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加,土壤腐殖质中HA/FA值,E4值上升,E4/E6值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模式林分中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3.
4.
杉阔混交林中杉木及伴生树种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杉阔混交林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型分布,随着立木级增大,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明显,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的,在高立林级阶段是由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 30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对照的杉木纯林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结构及植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共有 57科 1 0 2属 1 38种 ,总植物种数比纯林的多2 7.8%.双子叶植物在群落植物组成中占优势 ,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 61 .4%和 68.6%.与纯林相比 ,含多个种的科的比例增大 ,而寡种科的比例减小 ,其中含种数最多的茜草科有 9个种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共有 7个亚层 ,层次结构比纯林复杂 ,且各层的物种丰富度均比纯林的高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种多样性较大 ,群落植物种多样性较高 ,但草本层和藤本层的多样性比纯林低 .说明栽杉留阔经营模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应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类在腐殖质组成及结合态腐殖质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的H/F值相比较,以暗棕壤最大,草甸土次之,棕壤最小;随剖面加深3种土类的H/F值明显下降。除草甸土、暗棕壤A层外3种土类腐殖质均以富里酸为主。3种土类的结合态腐殖质均以松结合态为主,且以草甸土相对含量最高,暗棕壤次之,棕壤最低;随剖面加深,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有增大趋势。3种土类的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是以结合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的土壤肥力、土壤蓄水量的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均较杉木纯林的有所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蓄水量比杉木纯林的有所提高。说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作用,可在南亚热带林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南平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70年)和山脊上保留的杂木林土壤腐殖质组成(HA和FA)、胡敏酸光密度值、腐殖质不同结合形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类含量下降,HA/FA和E4值降低,E4/E6值增大,土壤中松结合态(Ⅰ)和紧结合态(Ⅲ)腐殖质减少,土壤腐殖质质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可能亦是杉木林连栽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杉木连栽多代林地及连栽地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后林地的上壤化学性状和土壤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探讨杉木连栽多代的林地营造不同混交林后土壤酶活性及化学性状的变化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连栽多代后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的增加,以有机质增加最为显著,土壤的生化活性除了个别的酶外,不同类型的混交林显著比多代的杉木纯林高,其中以柳杉×薄姜木为最佳;各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状关系密切,单相关系数可达0.3452—0.9745,复相关系数0.8710—0.9745,可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杉木连栽林地土壤改良中土壤肥力变化的指标之一;综合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杉木连栽后营造成不同类型的混交林,均能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改土作用,本研究中,以柳杉×薄姜木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晋东南山区谷子的最佳轮作模式,本研究设置谷子-玉米-大豆-谷子(SZGm)、谷子-玉米-高粱-谷子(SZSb)、谷子-玉米-花生-谷子(SZAh)、谷子-玉米-甘薯-谷子(SZLb)、谷子-玉米-马铃薯-谷子(SZSt)、谷子-玉米-玉米(糯)-谷子(SZZm)、谷子连作(SSSi)7个处理,以谷子连作为对照,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进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团聚体径粒组成和稳定性,影响土壤肥力。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7个处理具有相似的群落组成,但在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异。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土壤物理、肥力指标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7个轮作模式处理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为SZZm>SSSi>SZSb>SZGm>SZLb>SZAh>SZSt。因此,认为谷子-玉米-玉米(糯)-谷子是使土壤保持健康生态的最佳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并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变,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强度有所增强,土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南平溪后70年生杉木丰产林(山坡、山洼和32年“青年林”(山坡)及杉木林的前身杂木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为时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林褥层的饱和持水量分别是杉木“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的5.3倍、3.3倍和6.5倍,杂木林土壤层(10~40cm)饱和持水量分别比“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高14.94%、13.81%和17.15%。杂木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比“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高15.06%、13.73%和16.40%。杂木林表层(10~20cm)土壤初渗值和稳渗值分别是“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的1.16倍、2.32倍和1.78倍。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林分水源涵养的功能下降,地上部分各水文层的持水作用随时间发生转移,表明其水源涵养功能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杉木薏米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泰宁杉木、薏米复合经营的土壤结构性质、养分状况和水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薏米收获2年后,杉木薏米复合经营模式表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与组成、养分状况和水分性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表明杉木薏米复合经营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农复合经营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粤北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及6种典型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林、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林和杉木林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层持水性各指标较其他林分高。7种纯林土壤pH为4.28~4.78,属强酸性土壤。各林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最高,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最低。不同林型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其中杉木林最高(32.91 g·kg^-1),香樟林最低(12.07 g·kg^-1)。7种人工林的土壤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较低,且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小于3 mg·kg^-1,整体水平偏低。土壤肥力由高到低综合排序为火力楠林、乐昌含笑林、杉木林、红锥林、香樟林、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林、木荷(Schima superba)林,表明该区杉木林下土壤肥力较高,采取适当措施可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溪后杉木速生丰产林土壤肥力比较,结果表明:①杉阔天然林和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均较高,天然林能培肥土壤,杉阔天然林的培肥地力的能力比杉木天然纯林好;②武夷山天然林土壤肥力远较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为高,这与两者起源不同有关,人为干扰无疑加剧森林生态系统大量营养元素损失;③留阔植杉(栽杉保阔)及选择合适阔叶树作为杉木伴生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是杉木产区维持林地地力的良好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杉木泡桐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木泡桐混交之后,林地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杉木泡桐混交林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坡下部和坡上部,平均树高分别高1.7m和1.6m,平均胸径分别大2.1cm和2.2cm,单株材积分别大0.0196和0.020m^3,杉木蓄积量分别大45.5675和53.2455m^3/hm^2,加上泡桐的蓄积量,坡下部长坡上部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分别大60.5475和60.7850m^3/hm^2。这说明杉木泡桐混交是一种良好的混交组合,形成了有利于杉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和林地资源,对土壤理化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了查明岩溶中药材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为中药材施肥管理提供理论的依据,开展此项研究。【方法】根据广西岩溶区中药材种植及分布状况,基于野外土壤调查与样品分析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材种植区土壤肥力特性。【结果】结果表明:中药材种植区土壤为中性偏微碱性,质地粘重,阳离子交换量(CEC)较高,主要是因交换性钙含量较高所致。在土壤养分方面,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素和全量磷素含量都较丰富,平均含量分别达49.4g/kg、2.92g/kg和1.10g/kg,而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尤其有效硼平均含量只有0.15mg/kg,极缺水平的土样占此次调查样数的97%,土壤严重缺硼。【结论】广西岩溶中药材种植区土壤缺钾和硼,因而在施肥管理上要注意增加钾肥和硼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