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3-20625
解析了园林与文学的概念,从园林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出发,通过园林表现形式、园林景观的主要造景手法以及游人赏景角度分析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在表现形式方面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形"文学和"无形"文学;在造景手法方面突出了文学在借景、抑景、题景、点景中的应用;分析了游人赏景中的"观"、"品"、"悟"的文学,指出园林设计应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园林特色;强调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应突出不同的文学韵味;根据游客心理,体现园林景观的文学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象棋为中国最古老的、不分贫富贵贱、老少皆益的益智娱乐比赛,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该文从园林设计出发,调查分析各类园林绿地中象棋的设计形式、设计手法及表现的园林文化意境,探索出象棋在园林设计中的一般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儒家、道家学派对传统"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和合"文化为锲入点,深入分析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林》是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联合主办的技术性期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收录。主要刊登现代园林论坛、园林历史与文化、园林名家与名作、园林与景观生态、绿地规划与园林设计、园林植物资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国风水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55-58
中国风水与中国园林一样,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园林规划布局、园林设计要素等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风水的真谛。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其意境和形式美,也融入了大量风水学的思想。本文就中国风水园林的思想、中国风水园林的发展、中国风水园林的旅游文化价值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有记载时起,园林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从粗陋到经典,从皇族专享到服务大众,园林承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园林应在继承古典园林精髓的基础上有更加多姿多彩的发展.现就现代园林设计对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展望了园林设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如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园林的整体观赏环节中,地被植物是园林观赏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被植物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美学价值,还可以调节气候和调整局部环境,拥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地被植物不仅具有体积小和品种多以及生长快、耐修剪并且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降低养护成本。地被植物的使用能够促进园林设计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园林的设计水平,在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诞生于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现以美学艺术中的"留白"为载体,结合我国山水绘画和古典园林分别量化分析留白艺术在其中的占比以及重要性,发现美学艺术"留白"在中国画里表现手法、意境研究与古典园林创作手法、造园理念的相似,进而探究留白艺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文化历史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而留白艺术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当代景观设计师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留白艺术的精髓,把握好留白艺术便可赋予现代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园林的发展步入生态学阶段,我国居民开始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滨水生态走廊的建设自 然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滨水景观在城市景观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植物景观配置作为改 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的主要要素,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印象,弘扬地域文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 本研究以园林设计、园林生态学、美学、植物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宁波东部新城生态走廊北区项目滨水植物配置情 况进行调研,并对其进行景观评价。提出合理采用乡土植物,增加冬景植物,融入地域文化等建议,以期为建立一个环 境优美、生态良好、充满活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景观园林作为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缩影。以我国景观园林中的水景观为例,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水景观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景观园林中水景观设计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指出在园林设计中,风景园林师需要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丰富自有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体系,从而实现传统景观园林设计向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更新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巴蜀纪念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园林中伦理意蕴的生成背景。从社会伦理观与生态伦理观两方面,分别透视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规整秩序式园林结构和道家思想影响下的自由灵活式园林结构,以及两种结构形式在园林中的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符合伦理精神指引下的审美心理与审美逻辑是园林创作的重要原则。文章最后提出巴蜀本土园林的发展应以纪念园林为据点,以社会伦理观与生态伦理观的永续与发展为指导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柳红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21-2123
通过分析生态旅游概念的起源及内涵,指出生物保护伦理观念的缺失是造成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环境破坏的关键因素;运用生物中心论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动植物保护寻求理论依据,指出将生物中心论纳入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强化生态旅游参与者的环境伦理意识、坚持"非基本利益"时的"最小错误"原则、分配正义原则、补偿正义原则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有许多问题值得质疑.关于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问题,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等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凸显。环境伦理教育在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论述了环境伦理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环境伦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模式,展望了环境伦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从"城市与园林","设计原则"和"植物运用"等角度分析了17世纪古典园林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园林自然观的差异,得出了西方古典园林比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结论。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美学、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东西方园林自然观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熊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07-2608
通过对传统环境伦理观的再认识,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内涵,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并且从技术层、宏观层、制度层和发展层,探索了形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69-3871
日益严重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环境治理完全依靠政府监管,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培育农民良好的环境伦理意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针对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培育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猛虎嗅蔷薇"就是强调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已在农业观光园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余杭苦竹现代科技园区为例,从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材料与质地、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对"猛虎嗅蔷薇"在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猛虎嗅蔷薇"对农业观光园景观特色的表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西部白城市龙湾村111户村民为调查对象,将其庭院分为三种类型,即经济型生态庭院、经济型庭院和自给自足型庭院,并对其各种类型庭院的面积、动植物种类、产量、产值、环境因素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型生态庭院最佳,另阐明了其作用与效益。此外,确定了农村庭院经济型生态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