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P群玉米种质沈137抗病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系统评价了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等9种病害的抗病性及其抗病基因丰富而稳定的遗传特性。沈137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充分利用沈137这类多抗资源及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将成为应对玉米病害突发所带来生产隐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的分析,认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遗传基础狭窄、品种单一化,抗病育种目标单一、缺少多抗性品种,耕作栽培制度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玉米抗病育种策略,即坚持以培育兼抗、多抗玉米品种为目标,加强玉米种质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玉米抗病种质资源;同时注重玉米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在玉米叶片、茎秆和雌穗等部位及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全基因组及多组学技术的利用为玉米抗病基因的挖掘及抗性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更可靠和更便捷的方式,通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改良现有种质也逐渐成为培育抗性种质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玉米常见真菌病害的抗病遗传、基因克隆及其育种利用的最新进展,展望了新抗病基因的挖掘和机理解析、广谱抗病基因及基因编辑等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以期促进玉米优良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等,以供在今后玉米育种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毒性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从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毒方式、发病症状、抗性鉴定方法、严重度分级标准、抗病种质鉴定与发掘、抗性遗传及抗病QTL定位、抗病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粗缩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现代食品、医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作物.所以,加快玉米育种的进程,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育种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遗传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遗传标记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有的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基础上增加了分子标记.1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在玉米遗传育种方面,分子标记技术主要用于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各种优势预测、QTL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和种子鉴定等方面.1.1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只有合理准确的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的改良玉米自交系和选配优质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而深入认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是合理发掘、开发和利用各种种质资源的前提.由于分子标记数目多,多态性丰富等特点,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比以往通过形态观察和同工酶标记等手段具有更多的优势,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概括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的遗传组成,地理起源,配合力效应以及热带地区或国家主要应用的种质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结合我国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就如何充分利用热带种质,拓宽我国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构建我国新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贾晓军  贺兰 《种子科技》2009,27(8):20-23
玉米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或新品种.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玉米育种进程.本文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应用方法、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