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犬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 500~91 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 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 cm,密度79 500株/hm2,产量为9 95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杂交玉米"绿单2号"的生产产量,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对不同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的试验,找出适合扎佐镇杂交玉米栽培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阐述杂交良种、地膜覆盖、宽窄行务播、测土配方施肥、喷施玉米健壮素、防治病虫草鼠害等技术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农作物,是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玉米的生长以及产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其中种植技术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为因素。本文通过实地试验探索了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对玉米生长结构、光合作用以及每667m~2产量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佳的种植方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玉米的种植技术存在差异,其中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7500株/hm~2,最高产量可达11485. 63kg/hm~2;平展型品种富友9号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52500株/hm~2,最高产量可以达到10941. 03kg/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玉米组合、不同群体密度试验于1996-1997年进行,在不同密度下各组合的产量和穗粒性状差异不显著,密度对半紧凑型玉米的叶面积和干物重及净同化率等性状的调节作用比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要大些,根据广东的情况,从各方面性状综合考虑,半紧凑型玉米以4.5×104~6.0×104株/hm2为宜,而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以7.5×104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在高海拔山区缓坡地,选择不同杂交玉米品种(组合)进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平展型和半紧凑型玉米在追肥2次以上均能发挥增产潜力;半紧凑型新组合安2032在种植密度较高(4 000株/667m2)、追施3次氮肥的条件下,产量最高(701 kg/677 m2).安2032新组合对缓坡地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
[目的]探讨适应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方法]通过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有效方式。该文通过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将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技术要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育种领域,有“南袁北李”之说,“南袁”是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李”就是指李登海,紧凑型玉米研究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由于他一向低调,李登海似乎鲜为人知,但提起他培育的“掖单”系列高产玉米种子,却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由于传统的玉米品种以平展型为主,导致玉米的单位产量不高,随着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子的出现,使我国玉米产量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的新突破,选用品种品质优良的杂交玉米种子成为了关键,加强种子的监测力度就是选取优质种子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从当前玉米杂交的质量现状出发,指出种子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几种目前较为先进的玉米杂交种子质量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果穗性状、植株性状、产量、根系数量和分布范围、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均受种植方式影响。其中,以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效果最佳,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在原有65cm小垄的基础上实行宽窄行的偏垄种植,垄间大小行距相间隔,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或作130cm的大垄,垄上双行播种,行距40cm,同时增大种植密度,使密度由原来的4.5万株/hm2左右,增加到6.75~7.50万株/hm2,具有保墒、保肥、保温、增产、增收等特点。一、栽培要点1选用优良品种以选用生育期适中、紧凑型玉米品种为宜,因紧凑型玉  相似文献   

13.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广泛应用使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分析了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优势及实践应用效果,介绍了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等行距平作为对照(CK),设置宽窄行平作(T1),等行距垄作(T2)和宽窄行垄作(T3)种植模式,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和资源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宽窄行平作、等行距垄作和宽窄行垄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宽窄行垄作处理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均最高,2018和2019年宽窄行垄作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1.17%和18.64%。综合比较,宽窄行垄作能够提高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是较好的玉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玉米产量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进行了两年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试验.玉米宽窄行栽培就是指玉米播种时分宽行和窄行种植,宽行播种距为90cm,窄行播种行距为45cm,通过试种表明,玉米宽窄行超密度栽培产量高,经济效益很明显,具有推广价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玉米作为绥化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的种植技术关系到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高低,所以对于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对于玉米种植意义重大。本文将主要对宽窄行种植基本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宽窄行种植方法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杜海英 《现代农业》2011,(12):47-47
近年来,随着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质量的不断提高、缓释(控释)肥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及除草剂的应用,玉米免耕机播栽培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不仅简化了玉米栽培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增收节支效果明显。这项技术的推广使朝阳市玉米生产水平大幅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玉米的种植大国,自引进玉米种植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推广,我国玉米的产量与种植面积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本文将对目前国内的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总结一般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现实应用,对玉米的种植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多年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宽窄行种植培肥地力,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玉米根系数量增多、叶面积增大、干物重增加,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行距和密度对协玉3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作用效应,以玉米杂交种"协玉3号"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不同行距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都有显著效应;随着行距增大,玉米产量增加显著,60cm等行距产量显著高于50cm等行距和60cm+40cm宽窄行,分别高出13.06%和13.10%;同一行距不同密度之间产量表现不同,等行距50cm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宽窄行60cm+40cm随密度增加产量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明显。等行距60cm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不同种植行距与密度之间比较,均以等行距60cm为好,以75 000株·hm-2产量最高,达16 646.70kg·hm-2。说明在山西中部水浇地条件下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适当扩大种植行距、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