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疆棉田土壤质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南疆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盐分、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氮、微量元素是土壤养分的主成分;总盐、Na^+、K^+、SO4^2-、Cl^-、Mg^2+是土壤盐分的主要成分;微生物、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是土壤生物的主要成分。针对当地棉田提出科学施肥以及盐碱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君华  刘明 《中国棉花》2010,37(4):11-13
以南疆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与棉花产量密切相关的土壤养分和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南疆棉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提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降低盐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疆阿拉尔棉田盐碱化分析和木醋液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阿拉尔十团棉田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土壤中全盐(Na+、K+、SO42-、Ca2+、Mg2+、HCO3-、CO32-、CL-1)、电导率(EC)、氢离子浓度指数(pH)、钠吸附比(SAR)、碱化度(ESP)等指标,使用木醋液对其进行改良.并分析土壤盐碱化类型、盐分主成分因子以及不同类型土壤不同离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过离子比例可以识别出阿拉尔以氯化物盐土为主;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八大离子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综合为2个主成分因素,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0.7%,适宜的木醋液浓度可以脱盐并降低pH.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南疆盐渍化地区棉田土壤中的盐分,进一步提高棉花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通过对土壤-棉花-大气系统(SCAC系统)进行的研究,建立了南疆盐渍化地区的棉花水分迁移模型,计算出棉花植株水分的吸收效率,从而来调控棉田土壤的水分、盐分及其根系分布,达到控制盐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并对棉花水分迁移模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盐角草改良新疆盐渍化棉田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植盐角草改良过后的次生盐渍化棉田进行了棉花的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改良能够明显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后土壤的电导值显著降低,Na+,Cl-,SO42-等主要盐害离子均显著降低.生物改良次生盐渍化棉田能够促进棉花出苗,提高子棉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元宝槭叶色变化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同一批元宝槭扦插苗栽植在不同地点,第2年秋季选择健壮叶片测定花色素苷含量,同时选取土样测定相应元素含量,并作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元宝槭土壤性状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受P元素和Ca元素影响;第2主成分主要受N元素和K元素影响;第3主成分主要受K元素的影响;土壤元素中影响元宝槭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主要是N、P、K、Ca元素含量,减少土壤中N、P元素含量,增加K、Ca元素含量,可以提高元宝槭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从而使叶色变红,提高观赏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元宝槭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而土壤盐分积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指导当地的棉花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野外土壤水分盐分测定仪,通过连续定点监测棉田宽行、窄行距地表15 cm、25 cm的盐分变化,分析其土壤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膜下滴灌棉田的电导率在0.19~4.94 ms·cm-1,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与棉田滴水时间直接相关,在滴水前与滴水后,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但滴水前土壤电导率的日变化与滴水后土壤电导率的日变化不明显;滴灌棉田行间膜下15 cm、25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值的日变化不明显;花期、铃期、吐絮期滴水前在窄行和宽行的25 cm处,电导率都比15 cm处高,但灌水后电导率差异不大;收获期不再滴水的情况下,宽行的盐分比窄行的高;行间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花期到收获期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2个甜高粱品种(系)的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反映甜高粱性状的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熟期因子、节数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证明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全生物降解膜对南疆棉花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生物降解膜对南疆农业生产中棉花农艺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型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简称"降解膜")为处理、普通聚乙烯(PE)地膜为对照(CK),分析降解膜对棉花试验区土壤温度、水分、养分以及棉花产量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解膜的破损率表现为棉花生育期5-8月较小(0.03%~3.3%),到9月收获期显著增大(29%)。(2)降解膜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显著小于CK。(3)棉花生育期内,降解膜膜下5 cm、15 cm和25 cm的平均土壤温湿度均小于CK。(4)棉花生育期内,0~20 cm和20~40 cm土层,降解膜和CK间的土壤速效氮、磷、钾、盐分和pH均无显著差异。(5)降解膜处理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均与CK无显著差异。表明南疆棉花生育期5-8月,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不明显,但吐絮期后,降解率显著增大。尽管降解膜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棉花生育期不同土层(5 cm、15 cm、25 cm)的平均土壤温湿度均小于CK,但是降解膜处理对棉花生育期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养分(速效N、P、K)含量、盐分和pH无显著影响,且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分析认为,在南疆棉花生产中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取代普通聚乙烯地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滴灌年限棉田土壤盐分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江  谢海霞  陶睿  李永刚 《中国棉花》2012,39(11):16-18
 对新疆石河子147团不同滴灌年限棉田土壤盐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滴灌年限的延长,对土壤盐分淋洗作用减弱,滴灌1年处理对土壤盐分淋洗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上层0~40 cm土壤盐分的作用更大。滴灌条件下,盐分对棉花出苗影响较大,盐分较高的滴灌1年处理出苗率仅为76.1%,度过苗期以后,棉花生长受盐分胁迫影响较小,最终株高相对较低,收获时单株铃数、铃重也相对较高,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密度低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100份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创新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单茎重、蔗茎产量和糖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7个农艺性状数据表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在9.91%~50.76%之间,其中糖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0.76%;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茎产量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9282;糖产量主要由株高、茎径、锤度、单茎重和有效茎数5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为0.9160;主成分分析将7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要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6.985%,其中第一主成分即蔗茎产量糖分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其贡献率达47.615%;在欧氏距离为6.00处将100份创新材料分为3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结果一致,其中第Ⅰ类群的7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5个优质材料,其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云割F218-226-7、云割F218-226-14、云割F218-226-89、云割F218-226-48、云割F218-226-9...  相似文献   

14.
正新疆博乐第五师九十一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境内,该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次生盐碱化较重。盐碱耕地耕作层土壤通透性差,盐分含量高,严重制约了棉花一播全苗,阻碍棉花生育进程及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九十一团二连2号、3号地总面积26.7 hm~2,盐碱重、坡降大,全盐含量9.495 g·kg~(-1)。每年春季,因土壤盐碱、降雨、大风而导致棉田多次补种或重播,多年来保苗在18.75万  相似文献   

15.
南疆长绒棉中低产棉田土壤因素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疆低产长绒棉田的土壤因素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在熟地和新开荒地中,氯化盐含量高,速效N、K和有机质短缺是引起棉花出苗差,造成棉苗死亡,部分棉田早衰而低产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7个不同处理的斑兰叶组培苗挥发性成分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析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由醇类、吡咯类、酯类、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酸类、烯烃类、酚类组成,其中角鲨烯、叶绿醇、2-乙酰-1-吡咯啉(2AP)、新植二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为主要香气挥发性成分。斑兰叶组培苗特征香气成分2AP平均含量为(48.07±13.14)μg/g,其中处理6(锌+组合肥)的2AP含量最高,为72.03μg/g;处理1(IBA+锌+组合肥)2AP含量最低,为31.96μg/g,表明处理6能显著提高特征性物质2AP的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组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与施用清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处理2、处理6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AP、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钾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简称温室土壤)的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试验后,温室土壤不同含氮量处理的植株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氮含量已很高,施氮不再增产.露地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温室土壤,温室土壤有效氮、磷和钾及电导率(EC)、各主要盐离子的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露地土壤,说明高含量的陪伴离子是限制作物产量和温室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处理K2(含钾为350mg/kg)作物产量显著高于K1(300mg/kg),说明施钾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K2的土壤有效钾的含量显著低于K1,但土壤磷与氮无显著差异;K2水溶性K+的含量显著低于K1,其它水溶性盐分离子的含量无显著差异;K2的EC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施钾能使作物充分利用温室土壤养分,是减缓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冈杂棉0623产量的影响,以"3414"肥料模型设计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不同施肥处理下第一果枝节位、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单铃重、籽棉产量、株高等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处理间比较分析表明,N_2P_2K_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为3145.71 kg/hm~2,较对照增产45.65%,肥料贡献率也最高,为31.34%。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解释7个性状85.001%的数据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果枝数、产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等性状,是产量相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2.317%;第二主成分与第一果枝节位相关,方差贡献率18.252%;第三主成分与株高相关,方差贡献率14.433%。各个处理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前3位为N_2P_2K_3处理、N_2P_2K_2处理和 N_1P_2K_2处理。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和产量表现分析结果表明N_2P_2K_2处理(即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150、300 kg/hm~2)有利于"冈杂棉0623"产量的提高,是适宜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区青稞籽粒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西藏地区青稞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异品质青稞种质,以251个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籽粒淀粉、粗蛋白、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大量元素(Ca、P)、微量元素(Fe、Zn、Se)含量共9个品质指标,分析了被测指标间关系。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种质资源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S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蛋白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 -0.54),粗蛋白与γ-氨基丁酸、Ca、P、Zn、Fe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被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可将9项品质指标简化成3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 48.0%,第一主成分中因子载荷量大的品质指标是Zn、P、Ca、粗蛋白、γ-氨基丁酸、淀粉、Fe含量。综合评价筛选出10个营养品质较高的种质,分别为BJX152、BJX008、BJX149、BJX004、BJX003、BJX015、BJX005、藏青2000、BJX227、喜马拉22号。  相似文献   

20.
为客观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以福州茉莉花茶为试材,测定不同品质花茶的香气成分.结果显示,福州茉莉花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酯类、萜烯类及含氮化合物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主成分载荷有显著影响的6个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构建了香气品质评价得分公式:XFJTF=(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氨茴酸甲酯)含量/(芳樟醇+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