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害虫对转Bt棉的抗性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介绍了转Bt棉靶标害虫的抗性遗传、机理、检测及抗性进展情况,提出了抗性监测的重要性,可为害虫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产生抗性的现状和机理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进展。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室内抗性筛选中,棉铃虫对Bt的抗性已经达到上千倍,但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还未发现大面积抗性的产生。棉铃虫对Bt的抗性机理包括中肠蛋白酶的改变和中肠毒素受体的改变两个方面,其中毒素的受体研究主要包括APN类受体和类钙粘蛋白受体。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棉铃虫抗性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62份导入抗真菌基因的Bt棉花种质材料的抗虫性及抗病性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47份材料高抗棉铃虫,38份材料抗黄萎病,高抗棉铃虫同时抗黄萎病的材料33份.鉴定结果表明,导入抗真菌基因后,在耐黄萎病的基础上,大部分材料转为抗至高抗,同时对棉铃虫的抗性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三个转Bt基因棉品种田间抗棉铃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罩笼接棉铃虫蛾试验表明,转Bt基因棉较常规品种盐棉48具有较好的抗棉铃虫效果。在百株卵量均为800粒以上的情况下,12天后97—1和97—2的百株残虫量明显低于三代防治指标15~25头;而盐棉48百株残虫量达70头,远高于防治指标,仍需化学防治来控制其为害。此外,还考察了在自然虫源状况下,各品种上蚜虫、棉卷叶虫和棉造桥虫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了转基因棉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川棉243对棉铃虫属Ⅱ级(抗)抗性水平。叶片表面少毛属于川棉243的形态抗虫特征,这降低了棉243棉株上的落卵量,从而降低虫口密度;川棉243抗棉铃虫的生化因子主要是棉株体内富含单宁和棉酚,这使棉铃虫幼虫对其取食趋势弱,取食量小,取食后营养不良,从而阻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玉米螟及小地老虎的抗生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室内组织生测法测定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对棉田三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抗生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三种鳞翅目害虫均具明显的抗性;但不同虫种间有差异,转Bt基因棉对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抗性极高,其幼虫的存活、生长及发育各指标间均达极显著差异,且幼虫致死率为100%;对小地老虎的抗性则明显较低,某些指标未达显著水平,且幼虫致死率仅56%,与亲本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现有的转 Bt基因抗虫棉种质材料 ,它们对棉铃虫初孵幼虫都表现出显著的抗虫性。抗虫棉在不同生育期抗虫性表现程度不同。苗期 (10片主茎叶以下 )叶片饲喂初孵幼虫的死亡率一般达 10 0 % ,生育后期抗虫性则有所下降。Bt基因转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给后代。通过室内汰选 ,烟芽夜蛾等害虫很容易对 Bt杀虫晶体蛋白产生抗性 ,但在目前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栽培制度下以及抗虫棉的多方面表现 ,转 Bt基因抗虫棉推广利用后棉铃虫不会很快产生抗性。还讨论了延缓棉铃虫产生抗性的一些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结果显示:(1)苏杂6号的蕾铃被害率显著低于非抗虫棉对照苏棉12号,在田间对棉铃虫表现良好的抗虫效果。(2)ELISA检测显示,4个不同时期叶片中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按时序分别为669.2、528.4、354.6及289.4ng.g^-1;其它组织杀虫毒蛋白的含量较低,蕾为181.3ng.g^-1,花为117.8ng.g^-1,铃为346.5ng.g^-1。(3)调查棉花生长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国产抗虫棉GK22依次为99.6%、99.6%、89.6%、86.7%;美国抗虫棉109B依次为100%、99.6%、92.2%、88.9%;非抗虫对照苏棉12号依次为9.6%、9.2%、7.6%、6.4%,而苏杂6号依次为100%、98.2%、100%、95.7%,显示出良好的抗性稳定性。纯合度的生物测定显示,苏杂6号的抗虫性纯合度高达100%。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美棉33B和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33B、GK-12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1%,对照TM-1、泗棉33号、苏棉12号三个常规品种(系)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9%、13.9%、9.2%。美棉33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836.68纳克、682.56纳克。饲喂美棉33B、GK-12与常规品种(系)杂种一代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4.1%、77.2%,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系)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820.58纳克、683.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抹的分离比例符合3:1,回交世代BC1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Bt基因与NPTⅡ基因是紧密连馈或完全连锁的。段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三种鉴定方法都能对玫基因进行有效的追踪检测,且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对国产转Bt基因棉GK-12的抗虫性不及美棉33B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西棉花》2011,33(5)
转Bt基因抗虫作物为虫害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虫害通过遗传变异迅速产生抗性,却制约了转Bt基因作物品种的商业化运作,因此,建立抗性预防性治理技术体系是保证转Bt基因作物品种的可持续利用的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抗虫棉种植密度和化调两因素对抗虫棉生育进程、主茎生长速度、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及成铃率、全株平均铃重、内围铃铃重和上部铃铃重、产量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抗虫棉高产栽培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抗虫棉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的条件基本成熟,实施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应采取创新、合作、务实、高效的策略,实现宽领域、广覆盖。在目标上,强调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安全性;在方法上强调市场化、一体化、程序化、法制化;在观念上,强调改变思想、改革投入、改善管理、改进服务;在应用中,巩固传统技术、普及成熟技术、推广辐射技术、试验创新技术;在后续研究时,加强基因库、种质库、数据库和人才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棉花抗虫品种抗虫性表现的本质,分三个方面即形态性,生化抗性和外源基因抗性阐明了国内外棉花抗虫育种研究进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棉花的抗虫性鉴定方法及其评判指标,分级标准。同时对棉花抗虫性遗传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抗虫棉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介了棉花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和导入外源性基因等三方面的抗虫机制,通过对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和栽培配套技术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江西省发展抗虫棉生产的策略,应该是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快当地抗虫棉品种选育、搞好棉田其它害虫防治、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棹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现状,综述了其对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影响,提出了对转基因抗虫棉目标害虫产生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扩行降密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良光 《江西棉花》2007,29(2):8-11
本文以同一品种2003、2006年两度棉花田间调查和考种资料为素材,从产量结构的年度比较来看,2006年比2003年密度降低了7810株/ hm2,单株成铃却多出14个,铃重增加0.4克,衣分提高了4个百分点,籽、皮棉产量分别增产16.8%和28.0%,差异达极显著.笔者从年度效应中分析提出扩行降密为增结蕾铃、减少脱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于2000-200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将盐城当地种植的常规棉品种“苏棉9号”与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问4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量消长动态及原因,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等4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没有抗性,Bt棉上的虫量接近甚至略高于常规棉品种,两个棉花品种间部份害虫虫量的差异还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