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3年的研究结果,危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是黑尾果蝇,被害果率达60%以上。该害虫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历期短。在室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饲养5代表明,黑尾果蝇世代历期4~7天,其中成虫1.5~2.5天,卵1~2天,幼虫0.6~0.7天,蛹1.1~2.1天。在杨梅果实进入第一高峰生长期开始,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以10∶10∶6∶3比例配制成诱饵,防治试验区每  相似文献   

2.
春繁期防治巢虫事半功倍近三四年来本地区巢虫发生颇多,每年春繁期间,目测蛹房被害率最严重时可达10%左右,大大影响蜂群迅速复壮,也降低了蜂群春季的产蜜量。因此,春繁期宜早抓防治工作,此时抓好防治工作,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初步观察,越冬前巢虫幼虫处...  相似文献   

3.
潼南县近年桑瘿蚊危害猖獗。据1991年观察调查:桑树株危害率100%,新梢止芯率60~80%,造成春叶减产30~35%,春茧减产48%。为防止桑瘿蚊再度成灾,于1992年3月建立了桑瘿蚊测报体系,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隔日在田间剥芽查虫,调查有虫芽数和100芽虫口数。4月8日为第1代幼虫的最大虫量日,占其50%虫量的调查日期为4月6日,定为幼虫孵化高峰期。根据四川桑瘿蚊第1代的世代经过29天左右,预报了第2代桑瘿蚊幼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1~5日,并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推测出第2代桑瘿蚊发生量足以成灾。为此,及时组织了防治;又通过田间剥芽实查:证实了第2代桑瘿蚊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基本准确。药剂防治调查证明: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梢头,其防治效果因喷药次数而异,在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只喷药1次者。为44.56%,连续喷药两次者为88.24%。  相似文献   

4.
动态与信息     
<正> 棉大造桥虫又称棉尺蠖,1992年早秋蚕期在通州市桑园该虫暴发危害,成为部分乡镇的主要害虫。1992年8月中下旬,通州市石南、五窑、十总等乡镇棉桑地区,发现大量棉大造桥虫幼虫开始危害湖桑。严重暴发的五窑乡,347公顷桑田几乎都遭该虫危害。株害率达20~50%,平均株有幼虫3~4头,幼虫群集阶段大多在叶背面,危害期正处于早秋蚕3~4龄期。最多的一株桑树有幼虫32条,2~3天左右即能将整株桑叶全部吃光。用1000倍的敌敌畏防治无效,于是只能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最多的农户一天能捕捉2.5~3公斤。  相似文献   

5.
慈溪市是我国杨梅主产区之一 ,据 2 0 0 1年统计 ,全市杨梅栽培面积达 41 0 0hm2 ,年产杨梅约 2万t。杨梅小潜细蛾Phyllonoryctersp 为害日益严重 ,叶片被害率达 40 %以上 ,造成叶片脱落 ,影响杨梅产量和果实质量 ,危害严重时杨梅减产 3 0 %。1 危害情况 以幼虫潜伏在叶片表皮下 ,取食叶肉 ,使叶片被害处仅剩表皮 ,外观呈泡状斑点。泡状斑初时呈点状 ,随着幼虫虫龄增大逐渐扩大 ,最后成为长圆形 ,最大达 0 7cm× 5cm。受害叶片呈饺子状 ,挑开泡状斑 ,可看到一粒粒褐色或黑色的虫粪。每个泡状斑中只有一头幼虫 ,每片叶有 1~ 3个泡状斑。…  相似文献   

6.
新疆墨玉地区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飞机喷药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是新疆墨玉地区桑树上的毁灭性大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夏并越冬,在墨玉2月下旬、3月初始见成虫羽化。3月中、下旬为持续发蛾产卵高峰期,4月上、中旬进入尾声。成虫平均寿命雌虫14.9天;雄虫10.3天。卵期13.8—28.6天,3月底、4月上旬田间始见初孵幼虫,幼虫5个龄期,少数是4或6个龄期。平均历时22.7天(在树上历时16.7天),4月15—20日开始进入暴食危害期。4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5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飞机两次防治的以卵块孵化率达50%左右时为防治开始适期,防治一次以卵块孵化率达90%时为防治开始适期。以采用敌百虫为最好,每亩次喷洒内含有效成分30—40克的敌百虫药液2.25—3公斤,杀虫效果可达90—100%,为了使桑叶可以提前喂蚕,防治后期也可以采用残效期短的敌敌畏喷雾。  相似文献   

7.
对中蜂“白头蛹”的防治提出几点办法·余乌九对中蜂“白头蛹”的防治提出几点办法·余乌九“白头蛹”主要是小蜡螟的幼虫危害所致。蜡螟幼虫的生活特性是喜干燥怕潮湿,春繁期,中蜂箱内长期积水,巢虫就不能发展,到了夏秋季节,箱内干燥,蜂群秋衰,脾多蜂少,蜜源缺乏...  相似文献   

8.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弱群。巢虫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蛀食蜂蜡,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影响蜂蜜产量,重者可致蜂群弃巢逃走。因此,在蜂群度夏期间,要做好对巢虫的防治。培养强群是防治巢虫的最好方法,巢虫主要在比较弱的蜂群发生,夏季尽量保持蜂群强壮,这样蜂群会主动驱除巢虫。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问:我们饲养的中蜂,经常受到巢虫的危害,请介绍一下巢虫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四川省资中县吴世明) 答:巢虫是鳞翅目螟蛾科大、小蜡螟的幼虫(俗称巢虫),巢虫潜入蜜蜂封盖子脾的底  相似文献   

10.
幼年牦牛寄生线虫吸虫动态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通过调查寄生虫病对草原牦牛饲养业的危害,病原分类,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等一系列研究,探明寄生虫病是引起幼年牦牛春乏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已查明青海牦牛的85种寄生虫中,优势虫种有17~22种。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和成虫自然消长规律同步研究结果证明,冬季的幼虫寄生高潮是形成春季成虫高潮的主要来源;春季成虫高潮与牦牛春乏死亡密切相关;冬季适时驱杀占优势的线虫受阻型幼虫和其它蠕虫,能够有效地预防春季成虫高潮的出现;1~2月应用丙硫咪唑按10~20mg/kg体重剂量,对幼年牦牛进行一次口服投药驱虫,经对10万余头牛示范推广应用观察,可使春乏死亡率下降幅度达71.6%~93.3%,每头牛平均多增或少减活重2.3~5.05kg。本项研究与笔者等对羊线虫的研究结果吻合,从而阐明了寄生虫病春季高潮来由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成功的冬季驱虫防治措施,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坚持推广该项技术,将为草原畜牧业生产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就桑小灰象虫不同危害程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桑小灰象虫被害株(夏伐)不同危害程度虽然对春叶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对秋叶产量的影响很大,同时影响到次年的春叶产量。应认真做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同时加大该虫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2.
草坪食叶害虫——粘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虫系食叶性害虫,以幼虫危害100余种农,林,草类,近几年对草坪危害较为严重。在阐述该虫寄生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5条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做好春夏季蜂群的科学管理,可实现蜂群的繁殖和生产双丰收,下面把我20多年的养蜂经验分享给大家。一、防治巢虫巢虫又叫绵虫,是蜡螟的幼虫,只要有巢脾的地方就会有巢虫。当蜂群兴旺时,巢虫就会消声匿迹;当蜂群衰弱时,巢虫便会肆虐。  相似文献   

14.
蜜螓白头蛹     
薛志成 《中国蜂业》2013,(11):20-20
不见得一出现白头蛹就是巢虫危害,因巢虫危害引起的白头蛹是一条线的,并且箱底有虫粪。成片白头蛹多为缺饲料造成,是工蜂咬开的。要么是缺粉要么是缺蜜,一旦出现大面积咬开封盖子,蜂群大多会飞逃。如果看不到幼虫绝对是缺粉;如果看不到卵或卵稀少基本是缺蜜。补救办法是抽脾,及时补喂饲料,一般可以挽救。  相似文献   

15.
<正>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属螟蛾科,有大小两种,在巢脾上蛀食蜡质,穿成隧道,毁坏巢脾,伤害蜂蛹。中蜂抗巢虫力弱,经常受其危害,是饲养上比较头痛的问题。我们在防治巢虫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幼龄桑园桑天牛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做了调查,并提出了刺杀幼虫、捕捉成虫、药剂防治等综合治虫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桑象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半截枝的枯桩内越冬。因此,在防治方法上除了用化学药剂防治外,农业防治——剪枯桩对该虫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我县桑象虫近年来为害重的情况,严重发生的乡、村频频告急,严重为害地块新梢被害凋落,造成春叶减产,夏伐后虫量高达3.4~5.6头/株。为此,从1988年起我县开展了整株修拳剪枯桩等大面积农业防  相似文献   

18.
桑橙瘿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是以幼虫吸食桑枝顶芽汁液的微体害虫。危害轻时(每芽1~2头虫),顶芽歪曲,生长受阻;危害重时(每芽3头虫以上),顶芽黑枯、腐烂,枝条层层分叉,严重影响桑叶产、质量。该虫自1987年首次在睢宁县发生危害以来,曾多次暴发,是睢宁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最难预测、最难防治的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9.
巢虫(大蜡螟,又称绵虫)是与中蜂囊状幼虫病并列的2大中蜂病敌害之一。巢虫在中蜂蜂巢中隔内蛀食巢脾,使大批蜂蛹"白头"死亡,成为"白头蛹"。被巢虫危害的蜂群,轻者采蜜、育子能力下降,群势受到严重削弱;重则停止产卵,继而全群飞逃[1]。为防治巢虫对中蜂的危害,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贵州省中蜂主产县、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  相似文献   

20.
桑螟幼虫的分布及危害特征唐宁,罗鸣,宋道君(四川省乐至县蚕桑局)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的发生量逐年增大。在乐至县枝被害率30%~50%。其中以春夏季最严重。生产上常以幼虫卷叠叶片为特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