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军 《甘肃农业》2011,(6):85-85,87
通过对电站测水、流速仪测水、标准断面测水结果的比较,从中发现水电站测水受气候、昼夜、过水断面、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所测精度较高,在有电站的灌区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测土配方施肥的内涵,包括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三要素;其次说明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发展现状,真正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一体的还不到10%;制约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发展因素,今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展方向及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洪泽县冬小麦区测土配方施的流程、测土配方施肥的情况、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以及洪泽县冬小麦区测土配方施肥的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4.
测土内容、时间和方法测土的主要内容有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含水量,氮、磷、钾的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土应在蔬菜栽培前或农闲时进行,也可在蔬菜生长期进行田间测土,为及时追肥提供数字依据。测土的方法:一是用土壤速测箱在田间测土。二是把土壤取回试验室,进行分析测定。此方法得出的数据较精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某一测区中地物的特征信息和应用,利用监督分类及其中的神经元网络算法,即BP算法,对算法原理进行阐述,同时对测区道路、土地、建筑等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在测区中,道路网连接了测区各个区域,从而分析出测区的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各部分相互联系、测区城市较为集中、无人土地较多的结论,路网信息可以用于...  相似文献   

6.
玉米产量测定方法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产量测定主要分为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一般理论测产应用比较多,实收测产只能在玉米成熟前后进行。理论测产主要分四个步骤:选取样点、测算亩收获穗数、测算平均穗粒数、产量计算。实收测产主要分五个步骤:选取样点、田间实收、籽粒含水率、鲜穗出籽率、实测产量。测产必须遵循科学、公正、真实、可靠等原则,把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7.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确保水稻稳产高产。1测土配方施肥(1)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周口市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部分县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依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方案,从测土化验、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并结合田间试验,依据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综合影响肥料应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周口市不同地方的各类作物的不同肥料配方,并与企业结合,实施了"测土、配方、生产、供肥、技术服务"等,保证了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9.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培肥土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技术的完善配套,并着力构建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三大体系: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测土配方施肥农化服务体系和测土配方施肥和谐肥料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花生联合收获机实时测产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有的谷物测产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花生收获过程中的实时测产,以及国外的测产装置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的花生收获机械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安装于我国自主研制的4HBL-2型系列花生联合收获机的花生收获实时测产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产机械结构,并进行了测产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该系统能够实现花生产量的自动测量、测产信息的存储、GPS定位和远程信息管理等功能。所研发的测产系统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可直接安装于我国自主研制的4HBL-2型系列花生联合收获机上进行花生的实时测产,也可经改造后安装用于其它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上。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模型,以地区为决策单元测算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烤烟生产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找出烤烟生产中非有效决策单元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这对提高烤烟生产过程中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提高烟农收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7份不同基因型水稻为供试材料,从中筛选出5个氮高效基因型和8个氮低效基因型,通过对氮高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的氮素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的对比,发现氮高效基因型的氮素吸收效率远远高于氮低效基因型的,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认为影响水稻氮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其氮素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单板干燥机的热能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推出了干燥机的热效率、效率和能级效率的表达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三种效率从理论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干燥机的热能利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应增加干燥机内湿空气的循环次数,予热进气和干燥单板,有效利用排气和凝结水的余热,减小机内传热和气体混合引起的(火用)损失,减小供入干燥机蒸汽的热能能级与干燥单板所需热能能级之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09年陕西省以及各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对各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规模效率整体上较高,但是农业技术效率偏低,农业发展仍然依靠要素的投入,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不大。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生产率的对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率;建立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作为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通过提供木材等林产品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经计量评估,自1953年至今已产生的生态效益超过2 000亿元,是直接经济效益的38.57倍,其中森林贮存CO2的价值为1 452.78亿元;每年由于林木生长产生潜在经济效益1.74亿元、生态效益43.24亿元;通过引起土地级差收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以森林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强化森林多种效益货币化,在流域范围内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测算途径,并运用它测算了中国部分省区大豆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据此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各大豆产区生产的最佳投入配置.从投入的角度考察各省区大豆的相对生产效率,反映目前大豆的生产率状况.  相似文献   

17.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下简称阿旗)牲畜总头数最近几年都在百万头(只)以上,畜种结构的合理与否,对阿旗畜牧业的效益产生着重大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对该旗畜种结构的历史分析,阐述了畜种结构形成的原因,为调整畜种结构奠定了基础。阿旗地形为南北狭长走向,南北气候相差二十多天,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差也很大。根据牧业区划原则,将阿旗划分为三个牧业区。根据三个牧业区的不同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影响畜种结构的因素入手,调整畜种结构,规划出“七五”期间的合理畜种结构。为保证规划的实现,对应采取的措施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率定电动机,求电动机的输入-输出效率曲线对于水泵实验室来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这一工作往往会受时间、资金及厂方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而不能及时进行,以至影响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一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设备和投资的情况下做到机不出户,在实验室内完成电动机的率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的氮农学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我国近十几年来育成的38个杂交种(组合),在高氮(N225kg/hm~2)、低氮(N112.5kg/hm~2)两个水平下,研究了它们的氮农学效率(产量/施氮量)表现,并探讨了氮素吸收与利用在氮效率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氮农学效率、氮吸收效率及氮利用效率在玉米品种(组合)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在低氮水平下,供试材料的平均氮农学效率为47.37kg/kg,变幅为15.68~74.95kg/kg。在高氮水平下,供试材料的平均氮农学效率为33.13kg/kg,变幅为10.67~45.37kg/kg。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吸收与利用对于氯农学效率的形成均有直接作用,然而,在低氮条件下,氰吸收效率的作用要明显大小氮利用效率(通径系数分别为0.9347和0.6104),在高氮条件下,则二者的作用相近(通径系数分别为0.8609和0.7499)。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custom machine servic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which can influence ri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We calcul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2015 from a face-to-face interview survey of 450 households that cultivated 3096 plots located in the five major rice-producing provinces of China. We use a one-step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to calcul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regress the efficiency scores on socio-demographic and physical land characteristics to find the influencing variables. Variables influenc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are compared at three different phases of rice cultivation. We also calcul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Heckman Selection Model, which addresses technological heterogeneity and self-selection bias.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average valu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using a one-step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was found to be 0.74. When self-selection bias is accounted for using the Heckman Selection Model,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creases to 0.80; (2) mechanization at the chemical application phas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but mechanization does not affect efficiency at the plowing and harvesting phases; (3) machines are overused relative to both land and labor, and high machine input use on the small size of landholding has resulted in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4) rice farmers are overwhelmingly operating at a sub-optimal scale. Future policies should focus on encouraging farmland transfer in rural areas to achieve scale efficiency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while promoting mechanization at the chemical application phase of rice cultivation to improve techn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