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主要研究当前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以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芦丽琼 《甘肃农业》2014,(12):25-26
重视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将来我国“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流,农业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严重匮乏,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突出,人力成本增大的务实选择。本文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解读与角色定位,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与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从新型农民的内涵浅谈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郭建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15-1616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各级政府都采取了众多措施。但从北京郊区农民培训的效果上来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出真正的新型农民,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浅析新型农民的内涵,并从培训资源的制作及培训的开展两大方面讨论了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务农人数逐渐减少。当前,我国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农业发展窘境的方向之一,同时我国“农民”也将从传统的“身份群体”走向“职业群体”。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的农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土地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政策均有两面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也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中的阻碍,需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5.
韩鹏 《农业考古》2013,(1):317-319
本文首先从新型农民内涵解读入手,论证了在新型农民培养中科技部门介入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这种介入中政府失灵的种种表现;最后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引入市场机制这一角度,论述了通过科技改革促进新型农民培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是充分利用组织资源,推进组织学习,提高农民技能,增强农民组织意识,实现新型农民个体和组织共同发展的培养方式。有效的机制和工具可以提高组织培养的效率。本文研究了建立持续不断学习机制、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建立彼此联系网络、培养知识共享观念、培养创新发展精神、传授系统存取方法、确立能力建设目的等推动机制和实践社区在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发达的农业强国,农民教育支撑着澳大利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农民教育法律完备、农民教育体系完善、政府着力支持等特征。通过借鉴澳大利亚先进经验,我国可以通过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优化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等途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来看:应该包括政府、农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而在这诸多主体中,农民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主体。要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转变成为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良好道德风尚的、遵纪守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课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未来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近一段时期以来,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由此引发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问题广受关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外部效益明显,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年龄越来越大,女性越来越多,整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韩国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特点,发现韩国农民职业教育具有教育部门与农业部门合作、农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小学以及初高中农业知识的教育特点。借鉴韩国先进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进而得出将普通中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政策启发。  相似文献   

11.
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传统农业社会就已基本形成。在现代社会,由于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民及其内涵亦需赋予新的涵义。传统农民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新型农民与市场经济相契合,是现代农业的建设主体,其本质应该是农商。通过对传统农民和新型农民特质的比较分析,对农民认识传统、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重铸中国农民的辉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民素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传统农民和新型农民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经济行为素质和政治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特质差异。结果显示,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根本途径。然后从国家要加大农村教育扶持力度、农民自身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对当前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状况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粮食安全、农民致富增收以及城乡统筹产行严重影响,"谁来种地"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农民素质问题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短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民具有与时俱进的内涵,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新型农民,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对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民培育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机制、模式,实现前现代农民向中现代农民的提升;实现均衡培养向择优主导培育的战略转移;实现与新农村建设模式、路径相耦合的模块培育方略;实现学有奖励和城乡统筹培育机制;实现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突现农民现代化,培育和塑造新型农民,国外很多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特点,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加速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发展的要求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农民培训的“两个入口”、“三个出口”。第一个入口 :现有农民———就地或异地转移培训———非农业学历教育(考取非农业大专、中专院校 ) ,大部分实现异地转移 (离农离乡 ) ;或短期转移培训 (分三步 :第一步 :一般职校进行维权、社会常识培训 ;第二步 :职院、中职进行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农民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成果。新型农民培养问题是当今社会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邓小平农民思想理论基础,为解决新型农民培养问题找到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会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阐述农民素质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比较分析了河南农民素质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都市型现代农民的研究现状出发,深入探讨并界定了"农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都市型现代农民的内涵与特征。研究表明:"农民"是指在户籍上是农民且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群体;"都市型现代农民"则是相对于都市周边现代农民而言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它所代表的群体是新型农民中的核心队伍或有生力量,集聚了知识技能型、创业型、学习型、市场型、爱农型及文明法制型等诸多优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