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伦 《农技服务》2014,31(7):117-118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口感酸甜的水果,深受大众的喜爱,被誉为水果之王。猕猴桃常见病害有溃疡病、褐斑病、根腐病、疫霉病、花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本文对每种病害的发病规律、危害症状、测报方法、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猕猴桃的丰产丰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栽培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本文初步总结了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情况、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将对猕猴桃优质、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和发展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叶、果实及蔓条,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近几年,随着淮北地区太和、界首等县市引种面积增加,这种病害有泛滥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翠英 《中国农资》2011,(32):22-22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腐生性强,又极能耐低温的细菌性病害,侵染传播具有隐蔽性,发生具有暴发性,危害具有毁灭性。 由于该病害隐蔽性强,一般在侵染未流出菌脓前很难发现,而一旦发现有菌脓流出。危害已经扩展蔓延,严重发生时造成死树毁园。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对猕猴桃产业最具威胁的危险性病害.广大猕猴桃种植户应抓住关键时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对猕猴桃产业具有重大威胁的危险性病害。近年来发生面积越来越大,眉县园艺站组织技术干部于2009年春、2010年春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病果园占到50%,严重发病果园占20%左右,现就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根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猕猴桃主要根部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包括疫霉病、根结线虫病、根朽病等,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猕猴桃根部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也危害叶片和花蕾,发生严重的地方造成多处果园遭到毁灭。由于溃疡病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在我国猕猴桃产区有逐步加重之势,已经成为对猕猴桃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本文针对苍溪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特征、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是大石乡主导产业。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细菌病害,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该病传播快、危害重、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猕猴桃溃疡病采取科学管理,培养抗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猕猴桃常发叶部病害——猕猴桃叶霉病、猕猴桃褪绿叶斑病及猕猴桃锈病的病原特性、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及危害症状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是我国原产的一种水果,因其美味和营养成分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猕猴桃经济效益逐年增长,随着猕猴桃在国内广泛栽培,其溃疡病也开始大面积暴发。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因其可以借助风雨传播,所以广泛分布,发生普遍,对猕猴桃种植业危害严重,大幅降低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是威胁猕猴桃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症状及其原因,尽早预防,以减少病害传播十分必要。本文重点围绕了近5年来在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症状、环境品种因素和栽培因素对病原菌的影响,总结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机制和抗病机制,即在致病机制中指出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是导致溃疡病所必要的条件,且在抗溃疡病生理机制中溃疡病与SOD和POD存在相关性。同时阐述了溃疡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最后对进一步开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和发展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叶、果实及蔓条,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近几年,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增加,这种病害有泛滥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出了猕猴桃溃疡病(kiwifruit bactcyial canker)发生的原因与危害症状,总结出农业防治和药物交替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提供了科学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新西兰和意大利等猕猴桃出口大国爆发,并有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散之势,给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快速检测方法、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危险性病害,在世界各主要产区均有发生,也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的对象。该病传染迅速,根治难度大,主要侵染猕猴桃属多种寄主,危害植株树干、枝条和花蕾等,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方面的相关研究,探讨其病原菌快速传播的原因,分析了当前各防治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依法植物检疫、健全监测预报系统预防病原传入,利用高抗品种、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展望了猕猴桃溃疡病防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具有潜伏性、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危害世界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特点、防治、传播及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加深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认识,同时为开展该病原菌的早期检测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46.1%可杀得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较好。树体全程喷雾预防效果比较好,注射药剂、病疤刮治涂抹药剂、涂干试验治疗猕猴桃溃疡病效果不明显。前期猕猴桃溃疡病进展慢,试验药剂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进入发病初盛期、盛期后,防治效果不明显。2012年3月6日、3月16日调查,所有处理选定标记病株(疤)发病率很高,病疤部位病菌继续扩展危害,并逐步向主枝、枝条部位延伸,危害十分严重,药剂控制病害效果差。室内小试验效果较好,说明通过树体疏导组织吸收药剂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树体注射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不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46.1%可杀得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较好。树体全程喷雾预防效果比较好,注射药剂、病疤刮治涂抹药剂、涂干试验治疗猕猴桃溃疡病效果不明显。前期猕猴桃溃疡病进展慢,试验药剂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进入发病初盛期、盛期后,防治效果不明显。2012年3月6日、3月16日调查,所有处理选定标记病株(疤)发病率很高,病疤部位病菌继续扩展危害,并逐步向主枝、枝条部位延伸,危害十分严重,药剂控制病害效果差。室内小试验效果较好,说明通过树体疏导组织吸收药剂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树体注射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不好。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严重危害猕猴桃产业。近年来,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省危害程度不断加剧,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对四川省猕猴桃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分析总结低温多雨是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并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巴中、广元、雅安、宜宾以及绵阳等地区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和发病特点的调查分析,发现品种、海拔和树龄与溃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表现为在被调查的4个品种中,红阳最感病,徐香最抗病;海拔越高,溃疡病危害越严重;溃疡病发病程度随树龄的增加逐渐加重。在此基础上对猕猴桃溃疡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建议,皆在为四川省猕猴桃产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冯华 《农友》2002,(10):17-17
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和挂果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猕猴桃园冬季病虫害防治,对促进树势转化、春夏季病虫害防治及猕猴桃树健壮生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我站近几年的调查,目前已发现的猕猴桃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细菌性花腐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叶枯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有金龟甲、斑衣蜡蝉、蝽象、小薪甲、红蜘蛛、桃蛀螟、叶蝉、蟋蟀等。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和发展的毁灭性病害。溃疡病发生来势凶猛,为害猖獗,曾造成省外局部地区上千亩果园毁灭,也造成苍溪县部分种植户毁园,给我县猕猴桃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我国将猕猴桃溃疡病列入中国森林植株检疫对象。近几年,通过对苍溪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及生产防治实践,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