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HSM-N培养基的N、P元素含量进行正交试验,得出CE14-M67的最佳油脂积累的N元素浓度为0 mmol/L、P元素浓度为12 mmol/L(即NOP12培养基),此时油脂含量达到70.65%,与HSM-N培养基相比显著上升了12.79%.以NOP12培养基为基础进行葡萄糖、乙酸钠两种碳源的梯度试验.结果显示,诱变株CE14-M67的油脂含量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葡萄糖浓度为10g/L的培养基中最高达到39.68%,其后,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油脂含量有所下降.而在2g/L乙酸钠的NOP12培养基中,最大油脂含量达69.38%,可见含2g/L乙酸钠的NOP12培养基是CE-M67的最佳油脂培养基.诱变株CE14-M67在培养8d时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并且随着pH值的增加油脂含量增大,在pH值为8的培养基中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值73%.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系黑农56子叶节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选用大豆新品系黑农56子叶节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研究,确定黑农56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激素浓度.即萌发培养基为不含6-BA的MS培养基;芽诱导培养基添加6-BA和IBA的浓度分别为2.0 mg·L-1,0.2 mg·L-1的B5培养基.并确定黑农56的草铵膦选择压力为4 mg·L-1.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卡那霉素选择压力的试验.确定50mg/L为适宜的选择压力.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利用EHA105菌株进行了亚麻转基因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经试验认为MS培养基是亚麻转基因的适宜培养基.在附加IAA3.5mg/L、KT2mg/L、LH150mg/L的MS选择培养基上转化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77.4%.  相似文献   

4.
土壤解磷细菌分离和筛选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有机磷细菌培养基和无机磷细菌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然后通过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筛选,共获得107个菌株.结果表明,以有机磷细菌液体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以无机磷细菌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可以有效地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解磷菌,初步建立起快速有效筛选解磷菌的体系;固体及液体培养条件下解磷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解磷菌有较强的解磷能力,进一步验证了此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茎尖为外植体,对影响H.11648麻再生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试验,建立了H.11648麻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如下在基本培养基MS、 MMS和SH中,最适的基本培养基为SH;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SH+6-BA3.0mg/L,芽分化率可达46.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SH+6-BA0.1~0.5mg/L,外植体的平均丛芽分化率为62.3%,分化芽平均增殖倍数为6.分化芽在生根培养基SH+1%蔗糖中,20天左右生根率达到93.3%.  相似文献   

6.
1991~1994年通过对冬、春小麦花药培养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K_3培养基比C_(17)培养基效果好,尤其在春小麦花药培养上,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均比冬小麦花药高.K_3培养基与C_(17)培养基相比较,在冬小麦花药培养上,K_3培养基的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分别比C_(17)培养基高出2.01%和5.87%;在春小麦花药培养上,C_(17)培养基在出愈率方面效果较好,比K_3培养基高出3.69%.  相似文献   

7.
培养基类型、碳源对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基、碳源是影响愈伤组织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碳源以及蔗糖浓度对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类型为MS,最佳碳源为25 g.L-1蔗糖。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宽大豆受体材料基因型,提高转基因大豆的应用价值,对两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系大豆哈交5337和哈交5489进行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在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BA,采用正交法进行分析,取含6-BA(G1)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与不含6-BA(C2)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做平行对照,结果表明哈交5337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7(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7 mg·L-16-BA和0.1 mg·L-1IBA)和G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L-16.BA和0.1 mg·L-1IBA);哈交5489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4(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 mg·L-16.BA和0.1 mg-L-1IBA)和C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 nag·L-16-BA和0.1 mg·L-1IBA);同时确定两个品系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采用延迟筛选方法,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 mg·L-1.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亚麻花药培养的诱导培养基组成成份的效果,目的是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效率.花药接种于改良的MS培养基上(培养基添加了五种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培养基中含有2mg/L2.4-D和1mg/LBAP比相同成分培养基中含有1mg/LNAA和2mg/L6-BA(CK),愈伤组织再生苗的百分率及总的植株再生频率有显著提高.在五个处理的盐酸硫胺素的实验中,改良的MS培养基含有10mg/L盐酸硫胺素比含有2.4mg/L盐酸硫胺素愈伤组织再生苗的百分率及总的植株再生频率显著提高.在麦芽糖的五个处理中以培养基中含有6%或9%的麦芽糖,总的植株再生频率最高.蔗糖的浓度主要影响愈伤组织再生苗的百分率,总的植株再生效率、花粉植株的频率以及花粉植株染色体自然加倍的频率.本研究获得的单倍体品系已被应用于育种程序中.  相似文献   

10.
油葵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油葵子叶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了诱导、分化及成苗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再生体系.在MS添加IAA 1mg/L和6-BA 4mg/L的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质量较好,在MS添加IAA 0.01mg/L和6-BA 0.04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能够实现较高的不定芽再生.基因型间再生能力差异明显,8份材料中以康地6R为最佳.不定芽在1/2MS培养基上能健康成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的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并筛选优良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以12种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对其成熟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分化和再生的研究,探讨了不同2,4-D浓度下3种诱导培养基(MS2、L32、N64)、以L3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分化培养基以及以MS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生根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基对成熟胚愈伤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差别不大,而主要影响愈伤质量和生根效果。3种诱导培养基的平均诱导率均超过85%,N64的最高(90.13%),L32培养基的愈伤质量最好,诱导效果最佳。不同激素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但不同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添加0.5mg.L-1 IAA和1mg.L-1 KT的分化培养基L2的平均分化率最高(55.68%);添加0.2 mg.L-1 IAA和0.5 mg.L-1 MET的生根培养基MX1的平均生根率最高(37.02%)。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胚芽率、分化率、生根率差异显著,筛选出鲁麦14、良星99、济麦21、山农20、良星66等5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优良的转基因成熟胚受体材料,并初步建立起适于它们的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培养基营养成分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香蕉枯萎病发病株病组织的分离、纯化,得到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E.F.Smith)Snyder et Hansen].该病原菌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上培养4 d后,发现尖孢镰刀菌菌落在pH值4.0~9.0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为6.0~7.0时最适,菌落直径平均在3.7~3.9 cm之间.尖孢镰刀菌在不例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N源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影响大于C源.生长到第6天时,全糖型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且小型分生孢子的产孢量也最大,可使香蕉苗发病率达到100%.而大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佳培养基为低氮型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特色大麦品种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组织培养特性优良的大麦品种并建立高效的再生体系,选用西北地区主栽品种甘啤3号、甘啤4号、甘啤6号及德国引进品种玛俐、博乐共5个大麦品种,分别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成分、种子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大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的出愈率、绿点率和绿苗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博乐的综合效应最好.脱分化培养基A3、分化培养基C2是适合进行再生体系构建的培养基.胚刮碎与纵切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横切.甘啤3号、甘啤4号、博乐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分化绿苗率均较高,是适合进行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巴西橡胶花药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报道了近三年来巴西橡胶花药培养研究的主要试验结果.已有10个材料的花药培养获得植株.品种之间诱导频率差异很显著.MB基本培养基诱导的效果优于MS培养基.对多数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较适宜培养基为MB K、2,4—D、NAA各1毫克/升 CM5% 蔗糖7%.分化胚状体较佳培养基为MB(微量元素扩大一倍) K0.5毫克/升 NAA0.2毫克/升 GA0.3毫克/升 蔗糖7%.把MB或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少20%,微量元素扩大1—2倍,同时补加2毫克/升的GA和0.2—0.5毫克/升的IAA,蔗糖5%,或再加 5—Br0.5毫克/升,是出苗诱导率较高的配方.所得到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是不稳定的,其中有单倍、二倍及少数多倍的整信性细胞,也有大量的非整倍性细胞.植株移栽成活,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5.
甜菜未授粉胚珠接种在附加不同生长素(IAA、2,4—D)、细胞分裂素(KT、6BA)或激素组合(6BA NAA和IAA KT)的MS、PGOB、1/2MS等培养基上,可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分化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对其用0.1%~03%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了高度纯合的二倍体株系。试验选配了110种诱导培养基、两种分化和3种生根培养基,选择了143种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因型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大蒜鳞茎盘为外植体,进行大蒜离体快繁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蒜鳞茎盘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4mg.L-1+KT0.5mg.L-1为佳;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以MS+BA2mg.L-1+NAA1mg.L-1为佳;诱导芽的培养基以MS+BA3mg.L-1+NAA0.1 mg.L-1为佳;诱导生根培养基以MS+BA1mg.L-1+NAA0.5 mg.L-1为佳。  相似文献   

17.
微波灭菌及液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霞  李群  胡晓军 《中国马铃薯》2006,20(6):349-351
研究了影响微波灭菌的因素和效果以及用液体培养基代替固体培养基培养脱毒马铃薯苗的方法和效果。证明了用频率为2 450 MHZ、功率为1 200 W的微波炉,在300 mL的培养瓶中装入80 mL.瓶-1的培养液,无论固体培养基还是液体培养基,在80%以上的功率,灭菌10 min,便可实现很好的灭菌效果。在液体培养基中用海棉作切段的支撑物,苗的成活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几项技术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田种植的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合适时期、加倍方法、再生苗的继代与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初花期前后2周左右,游离小孢子经过含有50mg/L或75mg/L秋水仙碱的NLN-16培养基直接处理48h效果最好,其产胚率和加倍效率均显著高于未加秋水仙碱的对照.在固体B5培养基中加入4.5mg/L多效唑并补充液体B5-3培养基,再生苗可不需继代.在固体B5培养基或者补充养分的液体B5-3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0.5mg/L NAA 0.1mg/L 6-BA,直接移栽到大田的再生苗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大豆再生较为困难,难以满足基因工程的需要.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再生体系,大豆整个子叶节作为外植体进行再生.成熟大豆种子在MSB,添加BA 0.4 mg·L-1的培养基中萌发5~7 d后,切取子叶节外植体,含有BA或CPPU添加一定浓度的IBA的培养基用于筛选芽诱导培养基,确定了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MSB,添加BA 3.0 mg·L-1和IBA 0.2 mg·L-1,将再生芽放人MSB5培养基中伸长至3 cm左右后,放入MSB5添加IBA 0.5 mg·L-1的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的小苗炼苗后移栽.大豆整个子叶节再生体系芽再生频率可以达到94.7%,平均每个外植体可以得到28个芽.将此再生体系与传统的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近几年应用较多的大豆胚尖再生体系在再生频率、出芽数目、芽伸长情况以及再生周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整个子叶节再生体系在外植体再生频率以及出芽数量上优于其它两种体系.  相似文献   

20.
花生不同品种外植体培养芽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比较了11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 MS培养基中萌发情况,及其在4种芽诱导培养基中的叶段芽诱导率并观察了70%酒精和0.1%升汞不同处理时间的灭菌效果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用酒精处理20~30 s和升汞处理10~12min灭菌效果理想,萌发率高;种子萌发率在1/2MS培养基中要比MS培养基高;芽诱导率以汕油523最高,在芽诱导培养基1中为93.1%,汕油31最差,在芽诱导培养基2中仅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