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人”的角度出发,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对甘肃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甘肃省未来几年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化情况.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未来几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再上升.  相似文献   

2.
李云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6-27,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向前发展,并呈现各种特征。在转移过程中,起到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等作用,但是在转移方式、体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该文就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外流动向 ,并从小城镇建设、劳动力合理输出以及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6.
高岩  李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0-2312
针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数量大、增速快。历史和现实二方面原因共同造就了中国这一特有现象。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分析出发,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2亿人,而且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每年农村新增劳动适龄人口就有约1千万人。除了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吸纳的约800万人外,中国农村每年净增的剩余劳动力尚余200万人。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产业比重在GDP中的逐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增加。预计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前期达到峰值,相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增长的局势不可避免。农村虽然作为蓄水池可以消化一些人口增长的压力,但总的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结合马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发展地方经济,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因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也日益突出,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第一大矛盾.  相似文献   

11.
葛菁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07-209
分别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于2006年开始进入起步阶段的同时,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因此认为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即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与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在时间上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益;(2)稳定农地的产权,为农民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3)加强农业开发,培育农业增长点;(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保障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活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屏南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好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服务工作等相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依据,中国存在的极端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在解决中国相应的问题时,应借鉴刘易斯理论中合理的方面,消除限制因素,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由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二、三产业吸纳转化能力有限形成的.在目前情况下,与单人(单个劳动力)经营土地规模和二、三产业工人的收入有关.单人经营土地的规模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与二、三产业工人的收入成正比,与单位土地面积周年效益成反比;单人经营的土地面积越大,农村所需劳动力越少;否则就越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17.
筛选了11个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各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度,给出各因素对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长的贡献率;分析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三个因素,同时,笔者又针对成因,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福安市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取得的成效,提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近中期目标,并对如何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