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史短,还没形成规模。我国2007年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近些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本文从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蓉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34-4935
阐述了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通过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服务,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整体上发展比较薄弱,尽管农业专业组织数量庞大,但是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受外部环境制约,真正发挥的作用有限,最终导致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覆盖面小,农民的合作意识较弱.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进一步推进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探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市场化经营的基本方式,也是解决我国“大国小农”农村经营体制落后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构建“公司+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体系+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及积极实施政府推进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战略等具体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与现代国际大市场对接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文章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引擎”作用,指出目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五大体系的发展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这些年,甘肃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今后我们一定要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完善机制,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近2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务文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没有统一的规则规范组织的行为(次级制度安排),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出现了地区性发展不平衡、产权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以至出现部分地区农民纷纷退出组织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投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宣传力度;规范组织的运行管理机制;重视人力资本的建设以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努力探索,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耿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02-104
本文通过对巢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乔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39-22041
介绍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特点,其成立具有强烈的自发性,运营具有强力的自治性,目标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的职能缺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容较为单一,服务领域过窄;管理方式不科学,效率低下;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也不到位。提出了加快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树立服务型政府意识,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和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良性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确划分区域供销合作组织的指导和引领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建立科学的评价、奖励体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重视党发挥组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表明当前和今后加强党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十分紧迫和必要,阐述了加强党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和现实性,井指出了要避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25-26,1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长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采取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措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建设、政策和措施落实、职能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的有关服务及增收四个方面,对鲁甸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就发展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组织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一种重要制度创新,引导并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着合作意识淡薄、法律依据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独立性不强等问题,以至于这个制度创新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针对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当务之急的对策主要有:一是加强农民合作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继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法律体系,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四是理顺政府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在提高我国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为政府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政策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全生 《现代农业》2006,(12):48-4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问题。为推动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我们对全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其中的做法和一些探索值得思考。一、现状及类型近三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经统计,全区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58个,会员总数53.89万人,其中农民经纪人49.63万人,带动农户82.32万户,年经营收入14.59亿元。目前从全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产品…  相似文献   

18.
孙春城 《新农业》2006,(11):7-8
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从体制上确保农民积极性的发挥,有效解决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化、市场化大生产的矛盾。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数量不多,农户覆盖率不高,制度安排的规范性差,需要多角度、宽领域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当前,应着力解决五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戴燕玉  高君庭 《农技服务》2009,26(4):150-152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浦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及合作社建设先进案例分析,论述了浦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惠山区以建设高效农业为契机,重点打造精细蔬菜产业园,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惠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