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平菇液体种与固体种使用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平菇液体种与固体种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液体种培养原种比用固体种提前14d长满菌瓶,培养栽培袋提前13d长满菌袋,且每袋产量平均高出0.18k,生物学效率提高15个百分点,说明液体种比固体种在繁殖原种和栽培袋时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丽  刘阳  柴建明  王维  张鑫  张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17-9518,9537
[目的]探索长根菇优质高产技术。[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和袋栽培培养基对长根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4种母种培养基中,A-加富培养基最有利于长根菇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洁白、健壮;2种原种培养基中,F-棉籽皮培养基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2种栽培种培养基中,配方G比配方H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表现为生长快、菌丝健壮洁白、抵抗杂菌能力强;4种栽培袋培养料配方中,配方I培养基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比配方L(CK)提前6 d左右出菇,子实体形态及颜色均正常;麦粒菌种比固体菌种提前6 d出菇,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使用该试验创新所得方法可简化栽培工序,降低成本,明显提高长根菇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的培养特性与液体菌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从河北省迁西县购入的灰树花菌株迁西二号,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平板培养基上研究灰树花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及出菇管理技术。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菌体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灰树花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浓密,白色,绒毛状至絮状,菌落厚;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简单分隔、少数为节状分隔的薄壁菌丝、厚壁的纤维菌丝、圆形至椭圆形的厚垣孢子以及八面体形的晶体等结构。灰树花液体菌种栽培的结果表明:一级试管斜面菌种,灰树花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粗壮;二级液体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也较多。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75~80d,生产周期比二级种为固体原种的常规方法缩短了40~50d,能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索好飞  王兰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744-5745,5818
[目的]为了改变金针菇生产周期长、常规消毒药剂残留量大、对人体的刺激严重等缺点。[方法]试验设置臭氧消毒+液体菌种、甲醛消毒+液体菌种、臭氧消毒+固体菌种、甲醛消毒+固体菌种4个组合处理,以甲醛消毒+固体菌种为对照研究比较了臭氧和液体菌种的应用技术。[结果]臭氧+液体菌种组合比对照菌丝长满培养袋时间短10 d左右,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率下降。[结论]液体菌种和臭氧消毒在金针菇生产上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工厂化栽培的条件下,利用液体菌种发酵罐和韩国先进的液体接种机等设备对瓶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应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50 mL、通气压力0. 050 MPa、培养液最适初始pH 6. 3,液体接种设备最佳接种喷射时间为0. 50 s,培养期最佳后熟时间为6—15 d。与使用固体菌种栽培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可以使菌丝发满栽培瓶时间缩短6 d,并能保持单瓶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6,(5)
正降低成本使用食用菌液体菌种,每袋菌种成本仅几分钱,只有固体菌种的五分之一,用液体菌种接种,比固体菌种接种工作效率提高4~5倍。工艺更简便液体菌种没有级别之分,也就是说液体菌种既可以作为母种接原种,也可以作为栽培种直接接栽培袋,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制与工厂化栽培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较,液体菌种制种时间缩短了40天以上,发菌培养时间缩短10天以上,所以批量出菇时间提前50天以上。提高菇房利用率和产能,降低成本。液体菌种在培养罐内,一次培养菌种量大,接种快,效率高。液体菌种接于固体培养料内,萌发点多,菌丝生长快而均匀,污染少,出菇整齐,产量高,品质好,节约资源,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灰树花菌丝体在葡萄糖-麦麸-玉米粉培养基中生物量高;用该培养基制备的液体菌种进行栽培袋的制备明显优于传统的固体菌种,表现出长势好、发菌时间短、污染率低的特点;出菇试验也表明,使用该液体菌种栽培灰树花,生物学效率高,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大规模培养黑皮鸡枞液体栽培菌种及提高黑皮鸡枞菌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罐培养技术,以黑皮鸡枞液体菌种的菌球直径、均匀度、菌丝干重、漆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碳(C)源、氮(N)源、碳氮添加量比(C/N)、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筛选出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并开展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结果]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20.0 g葡萄糖+4.0 g高粱粉+3.0 g K2HPO4+1.0 g MgSO4+2片维生素B1+1000.0 mL蒸馏水,pH 6.5;发酵工艺:装液量12 L,接种量12%,培养温度25℃,转速90 r/min,培养时间100 h,罐压0.3 MPa,通气量0.9 m3/h.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液体菌种其栽培黑皮鸡枞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为29 d,平均每袋产量约360.0 g,生物学转化率达78.0%.[结论]将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技术与工厂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可实现黑皮鸡枞菌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胡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6-1928
[目的]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长根菇这一珍稀食、药用菌资源。[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采用静置培养的方法探索长根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静置培养长根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0%玉米淀粉、0.2%黄豆饼粉、2.0%葡萄糖、0.2%蛋白胨、0.2%KH2PO4、0.1%MgSO4、0.1%CaSO4和60.0 mg/L VB1。在此培养基中,在25~26℃静置培养8 d后,长根菇菌丝体生物量可达8.75 g/L。[结论]由于优化的培养基中主要原料价格较低,因此将此培养基配方用于生产将会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沼肥在玉米生产上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沼气副产物的利用及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玉米栽培试验中,设3个处理:清水浸种,不施沼肥A为对照;以沼液浸种后用沼渣作营养块为基础,在苗期和抽穗期不施用沼液为B,施用沼液为C。[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B和C都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育进程,分别使玉米生育期缩短4和7 d,沼液浸种能使玉米出苗期缩短2 d;B处理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穗粗、穗重、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2.65%、02、.33%8、.77%2、3.53%、12.50%2、5.99%、2.94%。C处理的分别增加3.59%、4.17%、5.99%、8.77%5、0.00%、12.50%、20.06%、10.68%。C和B处理的小区平均产量分别达39.10和35.10 kg,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5.99%和4.72%,C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结论]作为沼气副产品的沼渣、沼液对玉米发芽、出苗及高产栽培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天麻区域性规模化种植所需的优良蜜环菌菌株。[方法]对不同来源的3份蜜环菌菌株(gza46、sb1、wmt1)与伴有萌发菌的天麻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伴栽试验,测定天麻产量,并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天麻有性繁殖栽种6个月,蜜环菌"gza46"菌株在其产量上较"sb1"菌株具有显著差异,与"wmt1"菌株差异不显著;有性繁殖栽培18个月,蜜环菌"gza46"菌株在产量(箭麻和种麻)上与"sb1"菌株均呈显著差异,与"wmt1"菌株差异不显著,但其中的单产种麻呈显著差异,单产箭麻相当。[结论]"gza46"号蜜环菌菌株适于贵州德江县及周边地区的天麻种植。  相似文献   

14.
冬菇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株野生高产冬菇菌种的培养特性。[方法]以新鲜野生冬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冬菇菌种,研究其培养特性。[结果]冬菇在加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或绒毡状,稍有爬壁现象。在显微镜下,菌丝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在pH值5.5~7.5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6.0时生长最快,长势最好。菌丝在21~29℃范围内均能生长,25℃时生长最快。冬菇菌丝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中的满袋时间分别为40、44 d,冬菇产量分别为1.47、1.15 k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9.06%、38.33%。[结论]冬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人工栽培的最适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魏菇的液体制种技术。[方法]采用一种自制的简易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阿魏菇液体制种技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阿魏菇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比。[结果]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的菌丝生物量有明显差异,蔗糖(碳源)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一定量的蛋白胨(氮源)能够促进菌丝生长,少量的K+和Mg2+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它们对阿魏菇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优培养基为:3.00%蔗糖+0.50%蛋白胨+0.10%KH2PO4+0.05%MgSO4。用该培养基在自制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阿魏菇液体培养,10 d后菌丝生物量达到25 g/L。空气流速在0.08~0.12 m3/h有利于菌丝的迅速生长且形成的菌丝球大小均一。栽培实验表明,通过气升式反应器生产的液体菌种可以正常出菇。[结论]阿魏菇液体菌种具有菌丝生长快、制种和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是实现阿魏菇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袋培模式对设施番茄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烟粉207"为供试材料,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基质袋培模式对番茄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袋培模式下番茄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土壤栽培;番茄成熟期提前,前期产量增加了45.7%,且品质有明显的提升。袋培模式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低于对照土壤栽培。[结论]该研究为在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和盐碱地等地区进行番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并分析比较2个不同产地的栗蘑多糖含量。[方法]采用高温高压水提乙醇沉淀法分别提取迁西栗蘑和浙江栗蘑多糖,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经苯酚-硫酸显色反应后于波长490 nm处进行测定。[结果]试验得出,迁西栗蘑多糖含量为6.54%,浙江栗蘑为3.41%。表明两地的栗蘑由于其人工栽培条件、生长环境及采摘时机等因素不同导致多糖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研究可为栗蘑内在质量评价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产木霉菌素菌株,提高木霉菌素产量。[方法]以从枸骨中分离到的产木霉菌素的内生真菌———哈茨木霉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连续转接5代,测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哈茨木霉的致死率增大,选取致死率为88.1%的紫外线照射45 s作为最适处理剂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2次诱变的菌株的产孢时间提前,长出的菌落更为致密。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UV-5-3,其产抗生素的水平最高,为164.75μg/m l,比初次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株UV-3-1提高了56.77%,是出发菌株的2.3倍。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UV-5-3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结论]利用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高产木霉菌素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