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狠抓种子质量管理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江苏省沭阳县种子公司师忠民,朱德松,沈继华,赵希宇,王亮种子质量是种子工作的核心,也是种子公司能否生存的关键。近年来,我们面对市场经济下经营渠道多、竞争对于强、质量要求高、种子工作难度大的严峻形势,突出工作重点,在质量...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基础,良种是基础的基础。为发挥勉县良种生产优势,给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良种,我县种子站(公司)始终把种子质量管理放在工作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种子质量。每年所产的水稻、玉米、油菜“三杂”种子,除满足本县农业生产用种外,还远销12个省、区的...  相似文献   

3.
对提高种子质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可敬  宋祚开 《种子》1998,(1):66-67
1种子质量的概念及内容从价值观念讲,种子质量就是种子的使用价值。国际标准对质量的定义是;“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衡量种子质量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能否满足用户和生产对质量的需求。种子质量的内容包括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品种品质包括纯度、丰产性、抗性、生育期等特征特性;播种品质包括净度、种子活力、水分、病虫害、千粒重等状况。我国主要采用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大指标衡量种子质量,并以纯度、净度、发芽率作为种子分级的依据。为此,将优良品种的优…  相似文献   

4.
对种子企业来讲,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效益。种子企业要提高产品竞争力,必须把提高种子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当今国际质量管理已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9000族系列标准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把各要素标准化。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贯穿于种子生产、销售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即全程控制、全员参与、技术保障、制度保证)是提高种子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种子质量管理的概念种子质量,从价值观念来讲就是种子的使用价值。衡量种子质量好坏主要看它能否满足用户和生产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的大小。这就要求种子具备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种子质量的内容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病虫害、千粒重、种子卫生等。  相似文献   

6.
丰宁县种子公司玉米种子生产已有20a多的历史,年繁种面积在1 333hm左右,产种在500万kg以上,国家抽检品种质量已连续5a均达国标二级以上,回顾我们抓种子质量的经验,认为只有靠优秀的人才、依法制种,以优质优价为核心,层层目标量化管理才是保证种子质量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种子质量不仅是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生命线,还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优良品种质量过硬,农业才能增效,农民才能增收。我们根据近几年种子管理实践,认为要搞好种子质量管理必须从以下3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形势下的种子质量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仕荣  林丽萍 《种子》2002,(4):57-58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全面开放已成为必然。当前 ,我国农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传统农业正向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方向发展 ,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将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越来越明显。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种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将是今后种子企业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已经到来的新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竞争的世纪 ,因此 ,种子质量管理不会仅仅停留在现今粗放而单一的质量检验阶段 ,而应该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去补充、…  相似文献   

9.
建立体系严格生产管理强化监督提高种子质量山西省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046100)侯爱民姚生才自1990年县种子公司和县农作物原种场合并成立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以来,我们始终以“创名牌、出精品、争第一”作为公司创业目标,紧紧抓住提高种子质量(特别是种...  相似文献   

10.
蒋玉峰  常仁才 《种子科技》2003,21(6):328-3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和实施以来,农业科研单位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兴办了大批种子企业,且以高起点、高标准使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随着我国加入WTO,种子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种子经营格局走向多元化,种子质量已成为种子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以质量求生存已成为种业同行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是种子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措施是否落实,监督检验是否到位。因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的种子企业在种子质量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笔者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就种子质量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省的种子质量管理湖南省种子集团公司(长沙410001)龙望云种子质量是种子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种子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从事种子工作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种子质量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牢牢地抓住“质量”这个牛鼻子。回顾历史,我省在抓种...  相似文献   

12.
李凤学 《种子》1995,(2):47-49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现代化产品质量管理科学。60年代初期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很堡姆首先提出,在西方国家推广应用,70年代末引入我国,现在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并逐渐被种子产业所认识。我公司自1991年起着眼于全面质量管理科学的应用和推广,到1994年4年时间,对提高种子质  相似文献   

13.
黎明富 《种子》1999,(3):47-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了种子市场化的进程,使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形成了以种子质量为主要因素之一的多元因素的竞争。种子质量是关系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事,谁的质量好,他在竞争中就占有优势,获得先机;谁的质量差,他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潜伏危机。如何搞好种子质量,就这个问题,笔者结合我县抓种子质量的作法及个人的体会,谈点个人的意见,1努力提高质量意识“质量就是生命”,种子质量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的市场形象、经济效益,关系到种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使用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为此…  相似文献   

14.
论新形势下的种子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肖国峰 《种子科技》2002,20(2):63-64
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都迫切要求我国种业工作重视种子质量。《种子法》的实施使种子质量管理有法可依,我们应全面理解种子质量的丰富内容,从提高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各方的质量意识入手,在种子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在品种选育,质量控制方面引入先进技术与手段,增加种子科技含量,使我国的种子质量有显著提高,种子质量管理进入法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浅淡新形势下的种子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仕荣  林丽萍 《种子科技》2002,20(4):193-194
当前 ,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特色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种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将是今后种子企业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2 1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竞争的世纪。因此 ,种子质量管理不会仅仅停留在粗放而单一的质量检验阶段 ,而应该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去补充、完善和诠释。1 种子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先进当前 ,我国种子质量管理仍停留在质量检验上 ,检验时间也仅集中在种子生产收获后 ,而对种子产前、产中的检验却比较粗放而单一 ,难以保证种子质量。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种子事业的正常运作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实行规范化生产管理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238000)朱同贵近年来,随着制种技术的改进,杂交稻制种单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质量却呈滑坡趋势。建立杂交稻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杂交稻种子生产管理规程是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需迫切解决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农业之本,种子质量是种子企业的生命线,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加强种子质量的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有效措施,控制种子质量就要加强种子生产的全过程、种子保管及种子市场的管理,从而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为粮食的丰收做贡献.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加重、责任加大、工作具体、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了,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从建设种业强国、发展种子产业、完善种子管理体制方面阐述了强化种子质量认证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目前强化种子质量认证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认证意识、加强认证队伍建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等。  相似文献   

19.
种子是有生命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第一要素。提高种子质量是种子部门发展生产、扩大供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一、坚持“省提、地繁、县制”的的良种繁育体系是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基础。实际情况表明,种子质量出问题主要是纯度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是亲本种子不纯和多家生产经营。一方面,亲本种子生产数量失控或随意扩散,会直接造成乱繁滥制,多家经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种业发展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而从种子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它同时也是我国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制度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种子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销售种子应当附有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