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研究六种生物源农药对朝阳市暖性灌草丛类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生物源农药防治辽西地区草原蝗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经过三年的田间试验表明,阿维菌素、短稳杆菌和绿僵菌防治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苦参碱防治效果偏低,印楝素和阿维·苏云菌适宜在朝阳地区防治草原蝗虫。0.5%的印楝素乳油200ml/hm2浓度施药1d防治率在90%以上,总有效成分2.0%阿维·苏云菌500g/hm2浓度施药10d防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物农药对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9种生物农药对湖南省晚稻上的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治。在二化螟的防治试验中,阿维·苏云菌、白僵菌、勇冠艾法迪(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生绿(苏云菌杆菌)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白僵菌效果最好,而阿维·苏云菌、白僵菌处理前后2次防效稳定,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对稻纵卷叶螟防治中,阿维·苏云菌防效最好,药后7d虫口减退率高达93.56%,防效亦达到41.40%,药后14 d的卷叶率仅为0.33%,防效高达95.28%。通过此次试验可以看出,各处理效果均较好,防效高低主要是体现在针对性用药上。因此,合理选择针对性强的生物农药是害虫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13):13-14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菜蛾,推广适合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对0.3%印楝素乳油、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等5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三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效,药后3d的防效在91%以上,药后7d的防效在94%以上。因此,这三种药剂可有效防治小菜蛾,并且可以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以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L.)为防治对象,采用盆栽法对我国研制的0.3%印楝素乳油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杀虫剂对菜青虫有显著的防效,且对作物有较高的保叶率。0.3%印楝素乳油处理后第5、7、10d的防效分别为92.88%、98.12%、93.10%,第6d的保叶率为90.33%。  相似文献   

5.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6.
将经筛选的5种防治茶刺蛾药剂用于田间进行茶刺蛾防效比较,同时对三龄起蚕进行残毒试验,遴选适于茶桑混植生态园使用的兼容药剂。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3%印楝乳油、1.3%苦参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刺蛾效果较好,7 d后的防治效果为85%以上。1.1%烟百素乳油7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9%。0.88%双素碱水乳剂7 d后的防效为86%;将5种防治茶刺蛾的药剂对家蚕进行残毒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乳油、0.3%印楝乳油、0.88%双素碱水乳剂等3种杀虫剂低浓度使用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药剂桑叶的安全间隔期为7 d,可以在茶蚕混植区使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和1%苦参·印楝素乳油作为试验药剂,采用单喷头喷雾和连杆多喷头喷雾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药后3 d、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14 d防效仍接近90%,见效快,防效高;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3 d防效为50%左右,药后7 d防效为80%左右,药后14 d防效达到90%以上。说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强,持续性好;1%苦参·印楝素乳油速效性较差,但持续期长。相同药物运用单喷头和连杆多喷头喷雾2种施药方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连杆多喷头较单喷头喷雾施药时间节省24.88%,节约水量和药量48.05%。在大田防治中,2种药剂可交替使用,施药方式建议选择连杆多喷头喷雾。  相似文献   

8.
研究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以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14d,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蝗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85%以上,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4种天然源农药对有机橘园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有机管理背景下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和SK绿颖农用喷洒油4种经过有机论证的天然源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进行了4种供试药剂一次喷雾施药和二次喷雾施药两种处理防治柑橘全爪螨的田间试验。一次施药处理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2 000倍液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为98.57%,显著高于其他药剂;4药剂中,仅0.5%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的防效在供试期间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余3药剂在施药3 d后的防效均逐步下降;药后21 d印楝素的防效较其他药剂显著为高,达97.54%,其次为SK绿颖农用喷洒油,再次为苦参碱、鱼藤酮和对照药剂阿维菌素。二次施药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印楝素、苦参碱和SK绿颖农用喷洒油3药剂的防效均在96.69%以上,但2.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的防效较低,在88.95%~92.17%;且印楝素、苦参碱及SK绿颖农用喷洒油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从以上结果可知,供试4种天然源药剂对有机柑橘园的害螨均具有良好的防效,且二次施药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小菜蛾,达到减药控害和绿色防控的目的,进行了1.1%阿维·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研究。结果表明,1.1%阿维·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 875 g/hm~2和1 500 g/hm~2时防治卷心菜小菜蛾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1%阿维·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875 g/hm~2药后1、7、14 d的防效分别为57.18%、98.15%、82.01%,1.1%阿维·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药后1、7、14 d的防效分别为48.06%、91.61%、78.12%,极显著高于同药剂1 125 g/hm~2处理的防效;其1 875 g/hm~2处理药后7、14 d防效均高于1.8%阿维菌素乳油750 m L/hm~2和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 2个处理;1.1%阿维·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在蔬菜绿色防控中值得推广,适宜剂量为1 500~1 875 g/hm~2。  相似文献   

11.
丁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66-4367
[目的]筛选对青海省草原蝗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采用超低量喷雾方法,研究了虫毙净、黑克、印楝素3种药剂对青海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4.5%虫毙净300 ml/hm2、20%黑克300 ml/hm2、0.3%印楝素乳油150 ml/hm2时对青海草原蝗虫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8.59%、91.14%和86.90%,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青海省有效开展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罗兰  于毅  袁忠林  徐艺伟  李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26-12327,12341
[目的]筛选对玉米螟幼虫和卵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玉米螟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幼虫和卵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螟幼虫具有较高毒力,对3龄幼虫的加50值分别为0.0006,0.0250和0.0387mg/L;印楝素浓度为10.0mg/L时,卵的孵化率为17.80%。[结论]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玉米螟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1.3%鱼藤·氰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对椰心叶甲的田间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3%鱼藤·氰乳油1000倍处理椰心叶甲各虫态7 d后,成虫、幼虫和蛹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8.52%、100%和100%,0.3%印楝素乳油1000倍处理椰心叶甲各虫态7 d后,成虫、幼虫和蛹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4.87%、94.65%和94.90%.说明2种生物制剂对椰心叶甲均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 60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 /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 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 24%甲氧虫酰肼SC、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15.
10种杀虫剂对南京地区Q型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南京地区Q型烟粉虱的毒力,为生产上科学选择杀虫剂品种提供依据。根据烟粉虱的虫态和虫龄分别设计毒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0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和印楝素对烟粉虱成虫、若虫毒力较高,测定的杀虫剂品种中仅印楝素和噻虫啉对烟粉虱卵表现出较好的杀伤作用;在南京地区防治烟粉虱时应选用敏感性高的抗生素类杀虫剂,交替使用新烟碱类农药,并配合使用对烟粉虱卵高效的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应用白僵菌油悬浮剂防治草原蝗虫的实际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而进行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1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在2 250~3 000mL.hm-2剂量范围内对草原植被生长安全。随着用药量增加,对草原蝗虫的防效也提高。药后7d达到作用高峰,平均防效为68.24%~77.44%,后效可持续7d。推荐用量以2 250~3 000mL.hm-2为佳。  相似文献   

17.
1%苦参碱可溶性液防治草原蝗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碱是1种新型的生物防治制剂,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易于就地取材、节约开支、使用经济等优点。为了确定苦参碱是否对草原蝗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10~2011年连续2 a以常用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为药剂对照,在天然草场上测试了1%苦参碱可溶性液使用量4.5 g/hm2、6.0 g/hm2和7.5 g/hm2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性液4.5~7.5 g/hm2处理对草原蝗虫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2 a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1%苦参碱药剂的产品登记以及为生产上选择适于防治草原蝗虫的药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向玉勇  陈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23-124,140
[目的]明确常用杀虫剂对金银花尺蠖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5种药剂(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原药和乳油分别对金银花尺蠖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药剂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大,48 h的LC50为0.019 3μg/ml;其他依次为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溴氰菊酯,48 h的LC50分别为0.027 6、0.050 5、0.053 3和0.056 3μg/ml。5种药剂在药后7 d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其中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的效果最好,其药后7 d的防效均为100%。[结论]5种药剂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9.
赵荣华  陈光  蔡军社  白世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46-8446,8448
[目的]筛选适合吐鲁番地区防治葡萄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研究了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除虫菊素在葡萄叶蝉的防治上最有效,除虫菊素的防效药后1 d即可达97.79%,药后3 d达100%,药后11 d防效未改变;苦参碱和藜芦碱对葡萄叶蝉的防治均有明显效果,药后9 d防效均超过50%。[结论]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均可作为防治葡萄叶蝉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