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表明,小麦成株期根腐叶枯病情指数,与小麦产量及其成产要素中的千粒重、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病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病越早,病情越重,减产越多。并根据防治效益等综合因素,提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病情指数达到4.4%时应进行防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引起的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2.1%~27.1%,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3.9%,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5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穗粒重减少11.7%~47.1%,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3.
经4年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有两个新的为害特点,其一是全蚀病发生区有所扩大,已遍及全省17个市地,发病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85%,病情仍然严重;其二是病地由以往的全蚀病单一为害,发展为近年来的以全蚀病为主、多种根腐性病害同田甚至同株侵染为害。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长期推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偏施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及普遍种植感病品种等。经试验、示范,提出“三改一治”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平均防效为85.8%。  相似文献   

4.
病虫净防治小麦雪腐叶枯病最优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Dn-311近似饱和最优设计,以病虫净的三个成份A、B、C为三因素,各成份的剂量梯度设五个水平,组成11个混配方案于小麦雪腐叶枯病初发期喷雾。结果表明,B是影响防效的主要因子,防效与B成极显著正相关(r=0.9909^**.v=3)。防效最佳的混配组合A:B:C=1:4:0.08,最优农艺措施为每公顷用病虫净693.75—807.75ml对水225kg喷雾。  相似文献   

5.
1985年在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樟子松人工林内,大面积针叶枯黄早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结实。经人工诱发病害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该病害是由沟小散斑壳菌(Lphodermella sulcigena(Rostr.)H(?)ha)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讨论了(Lophodermella sulcigena)与松生壳蠕孢菌(Hendersonia acicola)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系统调查了田间小麦根组织和根围土壤中小麦根腐线虫群体密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发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调查发现,小麦根腐线虫群体数量在郑麦004和豫麦70号的根组织中都出现了2个高峰期,分别是2008年12月1日(每克根组织中1535条、290条)和2009年5月1日(每克根组织中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条纹叶枯病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初步探明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对产量的影响:①前期病株率10%以下对产量基本无影响。随着病株率的增加,产量损失逐渐加大。据此提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指标为病株率10%。②发病早,产量损失小;发病迟,产量损失大。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黄淮海冬麦区,沟金针虫为害时期跨越秋苗期和冬后生长期,而以返青期为害最重。有关沟金针虫为害小麦的产量损失国内只作了初步观察与估测,所提出的播种期防治指标不能充分反映小麦生长发育与沟金针虫为害特点及当前的防治技术水平。为此,我们于1988~1990年从小麦返青开始对沟金针虫为害的产量损失做了较系统的定量观测,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讨论了  相似文献   

11.
江苏红桔及湖北甜橙树烂根黄叶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枯性病害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外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叶枯病害对小麦生理机能的影响和造成小麦减产原原因。研究明确了小麦叶枯病害影响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病叶水份运转受阻而缺水和病叶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加之病部病斑还固定一部分营养,从而大大阻碍了叶片营养物质的制造与积累,又影响到叶部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移,而致使小麦大幅度减产。而且病害愈重,病叶光合强度、光合作用能力越低,糖的积累量越低,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对小麦根腐病菌的生长发育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光对菌丝生长无影响。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条件要求很高,湿度低虽在适温下也不萌发,相对湿度在98%以上才能萌发,以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而且萌发的速度也快。尽管根腐病菌可在多种基物上生长发育并产生孢子,但分生孢子萌发时却需要一定的氮、碳源。分生孢子在豆饼浸出液、糖溶液和小麦叶组织浸出液中萌发率最高,在清水中的分生孢子虽也可萌发,但萌发率很低。分生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是5~9,适宜pH值为5~7。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措施对重茬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6年分别在重茬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根腐病、生育与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茬大豆连年间隔深松耙茬1995年、1996年分别较对照增产21.2%、16.2%。大豆生育期间调查发现,间隔深松比翻地大豆根腐病减轻,大豆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增加,并使根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控制接种和发病条件,对硬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硬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病菌株以及软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软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菌株2个组合进行了病程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12h,分生孢子发芽并从气孔侵入气孔空腔,病害潜育期为8-10d;接种后14d,聚集在气孔空腔内的菌丝体开始以气孔空腔为模板形成分生孢子器并伴有个别分生孢子器完全形成和分生孢子成熟,病组织上病原大量释  相似文献   

16.
17.
小麦纹枯病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麦纹枯病(Sheathblight)不同病级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期病级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呈线性相关,产量损失率(y)与收获前病情指数(x)呈幂函数关系,当x<20时.y=0.18075x1.127025(r=0.9770,n=16),当x>20时.y=0.1105X1.351575(r=0.9983,n=12),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得到纹枯病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式,即:在目前小麦产量6~7.5t/hm2水平下.建议防治指标病情指数为3.0~6.0,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腐病的流行强度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很大,小麦扬花期旬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病害流行起点值高。在小麦生育后期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当年根腐叶枯发生严重。小麦扬花期病情指数5%左右,当年病害流行强度1级;叶部病情指数20%左右,当年病害流行强度可达4级。据病害发生程度与小麦扬花期叶部病情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结果,研制出两种予测根腐叶枯流行强度的方法,置信度90%以上,可用于指导根腐叶枯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年的调查资料,利用全过程流行速率模拟叶枯性病害流行动态,同时筛选出四个主效因子,并用四个主效因子进行几种预测方法的比较,结果是以回归预测准确率最高并建立了蜡熟期病指的回归预测式:Y=-23.8602+11.0346x1+0.6175x2-6.3786x3-0.1263x4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腐病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大豆连作对大豆根腐病发生的影响,在连作大豆的耕地内设置试验小区,人为创造不同生态条件,定期进行常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分离病原,计算出不同生育时期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及每种病原菌的分离频率。描绘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病害增长曲线,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环境条件不仅对大豆根腐病田间总病情。初始病情及病情增长速率有影响,同时对不同病原菌分离频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