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水稻高产示范区内通过对早、中、晚三季水稻开展性信息素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余干县水稻二化螟由于近几年的综合有效防治,发生程度逐年下降,2013年早稻一代属中等发生,中晚稻第二、三代属轻发生;采用性信息素防治的无污染,环保安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2.
迷向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洪  周巍  汤义 《吉林农业》2011,(8):58+60-58,60
2010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部分中稻使用了信越二化螟信息素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并且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刺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螟害率都控制在防治标准(196以下)以内,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都达90%以上,其中速向性信息素区防效为91.11%,迷向性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区防效达95.56%,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区比较增加防效3.56%。比常规用药区增加防效7.12%。  相似文献   

3.
通过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诱杀效果较好,且省工、省事、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中防治二化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水稻二化螟信息素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方法]以廉价易得的化工试剂1,8-辛二醇和顺-3-辛烯-1-醇为原料,经选择性单边溴化,2,3-二氢吡喃保护,制成格氏试剂,顺-3-辛烯-1-醇经过对甲苯磺酸氯反应,得到对甲苯磺酸酯经格氏偶联反应,脱保护、氧化得到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结果]反应过程不涉及双键的立体结构变化,得到立体结构单一的异构体,产物总收率为62.80%.[结论]建立了用立体构型保持的原料合成直链不饱和醛类昆虫性信息素类物质的方法,为直链烯醛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实验室合成、小批量生产及后期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9年在吉林市7个地点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芯田间有效期长达42d,水盆诱捕器每盆每晚最大诱蛾量达481头,每盆每日最大诱蛾量Y与每盆每日平均诱蛾量X之间的关系是:随着X的增大,Y对X的倍数逐渐下降,在平均诱蛾量较低时,雄蛾对诱捕器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当虫口密度大时,雄蛾对诱捕器的选择性下降,结果使不同诱盆的诱蛾量接近均等。初步结果表明;性诱杀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周建  李民  李发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87-8988,8990
[目的]寻求安全、环保的水稻二化螟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了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信息素25个诱捕点100 d共诱蛾1 727头(其中越冬代1 128头,一代599头),越冬代蛾交配率为21.66%,一代蛾交配率为50.92%;试验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41.60%,二代防效为86.70%;农民自防对照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82.00%,二代防效为81.60%.试验区比农民自防区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一季水稻可节本省工费用201元/hm2.[结论]信息素诱蛾能力强,可望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在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笔者针对前郭县展开的利用性信息素技术防控二化螟的示范工作进行总结,调查分析诱蛾数量,防治效果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性信息素诱控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且投入成本小,经济效益高,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 <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田早晚稻设性诱区、性诱+药剂区、对照区三个大区处理,不设重复,评估性诱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在一代二化螟稳定期调查,在空白对照区相比,性诱区平均每丛的枯心数较对照区减少46.3%。从田间调查数据来看性诱区的每丛枯心数高于性诱+药防区,但目测差异不大。使用二化螟性诱群集诱杀技术防治,对二化螟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可以减少1-2次药剂使用量,分蘖期防效在50%左右。在目前对二化螟缺乏高效药剂,性诱群集诱杀二化螟技术可以做为一种二化螟防治主要措施之一,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二化螟为靶标,进行性诱剂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荆诱杀二化螟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节约水稻种植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值得失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比较了性信息素诱测与测报灯诱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诱蛾量也较多,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田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不仅可用于预测预报,还可用于防控二化螟;为使防控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需及时掌握田间蛾量变化情况,尽量在蛾峰出现前几天放置诱芯,从而诱集到更多的雄蛾,减少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实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二化螟从1995年以来在吉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危害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矮缩、自穗,幼虫有转株危害的特点,危害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并且由于气候原因,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羽化期逐年提前,且显不规律变化;2008年6月25日在万昌镇靠近屯边的田块出现了水稻枯鞘现象。由于危害时间延长,加之连续使用单一沙蚕毒素类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对其逐渐产生抗药性,防效下降,这势必要求我们更换一种防效期长、无抗药性的新方法来防治水稻二化螟,为此进行本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不施用农药就能够达到增产增收、保证稻米的优良品质的目标,2020年在扶余市得胜镇临河村进行了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示范结果表明,赤眼蜂投放田卵寄生率远高于农户用农药氯虫·噻虫嗪+柯朗助剂 自防田,水稻枯鞘率即株防效与农户 自防田无明显差别,说明投放赤眼蜂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都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二化螟成熟雄虫技术防控水稻二化螟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该技术使用方便,对环境无影响,深受水稻种植专业户和合作社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19.
华北地区水稻二化螟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害是生产上制约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华北稻区二化螟的发生比较普遍,而且大田生产二化螟的防治重视不够,为了防止其虫源积累导致大发生,以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就二化螟的发生及危害规律做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目前生产比较实用和有效的二化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上虞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虫害之一,准确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是抓好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比较了性信息素诱测与测报灯诱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诱蛾量也较多,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