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属鞘翅目、盔唇瓢虫亚科、盔唇瓢虫族、盔唇瓢虫属,是油茶刺绵蚧(日本卷毛蜡蚧)(Mctaceronema japonica Mask)和板栗球蚧(Kermes nawae Kuwana)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特别是对油茶煤病主要诱发媒介——刺绵蚧的发生更具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该  相似文献   

2.
1982~1984年间,我们在青田、缙云、丽水、云和等县,对油茶刺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以便为油茶刺绵蚧的防治和测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我省油茶产区,黑缘红瓢虫(Chiloco-res rubidus Hope)和中华显盾瓢虫(Hyperaspissinensis(crctch))的成虫、幼虫均能大量捕食各虫态油茶刺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Mask),对油茶刺绵蚧的虫口增殖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黑缘红瓢虫、中华显盾瓢虫,在1982—1984年,我们对以  相似文献   

4.
中华显盾瓢虫Hyperaspis sinensis是油茶刺绵蚧的主要天敌之一。据记载,该虫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地。在我省油茶刺绵蚧发生林内均有分布。其食量大、食性专,对刺绵蚧各虫态的捕食能力强。还具有个体小、爬行快、活动敏捷,不易被天  相似文献   

5.
油茶刺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Mask)蔓延范围广,为害损失大,是油茶重要害虫之一。为了解该虫的寄生性天敌情况,自1982年起,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现把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华显盾瓢虫[Hyperaspis sinensis(Crotch)]属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显盾瓢虫族(Hyperaspini),是油茶煤污病主要诱病媒介——刺绵蚧(Metacronema japonica Mask.)和油茶蚧[Chloropulvinaria okitsuensis(Kuw.)]的重要天敌,对预防油茶煤污病的发生有显著作用。我们于1968年开始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华显盾瓢虫(Hyperaspis sinensis(crotch))对刺绵蚧各虫态搜捕能力很强、活动敏捷、不易被自身天敌所捕捉,是油茶刺绵蚧的主要天敌之一,尤其在寄主虫口密度较低时效果更为明显。为掌握中华显盾瓢虫各虫态期的发育最佳温度,以便进行室内大量人工繁育,我们于1983~1984年,对该虫各虫态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油茶煤病由一种名叫绵蚧壳虫(Metacero-nema japonica Mask)的害虫引起的,它能分泌一种蜜汁,蜜汁落到叶面,霉菌就在叶面上生长,形成漆黑菌丝层,落到地被物上,地被物就发黑。绵蚧多分布在高山,所以高山就经常发生煤病。先有虫,后发病,虫绝病退。总起来讲,病虫间的互相关系是:煤病病菌靠绵蚧蜜汁生存,绵蚧又靠油茶树汁为养料。由此可见,绵蚧不仅直接危害油茶,还为煤病发生提供营养条件。因而只有扑灭害虫,才能根治煤病。达到保护油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宽缘唇瓢虫Chilocorus rufitarsus Motschulsky是油茶刺绵蚧Metaceronemajaponica Maskel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过去在一些文献中曾被误订为黑缘红飘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本文将两者的鉴别特征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我市储田、江村、渭水等公社的油茶林发生油茶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Mask.)危害已有多年的历史。1972年储田公社东风林场受害面积达3500余亩,该场虽组织80余人进行了2个多月化学药剂防治,但仍有580亩油茶被毁。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我们于1980—1983年应用多毛菌对油茶绵蚧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属盔唇瓢虫亚科(Chilocorinde),盔唇瓢虫属(Chilocorus),是油茶刺绵蚧(Metaeronema japonica Mask)的重要天敌。从1982—1984年,我们对黑缘红瓢虫的人工代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饲养方法 (一) 供试虫源:成虫和幻虫系由油茶树上采集的瓢虫蛹或由室内常温条件下,人工饲养的。  相似文献   

12.
多毛菌是从油茶绵蚧壳虫自然寄生致死的虫体里分离出来的。过去该菌种从浙江青田油茶所引进。近年我所在室内培养、接种繁殖获得成功,目前正扩大生产。在一定的温湿度控制下,从接种、分离培养到林间使用,大约历时75天左右。1980年以来,笔者在本市储田公社东风林场等油茶林,对油茶绵蚧虫进行了防治试验,致死率达54-87.7%。笔者认为,在山坡陡、水沅缺乏的情况下,“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清楚地了解广南县油茶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作出有效的防治,对广南县油茶园的主要害虫进行踏查和调查,并利用糖醋液进行油茶害虫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油茶象、油茶金花虫、茶小绿叶蝉和小青花金龟为重度危害,茶梢蛾、绿鳞象甲、油茶肖叶甲、无斑弧丽金龟、龟蜡蚧、油茶绵蚧、茶梨蚧、茶蚜、茶黄蓟马为中度危害,其余害虫危害较轻或零星发生。糖醋液对油茶金花虫诱捕效果最好,同时也诱捕到大量的茶梢蛾、茶枝镰蛾、小青花金龟、茶小绿叶蝉。试验证明糖醋液可用于油茶害虫的监测和诱杀。  相似文献   

14.
<正>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又名棉花粉蚧,隶属于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绵粉蚧亚科、绵粉蚧属(Phenacoccus),英文名为Solenopsis mealybug,异名为Phenacoccus cevalliae Cockerell、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人心果梢部主要刺吸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南宁市郊区及人心果引种基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人心果梢部刺吸害虫有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共3目17 科29种,其中以同翅目为最多,有13科21种。主要的梢部刺吸害虫种类有褐软蜡蚧、红蜡蚧和垫囊绿绵蜡蚧。幼树比成年树被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花椒蚧壳虫,经西北林学院刘铭汤教授鉴定为柑桔绿绵蚧(choropuwimari-aaurntii crll),属同翅目绵蚧科绿绵蚧属。国内分布以南方的广东、浙江、湖南等地为主,北京有过报道,属北方罕见的害虫。 该虫可在柑桔、香蕉、柿子、夹竹桃等  相似文献   

17.
花椒绵粉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花椒绵粉蚧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盂县对该虫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绵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hoenherri (Westwood)、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宽缘金小蜂Pachyneuton sp.、长盾拟金小蜂Eunotus sp.和荆腹拟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等5种寄生性小蜂类天敌昆虫,其中绵粉蚧长索跳小蜂是优势种,它1a发生2代,成虫出现于4月和6月,对蚧虫越冬期的若虫、春天出蛰的雌性若虫、雌成虫及卵均能寄生。在花椒纯林内对产卵期的蚧虫寄生率为8.7%,在花椒与农作物混种的林地,由于经常喷洒杀虫剂,寄生率只有0.56%。根据该小蜂在白蜡绵粉蚧上的高寄生率,提出从蚧虫多年发生区采集寄生蜂,释放到新发生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巨绵蚧为害的情况巨绵蚧[MegapulVinaria maxima(Green)]是千年桐、光桐毁灭性的大害虫。寄主被害后,轻者,降低树木的生长势,减少产量;重者造成单株或成片枯死。1971至1973年,作者连年在柳城县东泉华侨农场看到十年生以上的大片千年桐林被害的情况。兹举1971年为例:巨绵蚧危害的中心地带,林木一片焦黑,枝上巨绵蚧栉比相依,几无插针之地。由于巨绵蚧排出密露,枝、干、叶及地面铺满黑色煤菌,千年桐成片枯死,最大的一片共枯死38株,零星死亡的不计在内,树上果实变黑、干瘪,少数留在树梢,多数脱落地面,在巨绵蚧危害中心的外圈,千年桐一片枯黄,枝、叶、果上均布满巨绵蚧,一片白色的卵囊或卵囊的残  相似文献   

19.
刺绵蚧座壳孢(Aschersoniasp.)对寄主的侵染是持续性的。致死后的虫尸,长期存留于枝叶上,是病原在林间的主要保存形式。病原籍水传、虫传撒布侵染。林间实验,人工一次诱发所产生的连续感染,使虫口密度不断下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用驳骨丹Buddleja asiatica苗、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苗、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果实等材料繁殖与饲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综合分析蚧虫存活率、接种蚧虫的难易、蚧虫发育情况、寄主材料的耐存性及管理、寄生蜂采收难易、材料成本、发育历期等因素。结果表明:南瓜是室内扩繁扶桑绵粉蚧的最适寄主。天敌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在5种寄主繁育的扶桑绵粉蚧上的世代历期均在15 d以上,其中,在蟛蜞菊上发育所需要的时间最长,达(17.6±2.4)d,在驳骨丹苗、扶桑苗、马铃薯与南瓜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