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三农"问题依旧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加快县级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同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制度性与制约性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在现行经济体制以及农村行政、金融等体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和完善制度与体制的创新,要秉承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促进新农村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百年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消除城乡二元制度壁垒,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问题和科技水平低下的问题,还可以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和发展。从发展经验看,建设新农村需要新的视角思路,即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农村产业、必须在城乡互动推动、必须提升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家明 《农技服务》2010,27(2):290-29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建设现代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加速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提出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城乡体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而言,日本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很好地支持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与中国相似,人多地少,农业主要以农户生产为单位,农村金融体制有明显的人为建构色彩。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完善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它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的切入点。而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过程起着重大作用,合理有效的土地整治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尖锐矛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农业上的支持,不仅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使农民个人收入不断增加,保证了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建设新农村与土地整治的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了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然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不断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包括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的所有问题,其中,农民收入偏低直接影响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全面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逐项原因,对下一步通过改革和完善有关措施,从而加大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元素。就目前而言,"三农"问题仍然较突出,农村发展速度缓慢。究其原因,农村人才匮乏,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明显,较大程度延缓了农村发展。如何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村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有大约70%的人口在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好不好、快不快对我国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乃至我国发展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势在必行。本文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减少农民"转向"建设农村".这意味着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问题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现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别是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承担着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责任。建立规范的供给机制,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展农村房地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是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根本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矛盾问题。农村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性意义。(一)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大举措重视农村房地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  相似文献   

13.
田炜 《甘肃农业》2010,(6):44-46
<正>农业和农村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载体,是广大群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水平和健全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徽县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现针对徽县农村档案工作实际,就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搞好"三农"档案,更好地服务徽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步骤.它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和城乡协调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扩大国内需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三农"规律,解决好"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湖北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需要。该文在分析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指出其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治理对策,对进一步推动全省新农村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强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得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工作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乡资源流动失衡,乡村结构日益明显,极大阻碍了中国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体表现在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方面。正确处理好农村空心化问题,对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有极大帮助。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乡村空心化问题,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在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 "生产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更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回顾新农村建设发展历史,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