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和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性,主要原因是土壤传播、盲目使用种衣剂、所选择的玉米品种抗病性比较差等。同时提出了以选择优良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其发病原因是土壤菌源基数大、施入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的抗性差、种衣剂使用不正确等,通过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方式、提高种衣剂的使用技术等综合防治手段,使玉米丝黑穗病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8):65-66
为贵州薏苡病害防治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薏苡黑穗病的发生特点,从改良耕作方式、选育良种与利用再生薏苡植株、种子处理及苗期防治和使用新型拮抗性生物菌剂和植物源农药等方面综述了薏苡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治薏苡黑穗病,提高薏苡的质量和产量,通过抽样调查薏苡黑穗病的发病情况,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薏苡黑穗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描述、ITS序列比对分析该菌。结果表明:薏苡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的耐病性也不尽相同。此外,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到该病原菌为薏苡黑粉菌。  相似文献   

5.
宁化薏苡黑穗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宁化薏苡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症状 丝黑穗病。又被老百姓称为“马米”。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穗部,通常于玉米抽穗之后呈现症状。雄穗受害时花器变形,颖片变长,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灰褐色菌瘿,以后菌瘿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时,果穗变短,穗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菌瘿,成熟后苞叶开裂散出黑粉,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的维管束组织。  相似文献   

7.
8.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对长治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8份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①土壤环境中有无病原物及其数量多少是玉米发病及发病程度高低的直接原因;②玉米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发病差异,生产上有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③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气候寒冷,十年九旱,无霜期平均为12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mm左右,粮食生产主要以一年~熟的春播玉米为主,1998—2003年全市的玉米播种面积平均每年都在100万亩左右,占全市的粮食播种面积的1/3左右。但是,近年来,玉米黑穗病给大同地区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1999—2001年,玉米黑穗  相似文献   

10.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黑穗病是薏苡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田间人工接菌,通过对不同产地薏苡资源发病形态观察和植物体内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薏苡资源的农艺性状与抗黑穗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薏苡黑穗病潜伏期较长,发病的早期在分蘖期,并在叶片上产生瘤状凸起,病原菌通过植株维管束转移至植株生长点,最终在籽粒部位发病并表现出明显性状;通过田间鉴定对7份资源进行抗性分级,野生薏苡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栽培薏苡,广西Y51对薏苡黑穗病的抗性较差;接菌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8 h后呈快速下降趋势,最终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未接种组,为选育抗黑穗病的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2.
薏苡黑穗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 (Coixlacryma jobiL .)为禾本科草本药用植物 ,以种仁入药。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等作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易患黑穗病 ,又名黑粉病 ,对薏苡仁生产影响很大 ,会造成严重减产 ,现将其发病与防治报道如下 :1 症状主要危害穗部 ,籽粒受害后 ,肿胀成球状或扁球状的褐色疱状 ,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 ,为病原菌的厚垣孢子。严重时茎、叶也受害 ,枝、茎、叶变弯曲、畸形。叶片可局部隆起呈瘤状突起或畸形 ,破裂后 ,同样能散出黑褐色粉末。2 病原由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引起。3 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土壤中越冬 ,…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啤酒工业和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河南省大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大麦散黑穗病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驻马店市部分田块发病率达20%以上。大麦散黑穗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如下:1发病条件大麦抽穗至开花期间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疾病。从丝黑穗病发生的症状特点出发,结合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丝黑穗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吉林省玉米产量和农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病原菌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7~32℃,最适温度范围为27~30℃,适宜含水量为20%~30%.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因此,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必须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药剂拌种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而且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薏苡黑穗病菌粉胞内蛋白为免疫原,制备抗体,建立薏苡黑穗病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测定纯化后抗体的最高效价为1∶800 000,具特异性强;方阵试验测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3 CFU/mL,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4 000;优化ELISA检测条件,确定抗体4℃过夜(8~12 h)包被效果最好,选择1%酪蛋白作为抗体的封闭液,抗体的最佳封闭时间为1.5 h,抗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2.5 h,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15 min;建立ELISA标准工作曲线,表明抗体的灵敏度为104 CFU/mL。ELISA检测田间采集的黑穗病病叶显示,抗体可与病叶提取液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健康叶提取液呈阴性反应,由此可确定黑穗病的存在与否。该方法可用于田间薏苡黑穗病快速检测,以及时指导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hn)Lang-don & Fullerton]是世界性重要病害,由于病菌直接破坏果穗,因而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0世纪60~70年代曾是我国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2%~8%,重者达60%~70%。20世纪80年代后抗病品种大面积  相似文献   

19.
不同薏苡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宁化县推广种植的抗黑穗病品种,于2013年对当地种植的5个薏苡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龙薏一号黑穗病发病率最低,表现对黑穗病的抗性强,且产量较高,每667m2产量为257.43kg,适宜在薏苡黑穗病重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工作实际,就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