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槲树 (Quercus dentata Thunb),壳斗科栎属,为落叶乔木,或经砍伐后形成灌木,别名柞树。槲树树皮含鞣质较丰富,为提制栲胶的重要原料;种子含淀粉 50%~ 65%,供酿酒或制粉条;树皮和种子入药常作收敛剂;叶可饲养蚕或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木质坚实可作枕木、坑木、器具和机械等。豫西伏牛山区有一定量的槲树自然资源,有待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1槲树的特征及资源分布   槲树叶倒卵形至倒卵状楔形,长 10~ 30cm,宽 6~ 18cm,先端钝圆或钝尖,基部楔形或耳形,边缘具 4~ 10对波状缺刻或浅裂,幼时有毛,老时仅背面有灰白星状毛或…  相似文献   

2.
3.
槲树叶大而多绒毛,树形奇雅,吸烟尘抗污染能力强,是良好的绿化树种。通过防治种实害虫、适时采种与低温贮藏、升温催芽、整地、播种和移植等管理,培育出优质合格大苗。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林业》第469号报道:日本北海道林业试验场道东分场十胜管区研究员鸟田宏行的调查表明,作为防风林树种最抗风的是槲树, 以前十胜管区广泛种植的落叶松反而容易造成风倒木。十胜管区曾砍伐以槲树为主的原始林,种植落叶松,营造防风林。这在十胜农林史上是一个颇具讽刺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山海关林场的油松-槲树林划分为5种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胸径结构、树高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槲树幼树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油松幼树只存在于郁闭度不超过0.7的油松林分中,其分布格局偏离聚集分布。油松和槲树混交时,次要树种林木常呈聚集分布,优势树种林木呈随机分布。以年龄结构表示的林木发生过程显示,油松先发生,槲树后发生,但有时两树种的年龄结构是隔离的,有时是略有重叠的。油松的树高和胸径结构呈山形分布,槲树往往呈倒J形,这表示了两树种在演替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生产实践,总结了槲树种子处理方法及山地直播造林技术,从种子采收、层积处理方法、催芽处理、贮藏方法到播种时的土壤处理方法、直播造林密度及林地管理的若干注意事项,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技术总结,可作为从事槲树山地造林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竹林的旅游开发价值局限在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森林生态环境资源是当今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竹林同样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了竹林植物精气含量高、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的特点,并提出了三点竹林生态环境资源的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8.
槲果俗称橡子,是栎属植物的果实。我国栎属植物有130余种,除新疆只有栽培种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是组成我国森林的重要树种。槲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淀粉,其次是单宁,再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油脂等。槲果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这项资源,我们对35种和变种的槲果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王红姝  于辉 《林业科技》2001,26(2):55-56,60
森林旅游作业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建设乃至整个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各地森林旅游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正在制订和实施各种市场营销战略,森林旅游产品是森林旅游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体,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开发,不仅是森林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和制订相关策略的基础,也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充分论证了非木质资源开发的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阿龙山林业局非木质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提出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确定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养殖业,森林旅游业,林果、野菜、药材采集加工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矿产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皖东丘陵地区麻栎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作了全面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群众生产经验,提出了有效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示范林.其中薪炭林经营模式.10 a生左右的林分,平均胸径达7~8 cm,平均高7 m以上,年生产薪材9 000~10 500 kg/hm2(鲜重),最高达15 000 kg/hm2;而用材林经营模式,20~30 a即可培育成中小径阶用材,40~60 a可培育成胸径达24 cm以上的大径阶用材,年材积生长量6~9m3/hm2,最高可达12 m3/hm2,成为该地区的高产林分,能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该地区黑松等低效林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DE)技术从茵陈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夹带剂种类和pH值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液以NaNO2-A l(NO3)3-NaOH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研究表明:与溶剂提取法相比,SCDE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后续分离易于进行、品质较高等特点;100 g原料,当pH值为9~10的70%乙醇做夹带剂,用量600 mL、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50 m in时,茵陈蒿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3.875%。  相似文献   

13.
对黄背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凝胶(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理化及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熊果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28-O-甲酯(Ⅱ),木栓酮(Ⅲ),3-羟基-16-木栓酮(Ⅳ),5-羟甲基-2-呋喃甲醛(Ⅴ),β-谷甾醇(Ⅵ).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背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冬青卫矛种子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丙酮是冬青卫矛种子色素较好的浸提剂;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浸提温度35℃,浸提时间40min,提取率为6.8%。对色素理化性质研究表明:该色素是脂溶性的,对热、添加物、金属离子、还原剂稳定,对酸碱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耐阳光性、耐氧化性较差;它为类胡萝卜素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5.
宁波苦丁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E)、乙醇法(EE)、超声波法(UWE)、微波法(MA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提取宁波苦丁有效成分,得率分别为:0.048%、0.011%、0.631%、0.522%和0.935%,毛细管GC-MS法分别鉴定出10、9、12、9和20种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均显示了抗氧化结果,活性强度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超声波法>水蒸气蒸馏法>乙醇法>微波法.  相似文献   

16.
常温条件下薰衣草精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常温条件下薰衣草精气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用抽滤瓶和大气采样器采集薰衣草精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GC含量。常温条件下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对异丙基甲苯(23.17%)、柠檬烯(20.76%)和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7.58%)。与前人所鉴定出的薰衣草精油成分比较表明,薰衣草精气和精油的化学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对红橡木幼苗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红橡木苗高和地径生长.不同处理比较,T4处理(基质拌入1%NPK复合肥)最好,其苗高、地径均较大,分别比对照高39.3%和33.3%,T1(N肥)处理次之,其苗高、地径比对照高28.6%和27.4%.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橡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相似文献   

18.
乌饭树野生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乌饭树野生群落典型样地的调查,对其植物组成、结构、类型以及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及优势种的分析,结果表明乌饭树野生群落种类组成有45科83属130种。乌饭树一般零散分布于次生林中或成熟林的边缘地带,在成熟林中很难更新,在其群落中为优势树种,各样地的群落种类组成差异较明显,年龄结构显示乌饭树为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19.
辽东栎天然次生林枯损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东地区一类清查30块固定样地的数据资料,利用Logistic型回归式初步建立了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的枯损模型,并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了检验,为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长动态模型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紫珠无性系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南地区紫珠无性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以紫珠品种最多,2 a生为21.43 t/hm2,大叶紫珠品种次之;品种中各器官生物量排序,紫珠和大叶紫珠相同(即茎>根>叶>枝>果),而长叶紫珠和红紫珠则各不同,说明前2个品种的生物特性和物质运转分配规律相似;从不同品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比较中,则看出各品种各有其生长特点和优势,例紫珠品种结实量比例较其他品种多,后代繁殖较快,大叶紫珠主茎生长较好,干形高大;造林密度生物量以45 000~60 000株/hm2较好,无论对群体或个体都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径级生物量以平均地径1.1~1.4 cm的林分最多;幼龄阶段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 a生以前叶>枝,在这以后枝>叶;萌芽更新生物量以经营2代萌林最多。这些规律的研究为充分利用资源潜力,营造速生丰产林药材制定各项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