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播种密度对大蒜蒜瓣蒜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蒜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4.5万株/667m0的蒜舛、蒜薹产量最优,蒜薹、蒜舛产量分别达到588.44kg/667m^2,1756.43kg/667m^2;其次是5.0万株/667m^2。蒜薹、蒜舛分别为566.95kg/667m^2,1726.79kg/667m^2。最差的是8.5~9.0万株/667m^2,蒜薹、蒜瓣产量分别只到261kg/667m^2,1340kg/667m^2;密度低于4.5万株/667m^2。高于5.0万株/667m^2的蒜薹、蒜瓣产量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
邵宇  张绍刚  龙明树  董恩省  李锦康  郭国雄 《种子》2005,24(7):72-73,75
大蒜是威宁县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种植区分布在海拔1 234~2 700 m之间,常年种植面积在3 300 hm2左右.2002年,威宁县建立了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为配套7~9月茄果类蔬菜的前茬作物及生产技术,从当地地方品种中筛选出早熟大蒜品种,采用露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3月下旬开始采收蒜薹,4月底开始采收蒜头,形成了"早熟大蒜 茄果类蔬菜"的种植模式,这一品种和技术已扩大到烤烟基地,形成了"早熟大蒜 烤烟"的种植模式.2004年威宁早熟大蒜种植规模已超过600hm2.2005年4月12日省农业厅组织在基地连片种植的93 hm2试验地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实测验收,早熟蒜薹平均产量达2164.3 kg/667m2,超过国内外现有最高记录;2004年蒜头平均产量达1 375 kg/667 m2,最高可达1 524 kg/667 m2,也达到国内高产水平.平均产值达4628元/667 m2,最高可达5 228 元/667 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2014—2018年以引进的大蒜新品种甘谷大蒜开展了秋播播期试验、肥密试验,以期形成甘肃省大蒜栽培技术规程,为甘肃省大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服务。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谷红蒜的蒜头产量高,且蒜头大,商品性好,可在甘肃省推广种植;甘肃陇东地区大蒜最佳播期为9月中下旬,种植密度以45万~60万株/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杂交玉米高肥水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产量情况,在息烽县进行5个不同杂交玉米品种、3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黔804,单产达617.73 kg;兴单131产量最低,单产为559.7 kg;3个种植密度中,密度为4 4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高达626.38 kg;4 8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598.7 kg,位列第3;40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低,为521.98 kg;黔804在试验密度范围适应性较好,适宜密度要求较宽,其余品种适宜密度范围要求较窄,只适宜4 400株/667 m2,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6.
<正>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目标产量:180~220kg/667m2。复播油葵产量结构:保苗密度5500~6000株/667m2;单株产量30~40g/株。复播食葵产量结构:保苗密度2500~2700株/667m2;单株产量70~80g/株。2冬小麦品种选择选种早熟、中早熟冬小麦品种是复播油葵获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杂交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免耕栽培因子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金沙县产量达180kg/667m2以上的免耕优化栽培方案为尿素27.39~37.70kg/667m2,播期9月5日~9月9日,密度7382~8251株/667m2.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高海波地区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加快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进行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7个不同播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播5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2711.21kg/667m2,经济效益亦为最高,达5271.39元/667m2。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在生产上建议密度为5000~6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9.
巡天618属于紧凑型玉米品种,为探索品种的适宜栽培密度,开展了5个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巡天618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单产最高,达628.32kg/667m2,其次为5500株/667m2,单产601.37kg/667m2,与5000株/667m2单产差异不显著。说明巡天618适宜栽培密度为5 0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杂交棉中棉所1206在石河子垦区的最佳栽培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石河子开展了该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6 000株/667 m2种植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达到205.76 kg/667 m2,但与4 000株/667 m2和8 000株/667 m2的皮棉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北疆棉区,中棉所1206的适宜种植种植密度为5 000~8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1.
京郊旱区农业主要玉米品种的最适播期和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北京市更新换代的京科968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适宜这些品种的最佳播期和密度。结果发现春播品种京科968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较适宜,在5月10日播种,子粒千粒重和穗粒重最高,产量水平最高;春播品种联科96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在4月30日播种,产量水平最高;春播品种农华101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在4月20日和5月10日播种,产量水平较高。夏播品种京农科728在高密度条件下产量水平较高,尤其是6000株/667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699.9kg/667m~2,同时田间倒伏倒折率保持较低水平,是一个耐密型品种,夏播品种旺禾8号不适宜高密度种植,可以针对特殊区域进行种植。京单68产量水平较高,较耐密植,高抗倒伏,可以在一些区域作为替代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陕麦139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本试验采用5×5的播期播量设计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陕麦13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8~9 kg/667 m2时,陕麦139产量可以达到500kg/667 m2。播期播量对陕麦139成穗数的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13.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宁麦13号为供试品种,设置播期和密度共16个处理,研究其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期、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影响较大,对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影响较小。(2)穗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播期在10月26日~11月15日或密度在8万~16万/667m2,对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超过此范围,粒数和粒重明显下降。(3)播期与密度互作明显,10月26日~11月15日播期与基本苗12万~16万/667m2组合,利于达到适宜穗数;10月26日~11月15日与8万~16万/667m2组合,利于形成大穗和提高粒重;10月26日~11月15日与12万~16万/667m2组合,利于获得较高产量。(4)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苏南地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1月1日~10日,适宜基本苗在12万~16万/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独头蒜在青海高原地区的增产潜力,本研究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播期、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三种因子对大蒜植株生长指标、独头率及小区独头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独头蒜生产的影响依次为:播期>种植密度>种瓣大小。在不同因素对大蒜生长指标的主效应分析中,播期、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均对大蒜植株的株高和最大叶长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最大叶宽、叶片数和假茎粗无显著影响。另外,播期为SD1 (2021-04-14)的独头率达42%,小区独头蒜产量达0.69 kg,显著高于SD2 (2021-04-26)、SD3 (2021-05-08)的独头率和小区独头蒜产量;小种瓣的独头率达39%,小区独头蒜产量达0.62 kg,显著高于中种瓣和大种瓣的独头率和小区独头蒜产量;种植密度为12 cm×8 cm的独头率达38.3%,小区独头蒜产量达0.67 kg,显著高于密度为12 cm×4 cm和12 cm×12 cm的独头率和小区独头蒜产量。综上所述,播期、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三种因素最佳组合为A1B1C2,即播期为SD1、种瓣大小为小和种植密度为12 cm×8 cm。本...  相似文献   

16.
李洪 《耕作与栽培》2014,(1):28+27-28,27
为探讨黔油28号在遵义市适宜的播种时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黔油28号生育发展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时期对黔油28号的产量影响很大,以9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达144 kg/667 m2,9月15日播种的产量居第2位,达138.67 kg,建议播期以9月10-15日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豫东地区大蒜适宜的播种期,给当地大蒜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中牟大白蒜为材料,安排了18个播种期,测定大蒜不同播期下的出苗率、茎粗、株高、死苗率、抽薹率、二次生长率、蒜薹及蒜头产量等指标,分析播期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不同。较早播种的大蒜出苗慢,单株生长量有优势,假茎粗、株高大,死苗率高,苗期虫害严重,总体产量不高。播种过晚,出苗快,出苗率高,出苗后生长势强,适宜生长期较短,二次生长率较高,总体产量低。综合性状结果表明豫东地区10月4日前后播种,蒜头及蒜薹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为试验推荐的豫东地区大蒜标准化生产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钼、密度对大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钾密度氮磷钼,产量大于210.79kg/667m2的最优栽培模式为:密度0.8429万~0.856 1万株/667m2,氮17.345~18.015kg/667m2,磷33.14~34.610kg/667m2,钾19.055~19.620kg/667m2,钼肥1.099~1.173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栽培因子对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播期、密度、三要素、硼砂4个可控栽培因子,研究栽培因子与"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通过各参试因子与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结果表明:播期、密度、三要素是主导因素.各栽培因子通过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杂选1号"在我县的最适播期为9月5日~9月11日之间,最适播种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三要素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采用优化组合措施,杂选1号可获得194.3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大蒜丰产优级生态有机肥用量问题,以‘豫蒜5号’大蒜、“金满意”有机肥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对‘豫蒜5号’大蒜施用“金满意”有机肥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大蒜施用“金满意”有机肥不同用量对蒜头、蒜薹产量的影响显著。单施有机肥的处理蒜头、蒜薹产量明显较低,比单施化肥处理蒜头产量低40.1%,蒜薹产量低37.78%;所有施有机肥加等量化肥的处理都比单施等量化肥的处理蒜头、蒜薹产量高,蒜头增产幅度2.4%~10.1%,蒜薹增产幅度3.19%~9.85%;大蒜施用“金满意”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突出。大蒜施用“金满意”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影响明显,所有施用有机肥的处理蒜头、蒜苔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都比单施化肥的处理高,蒜头提高幅度在1.94%~7.38%,蒜薹提高幅度3.43%~12.72%。大蒜施用“金满意”有机肥对植株生物经济性状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随施用量增加,增加蒜头直径和蒜头重量;不施有机肥处理都降低植株高度,黄叶片数增多,绿叶数减少;施用“金满意”有机肥与施猪粪相比较,对大蒜叶片总数影响不大,但施用“金满意”有机肥对大蒜头、蒜薹产量影响极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在底施化肥N225+ P2O5225+ K2O 225基础上,以施用“金满意”有机肥6000 kg/hm2处理收益最高,是比较理想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