过三年努力,已于1990年11月圆满结束。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